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通常指患者无ILD相关临床症状,但CT扫描时发现有肺间质异常(ILA)早期疾病状态。近年来,随着CT广泛应用,越来越多临床患者被发现。由于一些临床ILD可进展为有临床意义ILD,或者出现急性加重甚至死亡,因此需要对临床ILD患者进行关注、评估与管理,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综述临床ILD相关文献研究,对其术语标准化、评估与管理策略及现存问题进行汇总及展望,以期能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 作者: 张俊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500)【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9-01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国内外临床研究中将轻低温与中度低温应用到神经外科的重型颅脑伤治疗中,在该阶段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00多例重型颅脑伤患者接受了亚低温治疗,临床显示亚低温治疗确实产生了疗效,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引发凝血系统以及心脏出现并发症。但是上述的临床案例只能作为个案研究,并未展开科学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于脑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直到80年代,通过科学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亚低温治疗确实会起到治疗保护脑损伤患者的作用,该结果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更深入的探究,发现在重型颅脑伤治疗中低温治疗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死残率。这些研究都肯定了亚低温的治疗效果,很多医院已经将亚低温治疗法作为一项常规方法,在重型颅脑伤患者治疗中进行了大范围应用。亚低温治疗主要分为四个标准,一是轻度,温度在33℃—35℃;二是中度,温度在28℃—32℃;三是深度,温度17℃—27℃;四是超深温,温度在16℃以下,其中临床应用中大多选择轻度与中度,其治疗效果最好且无明显副作用。国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临床大规模展开亚低温治疗法应用,延续至今,仍采用32℃—35℃低温治疗法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很多医护从业者对于亚低温治疗法的疗效产生了怀疑,从而引起了临床医学对亚低温法展开更系统与更科学的探究,欧美、日本等医疗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将重型颅脑损伤并且伴有炉内高压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其中一组选择亚低温治疗,而另一组以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展开治疗,对照结果显示,采取亚低温治疗患者其受伤后颅内高压明显低于正常治疗患者;而且采取亚低温治疗手段治疗的患者生存率要明显高于正常治疗患者。此外,其它国家后续也展开了诸多此类的对照实验研究,都清晰的显示了亚低温治疗确实有积极作用,很多医院对于已经手术一年的患者进行回访,发现其恢复良好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体温治疗患者。为了向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有积极疗效这一结果提供理论与事实根据,国际医疗界对临床上脑损伤患者应用低温治疗法进行了多次对照实验。其中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医学中心选择了46名重型颅脑伤患者,选择亚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护理要点。方法通过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病情变化,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护理、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治疗顺利,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加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有效术前及术后护理,可减轻恶心、呕吐、疼痛发生程度,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亚低温护理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 4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 2018年 4月 -2019年 10月,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低温护理两种干预手段,分别作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 95.83%,与对照组( 83.33%)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 P<0.05)。结论:将低温护理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亚低温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到2013年1月收治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24小时内实施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35℃,持续3-8天时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临床甲状腺疾病是近年来临床上常见一种疾病,其表现一般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但程度轻于临床甲状腺疾病,又不是完全健康状况,所以称之为临床甲状腺疾病。伴随着现代临床中各种检查技术不断发展,通过对促甲状腺激素检查,可以比较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状态,对促甲状腺激素检查,是诊断临床甲状腺疾病和临床甲状腺疾病重要手段和指标。文章对床甲状腺激素概况、诊断、治疗等做了一定分析讨论。

  • 标签: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采用低温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诊治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痊愈24例,痊愈率为48.0%,显效15例,显效率为30.0%,有效8例,有效率为16.0%,无效3例,无效率为6.0%,效果优良率为78.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中痊愈24例,痊愈率为48.0%,显效15例,显效率为30.0%,有效8例,有效率为16.0%,无效3例,无效率为6.0%,效果优良率为78.0%,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效果优良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低温治疗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亚低温 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急诊危重患者应用早期低温治疗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本院收治108例急诊危重(心脏骤停)患者,并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观察组联合早期低温治疗,获取两组里疗效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肛门温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20min、治疗40min、治疗60min肛门温度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20min、治疗40min、治疗60min肛门温度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并发症(应激性溃疡、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其他)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急诊危重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早期低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肛门温度,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危重 心脏骤停 常规抢救 早期亚低温 肛门温度 治疗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胃炎患者临床护理心得。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78例急性胃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病人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与患者满意度都显著好于对照组,对比发现明显差异(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结论让急性胃炎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急性胃炎 护理干预 患者满意度 住院天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治疗脑出血疗效。方法低温治疗组38例患者均于24h内行常规治疗同时行低温治疗,控制肛温为32℃~35℃,于降温前及低温过程中监测体温、心率、血压、呼吸、PaO2。对照组34例于伤后24h内行常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温组恢复良好率明显提高。结论低温辅助脑出血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脑出血 亚低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温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方式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低温治疗应用与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配合医师治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亚低温 重症脑卒中 价值评估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低温治疗19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冬眠合剂+全身降温毯降温低温治疗一般3~7d,然后缓慢、平稳地自然复温。要做好低温期间和复温过程护理,持续心电监护,并注意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良好1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

  • 标签:
  • 简介:目的:改进工艺,简化步骤,合成药用原料甲基二磷酸(MDP)。方法:以三乙氧基膦为起始原料和二溴甲烷经取代、缩合、水解得到目的产物。结果: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总收率44.0%。结论:改进合成工艺简便,成本较低,实用可行。

  • 标签: MDP 合成 工艺改进
  • 简介:水苏糖(Stachyose)是功能性低聚糖家族一个新成员,自然界中多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它是天然存在四糖[1],由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构成,分子式C24H42O31,分子量666.59。与该糖结构相类似的有比水苏糖少1个半乳糖基棉子糖(三糖)和多1个半乳糖基毛蕊花糖(五糖),均为低聚半乳糖。

  • 标签: 水苏糖 大鼠 亚慢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 简介: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病死率为58%,而重型颅脑损伤病死高达70%~80%。众所周知,低温能降低病人颅内压、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中期使用,有良好脑保护作用。低温脑保护即是将病人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一种临床治疗脑损伤方法。江基尧等120于1993年首先将28℃~35℃轻中度低温称为低温,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多采用32℃~35℃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 标签: 亚低温脑保护 临床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病人 护理 创伤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