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筛选时段2017年1月-2018年7月,抽取我院接收的挛型脑瘫患儿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将4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此,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临床治疗中,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既可改善临床观察指标,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在治疗哮喘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80例哮喘患儿进行分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40例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结果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儿在FVC、FEV1以及PEF指标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在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3D高清腹腔镜系统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3D高清腹腔镜系统治疗的43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3D高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完成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所有4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没有出现中转传统腹腔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情况。手术时间在30min到210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113.8±30.6)min;术中出血量在20ml到150ml之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4.8±7.4)ml;患者的住院时间在4天到10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6.4±2.7)天。结论3D高清腹腔镜系统能够在泌尿外科手术中为手术医师提供更加清晰的解剖层次,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指的是股骨颈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的骨折,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股骨转子间骨折也是老年人经常遇到的骨折之一,占人体骨折的3%~4%1,近九成的患者年龄超过65岁。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患者年龄、本身骨质条件不同、骨折类型等不同,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其自身特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对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案正逐渐走向微创化、精细化,为病人围手术期提供更好的保障,而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让这一理想行将成为现实。
简介:目的:研究经络推拿联合益气舒筋汤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症状改善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147例颈肩腰腿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经络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舒筋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关节的活动及功能明显恢复,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较大差异(P〈0.05);且在有效治疗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也优于对照组(P〈0.05)。经相应治疗,两组患者颈椎病相关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发作频率均得到控制,与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减少,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相比,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分数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治疗,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及社会行动能力得到改善,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及焦虑状态未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及社会行动能力、抑郁及焦虑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上腹部隐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对照组患者出现乏力4例,嗜睡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t=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2017~2018年蚌埠地区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临床特征不同。方法利用统一的表格统计患儿资料,用免疫荧光法对病毒类型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流感患儿一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的异同。结果2017年12月为乙型流感高峰,2018年2月为甲型流感高峰;发热、咳嗽、流涕仍然是此次流感的主要症状,而甲型流感患儿更容易出现喘息、呼吸困难,显著高于乙型流感患儿,其中9例患儿出现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均为甲流病毒感染;乙流病毒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多在正常范围内,而甲型流感病毒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比乙流病毒感染显著增高(P<0.05);甲型和乙型流感入院后影像学表现均以肺门纹理多、粗及小斑片影为主。结论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流行呈现一定季节性,而甲型流感更易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容易并发细菌感染,我们在临床上要做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时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肺炎组44例(重症组9、轻症组35例),对照组体检正常儿42例检测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活性,进行三组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值的比较。结果肺炎组患儿的各项心肌损伤标志物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后,α-HBDH、CK-MB在轻症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而ASTCTNI及MYO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肺炎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以MYO恢复最快(约起病后1周),其他依次为α-HBDH、CTNI、AST、CK-MB。结论小儿肺炎时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呈不同程度增高,以AST活性增高最常见;重症肺炎时常有二项或三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同时增高;但以CTNI特异性最高,CK-MB敏感性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用药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心内科就诊的80例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占62.5%;有效14例,占35.0%;无效1例,占2.5%;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16例,占40.0%;有效10例,占25.0%;无效14例,占35.0%;临床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值(13.1±8.5)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下降值(25.6±4.3)mmHg和心率下降值(16.98±9.6)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用药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心内科就诊的80例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占62.5%;有效14例,占35.0%;无效1例,占2.5%;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16例,占40.0%;有效10例,占25.0%;无效14例,占35.0%;临床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值(13.1±8.5)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下降值(25.6±4.3)mmHg和心率下降值(16.98±9.6)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及无症状性脑小血管病变(SVD)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寻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诊断SVD的血流参数截断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收治的经头颅磁共振成像证实的SV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颈部血管超声及TCD检查.记录脑白质病变程度、梗死灶数目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χ2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采用t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血流参数;绘制脑血管搏动指数(PI)诊断症状性SVD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1级为主,分别34.6%(28/81)及35.8%(29/81),3级、4级均分别占14.8%(12/81);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为最少,占15.7%(31/198),1级、2级、3级分别占29.8%(59/198)、29.3%(58/198)、25.3%(50/198).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0级者比例多于症状性SVD组患者,而脑白质疏松程度2级、3级者比例少于症状性SVD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4,P=0.001;χ^2=6.423,P=0.040;χ^2=8.265,P=0.005).症状性SVD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低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23.6±7.3)cm/svs(27.8±7.0)cm/s,(31.9±10.3)cm/svs(35.3±9.3)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9,P〈0.001;t=2.500,P=0.013),而2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性SVD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PI指数均高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0.99±0.17vs0.93±0.14,1.03±0.18vs0.96±0.15,0.98±0.17vs0.92±0.14,1.10±0.18vs1.04±0.23,1.09±0.21vs1.00±0.1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5,P=0.008;t=-2.616,P=0.003;t=-2.724,P=0.007;t=-3.323,P=0.025;t=-2.896,P=0.004).ROC曲线显示,PI为1.05时,PI诊断症状性SVD的敏感度为37.9%,特异度为78.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与维生素B12联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给患者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等改善率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基于基础治疗加用维生素B1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对比两组的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肌电图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率。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率为92.5%,对照组为67.5%;研究组体征改善率为97.5%,对照组为77.5%;研究组肌电图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率为95%,对照组为7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使用丹参川芎嗪与维生素B12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体征、症状与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98例、传统开腹手术92例(开腹组),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统计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率、3年生存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时间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12.2%低于开腹组的25.0%(χ2=5.137,P=0.023<0.05);腹腔镜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2.5%低于开腹组的60.5%;腹腔镜组患者的中位平均时间31.2个月低于开腹组的32.6个月,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程度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同时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简介:背景:既往的手术技术和方法在重度髋臼骨缺损的解剖重建和精确匹配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目的:报道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病例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关节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应用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的11例患者,收集一般资料、术中信息、影像学资料、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等,评估该项技术的早期临床疗效。结果:术前双下肢长度差(limb-lengthdiscrepancy,LLD)为16~92mm,平均(36.1±22.6)mm;术后LLD为1~21mm,平均(7.7±6.6)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LLD为0~18mm,平均(7.0±5.7)mm。术前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hipcenterofrotation,HCOR)上移距离为24~92mm,平均(51.0±19.3)mm,术后HCOR上移距离为6~40mm,平均(22.6±10.4)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HCOR上移距离为6~41mm,平均(22.8±10.2)mm。术后随访期间骨盆X线片示,加强块和髋臼臼杯与其接触骨面之间无放射性透光线和假体松动。术后6个月随访时CT扫描示,加强块与髋臼周围骨组织结合紧密、牢固固定,有良好的骨长入,匹配率为92.3%±2.5%。HHS功能评分:术前26~71分,平均(44.0±14.9)分,末次随访时68~97分,平均(84.3±9.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期间未见髋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再翻修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的手术操作简便,加强块与缺损骨面和臼杯匹配良好,术后LLD和HCOR均恢复到满意,HHS评分末次随访时改善明显,早期随访临床疗效好。
简介:目的探讨互联网式健康教育在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度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护理改进前(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受传统健康教育的手足口病患儿及其家长(每例患儿的家长仅1名被纳入)各160人为对照组,选取该医院护理改进后(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互联网式健康教育的手足口病患儿及其家长各160人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互联网式健康教育。干预期间评估2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比较2组患儿症状好转时间与痊愈时间,比较2组患儿家长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度及干预后的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总分及饮食、服药、运动、行为4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症状好转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度得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得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式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度,还可缩短患儿痊愈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图画宣传册对3~6岁住院患儿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6岁住院患儿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发放图画宣传册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医疗护理依从性、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对健康教育方案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知识态度行为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配合率为88.0%(132/1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77/1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15,P=0.000);试验组总知晓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4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989,P=0.001);试验组总满意为96.7%,高于对照组的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11,P=0.001);干预后,两组患儿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的就医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发放图画宣传册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吸引患儿注意力,增大患儿的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患儿的医疗护理依从性以及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增强患儿知识态度行为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38例手足口病患儿,经病原学检查均为柯萨奇病毒A16型,检测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激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同时,138例患儿均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心肌酶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的例数进行统计。结果HBDH的异常率为18.1%,CK-MB的异常率为2.2%,CK的异常率为5.8%,LDH的异常率为29.0%,AST的异常率为5.8%。心电图ST-T异常率为4.3%,窦性心动过速为12.3%,窦性心动过缓为3.6%,窦性心律不齐为5.1%,异位心动过速为0.7%。结论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损害,测定血清心肌酶能及时了解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心肌损害的手足口病患儿,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至我院就医的MMP患儿136例,分为研究组(68例)与对照组(68例),研究组为RMPP患儿,对照组为普通型MPP(GMPP)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RMPP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ICU入住、吸氧、发热、寒战、胸闷、肺外并发症、咳嗽、呼吸音减弱、胸膜增厚、右肺病变、胸腔积液、大叶性肺不张例数均较对照组多,PA较对照组低,IL-10、IL-6、CRP、CK-MB、IFN-γ、LDH、IgA、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IFN-γ、LDH、IL-10、IL-6及CRP为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MPP患者的临床表现较GMPP患者更为严重,主要危险因素有IFN-γ、LDH、IL-10、IL-6及CRP,其升高对RMPP具有较明确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