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及病理特点,并与非三阴性腺癌对比。方法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72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所有病例术前均行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或病理结果证实。其中TNBC54例,NTNBC318例。比较两组患者数字化钼靶X线征象与病理特点。结果TNBC在组织学分级以中、高级为主,钼靶X线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形态多表现为类圆形,边缘多光滑单纯性肿块,钙化较少见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发病年龄、肿块大小及病理类型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在数字化钼靶X线表现、组织学分级、肿瘤形态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了解乳腺癌的数字化钼靶X线征象有利于提高TNBC的诊断准确率,并帮助临床医师预测乳腺癌类型,制定最优的诊断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埋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人,采用单纯电针疗法,每天治疗一次,每周三次,一月为一疗程;实验组采用埋线治疗的方法,每天治疗一次,每周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9例痊愈,15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愈显率为80.00%,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4例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愈显率为53.33%,总有效率为93.37%。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疗效,但采用埋线治疗的实验组比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的对照组疗效更为突出,且具有创伤小,治疗次数也相对较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实践,分析CT及X线平片在严重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胸部外伤患者,对这些患者先进行X线平片诊断,对其获取的影像资料作为对照组(B组);同时对这些患者全部进行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影像资料作为观察组(A组),对比分析这两组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在软组织及脏器损伤的检出例数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出50例胸椎骨折,12例胸骨骨折,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检出并准确定位85例肋骨骨折,20例锁骨骨折,其检出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严重胸部外伤诊断中,CT与X线平片各有优势,需要依据患者病情进行检查,搭配应用效果更佳,可以获取更加清晰、精准的影像资料,帮助医生观测出胸部外伤的部位、损伤程度等,以此提升确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位肛瘘患者采用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1例高危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治疗;观察组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2%(16/17)、71.43%(10/1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位肛瘘患者采用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肛门收缩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X线及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5日~2013年1月9日收治的临床确诊的28例RA患者,观察、研究其手部X线及MRI表现。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手、足小关节,女性发病较多,病程相对较长,X线及MRI检查联合应用对RA的检出率较高。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明显提高RA的诊断率。
简介:目的比较X线平片及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影像学征象的显示情况。方法选择周围型肺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观察周围型肺癌的X线平片及螺旋CT图像特征。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1.共40处病灶,左肺22例,右肺18例,均为单发。直接征象包括肿块、磨玻璃征、空洞。间接征象包括胸膜凹陷、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棘状突起、支气管气象征、空泡征及胸腔积液。2.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空洞、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对周围型肺癌各种征象的显示中显著优于X线平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1三维重建技术及X线诊断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以及在临床治疗中笔者的应用体会。方法研究分析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之间接收诊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将拥有的X线片影像学资料与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加以研究总结。结论相对于X线平片而言,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优势显著,能够更为清晰的显示肠梗阻的细微处,对治疗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在临床上出现较低的误诊率,更加适合治疗较隐匿的肠梗阻,临床治疗复杂的肠梗阻患者推荐采取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简介: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应用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后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一线治疗组54例和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治疗的艾滋病患者56例(二线治疗组),二线治疗组采用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拉米夫定(3TC)+替诺夫韦(TDF)+克力之(LPV/r)。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二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7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24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6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89个/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都得到了抑制(病毒载量〈400拷贝/ml),病毒学抑制率为100%;一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没有得到抑制(病毒载量3600拷贝/ml)。结论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发挥了很好的疗效,取得良好病毒学及免疫学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