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率上升原因及降低上升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产科2008—2013年分娩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剖宫产指征数据资料输入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同时针对原因2014年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结果2013年未干预前与2014年干预后剖宫产原因分别列表结论2013年未干预前以“头盆不称、巨大胎儿、胎儿窘迫“为主要原因,2014年采取干预措施后以“头盆不称、社会因素、瘢痕子宫”为主要原因。2014年采取孕期健康教育;分娩期导乐、亲人陪伴、水中分娩、自由体位;分娩期医疗行为规范;加强医务人员医疗知识培训等干预措施后,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引发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发生了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参芪益心方加减,利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改善79岁房颤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患者症状及心室率一例。方法应用中药方剂参芪益心方,根据患者症状随证加减,14剂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和心率的变化。结论参芪益心方能有效改善该患者房颤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在联合优甲乐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患者心室率。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方“肝病1号方”对肝硬化之肝胆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人员以100例肝硬化之肝胆湿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的措施给予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效果、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数据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肝病1号方”对肝硬化之肝胆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明显,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4例圆头精子症患者的致病基因进行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被确诊为圆头精子症的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精液和血液样本,进行精子浓度、活力、存活率、形态等常规检测以及精子顶体抗原CD46免疫荧光检测,提取外周血样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疑似致病变异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WES检测显示4例患者均携带DPY19L2基因变异,其中患者1 ~ 3携带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Sanger测序显示患者3在重组断裂点区域BP2存在断裂,通过非等位基因同源重组造成DPY19L2基因完全缺失。患者1存在第2 ~ 22外显子纯合缺失,患者2存在第14 ~ 15外显子纯合缺失,患者1和2的缺失既往未见文献报道,患者4为DPY19L2基因杂合缺失,且3′ UTR区存在罕见的纯合缺失。结论DPY19L2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的圆头精子症的发生,其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时也符合基因组病的特点。
简介:目的通过对子宫圆韧带囊肿合并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资料分析,以提高子宫圆韧带囊肿合并腹股沟斜疝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手术证实子宫圆韧带囊肿合并腹股沟斜疝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特点。结果46例手术证实子宫圆韧带囊肿合并腹股沟斜疝中18例术前行超声检查,其中16例术前超声诊断子宫圆韧带囊肿合并腹股沟斜疝,1例诊断腹股沟斜疝漏诊圆韧带囊肿,1例误诊为股疝,诊断准确率88.9%(16/18)。子宫圆韧带囊肿超声表现为长椭圆形、梭形及不规则形,呈无或低回声,内部伴或不伴分隔例,CDFI分隔上可见血流信号。结论圆韧带囊肿和女性斜疝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圆韧带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对圆韧带及圆韧带囊肿的认识有助于提高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子宫圆韧带与疝囊解剖关系,为女性疝气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理论与实际,对女性针对女性疝气患者的疝囊以及与子宫圆韧带的解剖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不同解剖结构的临床处理方法。结果女性疝囊通常不大,多以斜疝以及右侧病变为主。通过临床实践明确女性子宫圆韧带与疝囊的解剖关系主要分为大间隙型、小间隙型以及无间隙型三种关系。结论总体来看,女性圆韧带与疝囊存在较为紧密的解剖结构,剥离难度较大。但女性子宫圆韧带对于女性生殖系统是否存在影响这一方面,目前尚无定论,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出于谨慎起见,建议在疝气治疗中尽可能保留子宫圆韧带,并根据不同子宫圆韧带与疝囊的解剖关系,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方式进行操作。
简介:目的探讨精索和圆韧带脂肪瘤及其相关临床问题。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610例腹股沟疝患者中发现精索和圆韧带脂肪瘤患者93例。常规行无张力修补疝(重建内环)切除脂肪瘤。结果本组共切除脂肪瘤132枚,1~7枚/人。单个瘤体最大15cm×10cm×3cm,最小1cm×1cm×1cm。术后行病理检查77例,检查率82.8%。光镜下病理类型:脂肪瘤33例、血管脂肪瘤19例、纤维脂肪瘤6例以及脂肪瘤样增生19例。补片感染1例,于术后3个月将补片取出。术后随访2~35个月,无脂肪瘤复发及所致疝复发。结论精索和圆韧带脂肪瘤可以产生临床内环扩大或疝,应予以手术切除。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医师对本病的忽视,本病的实际发病率可能要高于本组在疝手术时的发病率。切除精索和圆韧带脂肪瘤不增加无张力疝修补的难度,手术是安全的,术后恢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