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成年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9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住ICU的122例成年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32例;年龄18~83岁[(49.8±16.9)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4~50分[(28.6±6.3)分]。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良组(7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急诊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乳酸、ISS和休克指数(SI)。采用单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预测价值的评价,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最佳预测临界值,并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两组性别、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ISS和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年龄、淋巴细胞计数和乳酸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和PLR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1)。单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NLR与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P均<0.01),而性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R、D-二聚体、乳酸、ISS和SI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0.96,95%CI 0.93~0.98)和NLR(OR=1.19,95%CI 1.10~1.29)是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的AUC为0.32(95%CI 0.22~0.41,P<0.01),最佳预测临界值为48.5岁(敏感度68.9%,特异度64.6%);NLR的AUC为0.79(95%CI 0.71~0.90,P<0.01),最佳预测临界值为6.51(敏感度77.1%,特异度71.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预后不良组所占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着NLR水平的升高,预后不良组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1)。结论年龄和急诊入院时NLR水平可以预测成年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且最佳预测临界值分别为48.5岁、0.79。另外,高龄和较低水平NLR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在开展本次研究中,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到我院之中进行急诊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筛选,将筛选后被纳入本次研究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6例)和观察组(急诊护理;36例),随后对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分别为患者开展临床护理服务之后,不同患者的急诊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由于严重性床上休克而入院接受治疗期间,急诊护理的开展在提升患者急诊效率、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们采用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软组织缺损部位:手4例,足11例。记录每例的手术时间及发生血管危象的病例数,根据术后存活情况分为两类:完全存活皮瓣,部分坏死皮瓣。在术后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末次随访的临床数据:供区的切口愈合评分、术后手功能评价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足功能评价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结果本组15例超薄股游离前外侧皮瓣全部存活,平均手术时间为(5.1±0.6)h,皮瓣的平均厚度为(6.2±1.1)mm,皮瓣面积大小为8 cm×5 cm~22 cm×10 cm。1例术后第3天发生静脉危象,经创口拆线清除压迫皮瓣蒂部的血肿后存活。本组无一例发生感染,1例皮瓣供区伤口延迟愈合,经换药2周后闭合。12例供区一期闭合,愈合评分(HWES评分)为1.1±0.6;3例植皮修复供区愈合评分(VSS评分)为4.1±0.7。11例足部患者按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为86.16±3.59,优6例、良3例、可1例、差1例;4例手部患者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例,良3例。结论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相比,超薄股前外侧皮瓣具有厚度更薄、与手足供区皮肤匹配程度更高、无需二次整形手术等优点,患肢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主动脉损伤(TA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成组病例分析。选取2005年8月至2021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明确诊断为TAI且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25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与TEVAR时间间隔,入院24 h内行TEVAR的患者为急诊TEVAR组(14例),入院先行外科手术或骨折复位固定等处理严重合并伤,24 h后行TEVAR的患者为择期TEVAR组(1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入院与实施干预时间间隔、住院时长、胸腔闭式引流比例、腹部脏器修复比例等。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术后1年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影像学随访,记录患者是否死亡、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外伤恢复情况。结果25例TAI患者年龄(41.4±14.4)岁,其中男性20例(80.0%)。21例(84.0%)持续性胸背痛,17例(68.0%)胸腔积液,5例(20.0%)纵隔血肿。与急诊TEVAR组相比,择期TEVAR组ISS更高[(24.9±14.4)分比(35.5±9.3)分,P=0.044],入院与实施干预时间间隔[(1.0±0.0)d比(3.4±0.9)d,P<0.001]、入院与TEVAR时间间隔[(1.0±0.0)d比(11.5±13.8)d,P=0.030]及住院时长[(6.1±2.3)d比(26.8±7.7)d,P<0.001]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急诊TEVAR组相比,择期TEVAR组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比例更低[9例(64.3%)比2例(18.2%),P=0.042],接受腹部脏器修复比例更高[0例比4例(36.4%),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例患者均存活出院,随访(84.0±30.5)个月,患者无死亡,均完成术后1年CTA复查,无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外科手术未遗留后遗症,骨折及脏器伤愈合良好。结论严重TAI的临床特征为多发急性外伤伴有持续性胸背痛、胸腔积液、纵隔血肿,需及时明确诊断。多发伤处理应选择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严重TAI首选行TEVAR治疗策略,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0例重型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43例;年龄18~93岁[(50.8±18.2)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8分[4(3,6)分]。95例发生VTE(血栓组),85例未发生VTE(无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时及入院3~5 d血液检验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是否气管插管、是否手术、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是否入住ICU、是否使用呼吸机、药物预防、是否深静脉置管、肠外营养、气管插管时间、是否气管切开、肺炎、应激性溃疡、是否输血、住院时间等与发生VTE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入院时血液检验指标(TT、FIB、D-D)、气管插管、手术、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入住ICU、使用呼吸机、入院3~5 d 血液检验指标(PLT、TT、FIB、D-D)、深静脉置管、肠外营养、气管插管时间、气管切开、肺炎、输血、住院时间与发生VTE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或0.01)。而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时血液检验指标(Hb、PLT、抗凝血酶Ⅲ、PT、APTT)、入院3~5 d血液检验指标(Hb、抗凝血酶Ⅲ、PT、APTT)、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与发生VTE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FIB(OR=1.27,95%CI 1.04~1.56,P<0.05)、气管插管时间≥7 d(OR=2.98,95%CI 1.40~6.33,P<0.01)、气管切开(OR=2.49,95%CI 1.11~5.60,P<0.05)、输血(OR=2.75,95%CI 1.25~6.06,P<0.05)、住院时间>14 d(OR=3.05,95%CI 1.36~6.85,P<0.01)与发生VTE显著相关。结论入院时FIB高、气管插管时间≥7 d、气管切开、输血、住院时间>14 d是重型TBI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去骨瓣术后行聚醚醚酮(PEEK)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5例TBI去骨瓣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28例;年龄7~70岁[(40.8±15.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6~15分[15(13,15)分]。患者均择期行PEEK颅骨修补术。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评估预后情况。排除术前GOSE为8分的33例患者后,针对修补前GOSE<8分的52例患者进行GOSE改善程度分析。术后6个月采用电话随访评估患者对PEEK颅骨修补的满意度。观察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7个月[6(6,7)个月]。患者术前GOSE为6(5,8)分,术后3个月为6(5,8)分,术后6个月为7(5,8)分。术后3个月GOSE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在术后3个月时,10例GOSE较术前轻度改善,42例GOSE未改善;而术后6个月时,4例GOSE较术前明显改善,17例GOSE轻度改善,31例未改善(P<0.05)。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43例,比较满意33例,一般7例,不满意2例。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内,2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9%。其中伤口感染1例,新发癫痫1例,硬膜外出血8例,修补部位皮下积液13例,严重感染、皮下积液和材料外露1例,严重感染、新发癫痫和皮下积液1例。2例因并发多种并发症取出材料。其余患者并发症经治疗后明显好转,未影响日常生活。结论TBI去骨瓣术后行PEEK颅骨修补,患者预后得到改善,满意度高,术后感染和材料外露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儿童乳牙龋齿患儿接受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21年10月起,至2022年1月,共有54例儿童牙龋齿患儿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采用常规修复治疗的对照组及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治疗修复时间及VAS评分。结果:实验组修复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限制性补液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患者选择我院急诊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68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限制组与常规组,每组34例患者。限制组给予限制性补液方案,常规组给予常规补液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失血量,统计两组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限制组平均失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限制组ARDS、MODS、ARF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5.88%VS20.59%),限制组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2.94%VS17.65%),数据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限制性补液能够减少患者失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抢救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比较两组救治时间、抢救效果与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缩短了救治时间,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