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日益蔓延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促使农民对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反思,一种新的观念——生态理性开始形成和传播.生态理性尚处于生态觉醒阶段的农民在走向生态自觉的过程中,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社区作为通往农村环境自治的阶梯,其教育职能对于引导农民走向生态自觉无疑会产生重要影响.农村社区教育须以生态环境政策的优化为契机,在创新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理顺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的支持,让农民重新定位和自然的关系.将自己内化为自然的一部分,同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自觉.图1,参14.

  • 标签: 生态自觉 社区环境教育 生态环境
  • 简介:结合辖区事故伤害辨识和诊断。通过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大力倡导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在各社区深入开展以工作场所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促进项目、宣传教育、监督检查以及形式多样的活动。狠抓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城市安全管理和社区建设的水平,从而促进社区安全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 标签: 社区 安全 作用
  • 简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推进城乡关系良性互动与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经实地调研考察确定规划区范围内共有旅游资源7大类、17个亚类、35个基本类型,结合秦皇岛柳河圈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践,提出应把新社区空间规划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于一体,将葡萄酒休闲旅游产业融合社区发展,新型社区住宅建设要彰显地方特色建设,社区产业规划、新社区文化规划应彰显旅游文化特色等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路径,以期促进秦皇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 标签: 秦皇岛 旅游服务型 新型农村社区 路径
  • 简介:学术界对志愿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常常缺乏微观层面对主体性和过程性的关注。这不仅表现在志愿者的声音被屏蔽,也表现为忽略志愿者身份的主体建构过程,认为志愿行为、态度和价值评价是资源和制度性因素的必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志愿者团队一年半的追踪,运用组织人类学和扎根理论提取出以身份建构和互动为核心的理论,以期从微观层面解释“志愿失灵”的原因和过程。该分析框架(志愿者身份建构和互动模型)亦可作为非常规志愿组织管理的分析工具,帮助预防和应对志愿组织失灵的问题,并启示政策设计如何将大规模对口帮扶方式和小规模志愿者援助相衔接。

  • 标签: 灾后志愿者 志愿失灵 身份建构
  • 简介: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的信息释放模式方面有较大差异。有的是逐步释放式,有的是急速倾泻式。信息释放模式的差异会导致公众对事件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本文提出:危机状态下,在准确及时地传递相关危机信息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因信息释放模式不科学给公众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构建基于公众需求的危机信息整合释放模式对于提高危机信息释放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危机信息 危机管理 信息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