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今文献中鮌禹洪水传说的源头乃是夏人创世神话,鮌在原初夏人创世神话中是原始水神,禹是地神。“伯禹腹鮌”的生殖关系深层原型意象乃是原始大水中创生了最初的大地。舷与共工在原初本是同神,是出于宗法伦理的需要从鮌身上分化出来的神。夏人创世神话是宇宙水起源论,这和楚国帛书创世神话、郭店竹简《太生水》的宇宙起源论都是样的,这种相同性意味着楚文化与夏文化之间应该有种内在承传的渊源关系。

  • 标签: 创世神话 楚帛书 太一生水 宇宙水起源论
  • 简介:2014年就要过去,这年为纪念邓小平诞生110周年,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文集》(1949~1974)和《邓小平传》,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文件新资料。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为适应现实的急需,过去较多侧重于改革开放,侧重于70年代末期以后的著作,新出的《邓小平文集》上中下三册,分别编入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上旬文稿106篇,1952年8月中旬至1958年9月文稿135篇,1959年1月至1974年11月文稿165篇,共406篇,跨时约25年。其中大部分为第次发表。

  • 标签: 《邓小平文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 1949年 1959年 编辑出版
  • 简介:2014年1月14日下午,《世纪》杂志礼举办了2014年第1期《王安忆之父:南洋归雁的传奇》新闻发布会,著名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忆安邀出席,来自《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文汇读书周报》、《联合时报》、《党史信息报》、中新社上海分社、人民日报上海分社、东方网、上海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上海记者站、《天天新报》、《上海法治报》等媒体的20余位记者出席本次发布会。

  • 标签: 王安忆 传奇 南洋 媒体 《文汇读书周报》 新闻发布会
  • 简介:2011年,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征集了块元宝石,石块由青色大理石凿刻而成,质地光滑,做工精湛.呈耸肩平底状.上部宽105厘米,底部宽50厘米,厚52厘米,重约150千克.元宝石正面阴线雕刻瑞兽吐泉图(泉为圆廓方穿),近缘部置边框,框内刻波浪纹.俯视面呈长方形,中部凹处凿刻多枚圆形圜底浅坑(直径多为4厘米左右),两端肩部凿刻数组交错凹槽,用以防止踹工脚下打滑之用,部分已磨平,使用痕迹十分明显.腹部两侧各凿刻方形或半圆形小洞,应为搬运元宝石之手扣.底部平整光滑,等距凿刻有21条平行凹槽,凹槽宽1厘米,深0.5厘米,间距2厘米.凸棱部十分光滑细腻,为长期使用所致(图).

  • 标签: 乌兰察布市 博物馆 宝石 征集 长方形 大理石
  • 简介:某晚,《人物》记者短信约访崔永元。当天他和方舟子的官司第次开庭完毕,刚刚接受完圈记者采访“说得口干舌燥”,未及看司马南的隔空喊话文字版,崔永元坐上回家的车开始说。他想重修旧好我知道,门儿没有。他以前我很了解,比如反伪气功什么的,那时候我全力推他,用了最大的力气推他,把他推出来的,那时候我也坚决支持他。我是觉得这些年我不了解他了这个人变了,变得……我认为他以前是金钱买不动的人,给我印象,不可能用金钱买动这人,所以不管对错我们都还会尊重你的,现在看来呢,金钱买得动,而且也不值什么钱,仨瓜俩枣地就能买得动,这就实在让人看不起。

  • 标签: 兄弟 记者采访 《人物》 崔永元 方舟子 司马南
  • 简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先贤的言行指导着代又代中国人做人、做事。作为曾建立大统功业的清代帝王,自然少不了要学习先哲经典。曾呈进给皇帝御览的内府珍本,现在就可以码放在自家案头,信手翻来,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珍本 内府 中华传统文化 教材 皇室
  • 简介:第二轮志书在编纂实践中牵涉到三方面的问题.即记述中的“三点线”。三点指任何项事物的起点、末点和拐点。线则指任何项事物从起点到终点。起点是事物的发端,末点是事物的终端,拐点是事物的转折,线贯穿始终。

  • 标签: 第二轮志书 质量 三点一线
  • 简介:冯小刚在《私人定制》开机仪式上曾说,“这次我们是在天堂样的环境中拍摄。”他说的天堂,或许指的是三亚、苏州、海拉尔这些或明媚热情、或婉约朦胧、或豪爽辽阔的地域。这些均是《私人定制》的拍摄地,辗转了大半个中国,南北迥异的风光与景色,也让葛优、白百何、李小璐等众主演的拍戏过程悠闲轻松、仿若度假。

  • 标签: 天堂 定制 私人 贺岁片 旅行 冯小刚
  • 简介:“1840年”就像道坎横亘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横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横亘在代又代中国人的心中。从这年向前延伸44年,是所谓“康乾盛世”余晖散尽的年代。再从这年向后延伸54年,便是甲午战争爆发的日子,中国逐步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境地,中华民族步迎来了亡国灭种的危机。

  • 标签: 近代历史 中华民族 近代中国 康乾盛世 甲午战争 中国人
  • 简介:1902年,章太炎有撰写'中国通史'计划并付诸实行。稍后,计划中辍,但已撰成的部分初稿,则收入《訄书》,影响了《訄书》的重订。由'中国通史'计划与《訄书》的重订,可见章太炎经史观的早期内容和特点。

  • 标签: 中国通史计划 书重订 史观述论
  • 简介:本刊“有奖答卷”活动开展以来,广大读者朋友积极参与,每篇答卷,我们都仔细拜读。我们读到了热情的刊评,中肯的建议,又次掂量出“责任”两个字的分量。三等级的奖品已陆续寄出。感谢读者,我们庆幸与您同行!现将等奖(五十名)名单公布如下:

  • 标签: 《名人传记》 一等奖 读者 答卷 名单
  • 简介: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实践中锤炼形成的“线工作法”是在制约条件最为突出、生态保护最为重要、民族宗教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客观条件下对群众路线创造性的应用,与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不谋而合,与实践活动转作风、办实事的最终目的高度致。提高对“线工作法”的认识,掌握了解其科学内涵,实践中把握基本原则是出色完成“线工作法”这青海自选动作的客观要求。

  • 标签: 青藏高原 一线工作法 群众路线 实践
  • 简介:在桂林博物馆三楼的国际友谊礼品展中,陈列着面越南锦旗,红底黄字,十分醒目。锦旗上用中越两种文字写着:“衷心感谢桂林市人民在抗美救国斗争期间给予越南南方子弟学校的热情帮助。越南民主共和国教育部1967年5月”。每当我看到这面锦旗,就会联想起从1967年1月至1975年8月,越南南方子弟学校在桂林办学的那段历史;联想起桂林人民为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积极配合越南学校办学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联想起桂林市“九·二”学校联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简称“九·二”办)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出色成绩。

  • 标签: 桂林博物馆 主任 经历 子弟学校 学校办学 民主共和国
  • 简介:作为“文化大革命”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邓小平曾经说过:我生最痛苦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到“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6年的三四月间,邓小平与李富春、薄波率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到西北各地视察工作。路上,他谈笑风生,主要的话题是如何发展西北地区的经济和搞好三线建设。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邓小平 痛苦 中共中央总书记 西北地区 资本主义
  • 简介:夏日匆匆而过,金秋接踵而至,四时更替轮回,生命如此的简约又遵循定律;八小时休息,八小时上班,八小时其他;生活如此琐碎又貌似充实。

  • 标签: 生命 传奇 银杏 随州 闲适
  • 简介:公元1902年2月21日,时任湖广总督的晚清重臣张之洞撤销武昌保甲总局,在武昌府三佛阁同知署设公所“创兴警察”,同年6月6日,于武昌阅马场演武厅正式开办“武昌警察总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警察命名的正规化治安机构和专职队伍。“武昌建警”,亦可称之为中国警察史上的第次警务革命。

  • 标签: 中国历史 警务革命 武昌府 警察史 张之洞 湖广总督
  • 简介:<正>位来自河南省内乡县的农村老人,竟是与组织失散数十年的我第二野战军安插在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的情报员!当年以国民党上尉军官身份为掩护的我军地下工作者周伯鹏,在国民党高级军事机关刺探情报,截获机密文件,其情报活动做到了万无失,国民党川鄂绥靖公署主任、陆军上将孙

  • 标签: 周伯 绥靖公署 情报活动 国民党军 地下工作者 军事机关
  • 简介:王福时(1911.11.26—2011.7.2),著名翻译,是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王卓然之子,辛亥革命的同龄人。出生于今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莲岛湾村。王福时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抗日民族统战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外交活动 尼赫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平民 九三学社
  • 简介:2014年的前11月,作家张泰佳先生掉过两次眼泪。第次是在深夜的饭桌上,觥筹交错之间,因为点他自己都忘记了的小事,对方忽然掀了桌子,两拨人就这么扭打起来。张嘉佳当时已经喝了不少,在酒精的作用下,叛逆的少年心性在那个34岁的夜里跑出来,又觉得不服气,又觉得荒诞,“为什么好好的吃着饭就被人打了”,莫名奇妙就开始哭。

  • 标签: 张嘉佳 作家 个人 生活方式
  • 简介:“道可道,非常道”从具体哲学概念(“道”)的形成这个角度阐明“自然之道”首先必须通过言说来呈现,但作为“名”的“道”与自然实存的“常道”之间存在着张力。“名可名,非常名”则从般意义上阐述了万物之“名”与自然物本身之间的张力。言说(人为)造成了“名”与自然本真之“实”的分离,于是在呈现本根之道的方式上有了自然之始与言说之始之异,在认知“道”的方式上有了虚静以观与名言以析之别。然而哲学必然通过言说,“道”首先是言说的产物,静观、玄鉴则是超越言说的另种体道方式。为了在言说中阐明不可言说的“自然之道”,作为哲学文本的《老子》大量使用了表意玄远、模糊晦涩的“名”来言说,试图以此超越“名”的辨析功能。在认知“道”的方法上,老子实际上向我们昭示:言默皆达,殊途同归。

  • 标签: 自然 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