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3年夏秋之际,浙报集团·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再次与我联系,提出按照约定,应尽快准备第二场书法专场拍卖.其时我和我的团队冒着杭州有史以来破记录的连续一个半月超40度的高温天气,刚刚顺利完成大型公益培训项目“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十几天劳累和坚持,还未缓过劲来,却要紧接着马上接手这一任务,心理上还有些茫茫然.这时隔仅仅一年的第二场书法专场拍卖,间隔如此短暂,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落实?从个人来说,我的确也需要这笔钱来支·持公益事业,比如这次7月-8月的“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所需的大笔开支,就是来源于这拍卖所得的公益基金支持.因此如何做好这专场拍卖工作,对美术传媒拍卖公司是一项年度重要工作,但对我的艺术学术生涯,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记录.但没有新思路,提不出新构想,找不到新办法,只是重复去年的老套路,却又是我十分不愿意的——记得大约在2009年左右,曾经办过几轮不同主题的书法展,有省市领导写来贺词,云陈振濂是没有新想法决不会随便出手,如此超越作品风格结果现象而关注行为方式观念原则的,深入骨髓的知音之论,自然深获吾心.展览如此,拍卖会也如此——拍卖会的预展,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展览嘛?岂可轻率怠忽之?
简介: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劳动成果。《吴越春秋》中记载的黄帝时期的“弹歌”和《淮南子》中记载的“劳动号子”,是中国民族声乐的基本雏形,演唱形式多以吆喝、呐喊为主。可以说远古时期是没有唱法的,全靠自身的嗓音条件来歌唱。进入奴隶制社会后,歌曲的表演形式和题材变得丰富多样,出现了“风雅颂”。中国民族声乐真正发展时期是“五四”运动以后,通过作词家作曲家创作的抗日歌曲,兴起了歌唱民族声乐的浪潮,演唱方法是用自己的本嗓歌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歌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创作的声乐作品也更具有艺术性,歌唱的方法借鉴了西方的发声方法。改革开放后,歌唱家们把中西结合的唱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又出现民美、民通等演唱作品,民族歌曲不再仅限于本民族的歌曲,而是走向世界。本文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论述民族声乐道路直至今日,具体研究三个时期的民族声乐道路的探索。
简介: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大多还处在"瓶颈"发展阶段,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调,文化产品单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但在目前农民文化生活里,传统的地方戏剧演出却占着重要地位,一些民间剧团每到一处演出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农民的"香饽饽",基此,笔者提出要积极探索地方戏曲发展新途径,着力推动欠发达地区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并同时提出几点应对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做到有人管事,实现由"被动工作"向"主动贴近"转变。二是建设队伍,做到有人干事,实现由唱"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三是发展经济,做到有钱办事,实现投资由"单一性"向"集中型"转变。四是创新形式,做到有能成事,实现由"老套路"向"新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