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产业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性调整,势必会引起原有的劳动关系发生相应变化。从整体和长远来看,这种变化从本质上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但是在短期内不能完全缓解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加上企业管理层的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原因。实际上有可能影响到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解决问题的关键除了在立法制度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执行规则之外,尤其要注重通过严格行政执法和加强管理,协调好企业利益与劳动者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工会作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此后的一系列决定和规划都一再强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是'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改革开放创造了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正是有了各地政府的参与,甚至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通过一系列合适的体制机制供给为实体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提供了有利的上升空间,最终实现经济长期快速增长。成都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新目标,近期出台了'产业新政50条'及配套政策,着力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加快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和发展方式创新。
简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只有通过市场信号才能如实反映出来,也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有效化解。要把创新体制机制排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位。随着城乡居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提高,对农产品需求逐渐从量的需求转到质量和安全上来,要求大幅度提升这部分新产品的比重。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开发农业新功能、创造新业态、提供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我国部分大宗作物产品过剩,是由于我国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无力与进口农产品竞争。改革农地产权结构,实施"三权分置",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创新是第一要素,教育是基础,这就必须改革城乡二元教育结构,把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到农村,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规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简介:"公共生产"是与"公共服务"相类比的概念,是指政府为追求最大化的社会产出而对其掌控的公共资源的配置活动。它从资源配置、要素聚合、社会产出、国民财富创造、经济基础提供等"生产性"而非"消费性"的意义上去界说当代政府职能与政府治理,旨在克服因公共服务理念泛化和绝对化所引致的消费主义偏执。在当前中国经济呈现"L"型走势且全球治理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政府的公共生产有着远比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更为紧迫的意义与价值。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坐实政府的公共生产职能,除了要纠正公共服务理念泛化的偏差并回归到公共生产与公共服务相统一的政府治理理念,还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政府治理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简介: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成都市卫计委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出发,采用分级诊疗的办法推进就医结构性调整,不断矫正各种要素的不合理配置,持续扩大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提高医疗卫生供给结构对就医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化配置和品质化提升。
简介:近年来,时有发生的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对消费者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人民普遍对国产乳制品消费意愿不强。加之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产乳制品成本偏高,相关企业效益差,导致整个民族乳业发展困难。目前国家已针对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乳粉启动最严监管机制,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更是将我国药品监管方式借鉴到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同时,国内乳制品企业在仪器设备投入、内在质量管理、检测检验等方面也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问题,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掌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本刊选发这本论述中的一部分,供读者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