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行的英语口语教学由于各高校扩招所导致的大班化、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鉴于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国内的教育研究者将建构主义、交际法、任务型学习、合作学习等理论与策略与口语教学相结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成果,但相比于英语教学其它方面的研究,对口语教学的研究还远远没有充分展开。图式(schema)源于康德提出的认知图式概念,皮亚杰(Piaget)和巴特利特(Bartlet)等人在康德的基础上发展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该理论后经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鲁姆尔哈特(Rumelhart)的进一步发展而得以完善。图式理论因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解释力,受到国内外外语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们的浓厚兴趣。将图式理论引入英语口语教学,教师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创设不同情境。这些活动,既是输入,激活与丰富学生的形式图式,也是输出,训练语言能力,巩固语言与内容图式。输入与输出巧妙结合,相辅相成,从而为英语口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国家治理的动员模式主要是"革命运动"。期间的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也是以"运动"的方式推进的。通过回顾建国后的"运动"史特别是两次农地制度变革运动的历史,以及对"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照现实,本文认为,我国的公共管理活动,至今仍然深受"运动"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农村土地政策的实施中表现极为明显。一方面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以中国式"圈地运动"的方式进行农地非农流转,使农民的财产遭受损失,导致土地资源配置错位、社会不公,城市化发展缺乏内涵;另一方面在农业现代化的诉求下,政界、学界提出要加快农地流转的改革,甚至断言此次农地流转的改革为"第三次土地革命",于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家庭农庄"等土地经营的组织形式成为一定时期社会舆论的热点诉求和地方政府的主推政策,运动模式的路径依赖问题仍然明显。在当前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突破运动思维迷局,向法治思维转型,就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改变行政权大于法权的现状。捍卫宪法规定的集体所有制这一根本制度的基础上,从法制层面明晰国家(政府)、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改变政府在征地乃至农业产业规划过程中的集体组织失语状态,改变集体成员权"无法可依"形成的集体组织代理悖论。同时要从法制层面完善农地市场化流转的交易规则和秩序,通过强化税收调节和生态补偿的法律工具,完善农地保护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程序的日益重视,程序性辩护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辩护形式,这种辩护通过质疑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的程序违法,以达到影响诉讼进程及结局的最终目的。与传统的实体性辩护不同,这种辩护针对的是程序问题,通过质疑程序来影响诉讼结局。它的出现,不但丰富了辩护的手段和内容,而且也有助于维护程序的独立性与公正性。但是从司法实践来看,这种辩护很难为法院所接受,面对着诸多的程序性辩护,法院要么简单粗暴的直接予以拒绝,要么完全置之不理。[1]而由于缺乏独立的程序性上诉机制,对于法院的这种态度,被告人和辩护人很难获得有效的救济。当被告人和辩护人一方面面对着诸多的程序违法,另一方面却又找不到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