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位于内蒙古的第一大湖-呼伦湖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RS、GIS等现代分析技术手段,通过解译该区1973、1975、1986~2009年近36a的MSS、TM、ETM遥感影像,实现了呼伦湖湖泊水位、面积的遥感动态监测,并建立了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呼伦湖面积在1999年达到了1959年以来的最大水面面积2106.95km2后开始骤然下降到2009年的最低水面面积1813.69km2。以24.44km2/a的速度减少了293.26km2,水面面积比1999年最大面积时减少了近14%。水位高程自1999年的最高水位下降了3.94m,是呼伦湖平均水深(9m)的39.4%。收集、整理了呼伦湖及上游流域4个气象站点、3个水文站点近52a的气象、水文资料。分析了呼伦湖区域尺度内的水热状况变化,发现研究区域温度升高。降水呈波动性减少.并且在1999年后温度和降水的变率增大,是呼伦湖面积减小、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呼伦湖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并建立了湖泊水位和降水、气温等气象因子以及径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可为寒旱区湖泊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简介:通过研究河岸岸脚淘刷机理与岸滩稳定性,把岸脚淘刷与岸滩崩塌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在分析岸滩泥沙起动特点和顺直河段剪切力分布的基础上,指出在同样的水流条件下,河岸泥沙比河底泥沙更容易起动和冲刷,顺直河道的河岸冲刷主要发生在岸边的中下部或岸脚的地方.借用水流泥沙运动理论、水流动力理论和水流涡流理论就弯曲河道的淘刷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在主流和副流的共同作用下,弯道进口处的凸岸、弯道及其出口处的凹岸都属于高剪切力区,河岸淘刷严重,其中凹岸岸脚处的剪切力最大、淘刷最严重.河岸的侧向冲刷,特别是岸(堤)脚的冲刷,导致岸滩泥沙块体的滑力(矩)增加,阻滑力(矩)减小,相应的稳定系数减小,当冲刷到一定程度,岸滩崩塌.
简介:本文通过田间多年连续试验,探讨了2种灌水方式及4种灌溉制度下免耕地在玉米一冬小麦轮种条件下土壤容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灌溉制度和灌水方式在3年内对土壤各层容重的变化影响不显著;从各土层容重3年内变异程度的角度分析,地面灌充分灌对上层土壤(0—30cm)容重变化的影响要大于非充分灌,地表滴灌灌水方式对25—70cm土层容重变化产生的影响大于其它土层;此外,充分灌条件下,地表滴灌较地面灌水方式对土壤容重波动产生的影响更大,但地面灌灌水方式提高了表层土壤(0-10cm)的紧实度;非充分灌时,灌水方式对表层土壤及深层土壤(85cm以下)容重的影响较其它土层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