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采用调研获取的17省1757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退耕区农户的复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后退耕时代下,退耕区农户的复耕意愿较低。户主的性别、年龄、农户家庭的劳动力数量显著影响农户的复耕意愿;退耕区农户家庭类型呈现多元化,农户的异质性会削弱农户的复耕意愿;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显著影响农户的复耕意愿,其中对政策了解透彻、参与工程建设、对工程满意度高的农户复耕意愿较低。同时,退耕区农户具有较强的退耕意愿,退耕积极性越高的农户发生复耕的概率越大;退耕农户预期本村复耕发生的比例处于较低水平上,复耕预期比例低的农户,其复耕意愿也低。此外,退耕地收成和退耕补助依然是影响农户复耕意愿的重要因素;农户的复耕意愿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简介: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分析各类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是研究新集聚格局形成与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重视的理论问题,也对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制造业基础及交通条件选择制造业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对就业洛伦兹曲线进行二重分解,即产业分解和按照改进的可达性指标进行空间分解,分四类研究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其集聚的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其技术密集度正相关。区域制造业基础越好,越有利于吸引高、中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集聚。而就区域交通条件的影响而言,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主要向交通条件优越的区域集聚,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更倾向于集聚在交通条件中等的区域,但区域交通条件对中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如上结论对中央政府引导产业转移和地方政府进行产业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通过对鄱阳湖区1009份农户问卷调查,利用CVM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鄱阳湖区农户湿地受偿意愿(WTA)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家庭老人或儿童数、家有村干部及公务员人数、农业类型、距县城距离、村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农户退耕还湿受偿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年龄、农技培训、是否处于自然保护区及农户对湿地生态功能的认识程度等因素对农户退耕还湿受偿意愿具有负面影响。在考虑受访者基本特征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情况下利用参数估计方法测算,得出农户受偿意愿间差距较少。据此,提出政府在制定补偿政策时应结合农户受偿意原,提高农户对湿地功能认识、采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模式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