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机构不断优化调整,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原有的预算会计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机构改革之后政府部门对处理会计事务的要求,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决策者的需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应适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民间非盈利组织的会计核算。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既要适度分离,又要相互协调,使会计和财务管理更加现实,准确,全面。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高效化已成为中国现代财政体制发展的重要目标,会计制度的完善和改进将成为未来规范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政府会计的改革迫在眉睫。
简介:政府预算的编制存在的问题有:在方法上忽视微观效益倾向微观效益倾向和法制观念,轻视预算的审查批准;在制度上,有财政决策编制外做出,收支上的程序和条例不明确,和宏观经济框架脱节,财政决策依据不充分,效率不高,在申请和审核环节缺乏鉴别机制,注重程序而忽视方法的立法制,预算部门没有必要的权力;在方式上,单式预算方法落后,分责不科学,透明度不高,准备时间长,没有单独编制部门,指标确定不科学。在过程上,有预算指标任务化、有法难依、“代编”预算、“两本帐”、有名无实、开支标准混乱的现象。对策有:从体系设计上按成本一效益原则重新设计其编制与审查体系;把财政资源置于立法机关的监控之下;方法上探索新方法,改进收支科目的设计;过程上规范收支标准,各级人大只负责本级预算的审查批准,使基金预算名副其实,制定复式预算制度,切实加强“依法理财”的力度。
简介:预算数据的公开是现代政府财政治理的着力点。预算透明是公民监督政府行使权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政府取信于民、强化公信力、优化行政权力的重要保证。对于如何公开政府预算的数据信息,不同国家的做法不尽相同,印度是我国"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同样属于超大人口规模的新兴经济体,关于其预算数据公开的制度和机制,值得关注。印度关于预算数据和信息的公开体制是比较完整的,既有要求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也有政府设立的机构和公民自建的组织,这些组织成长为联结政府与公民社会的纽带。在详细梳理了印度政府预算公开的各项法律规定、要求,并具体讨论了印度富有特色的公民参与地方预算的制度安排之后,就会发现:行政效能提升是预算数据公开的目标效果,财政治理的关键在于使政府与民众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互动与协商机制。
简介:(一)中央财政主导推动下的债务预算管理。目前财政部统一要求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国债转贷、外债转贷和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三部分。1.国债转贷。1998年为了扩大有效内需,确保经济增长达到预定的目标,国务院决定增发一定数量的国债,并将其中一部分转贷给地方政府使用。由于国债在中央层面一直纳入预算管理,转贷给地方的国债也自然地纳入一般预算管理。财政部专门增设了“增发国债支出”预算科目,用于反映用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安排的支出。本次增发的国债转贷,一律通过专户办理;上级财政转贷下级财政时,通过上下级往来科目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