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大多是贫困社区,目前来自当地社区的资源利用压力已成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主要障碍.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必须以对周边社区的扶贫为基础,通过资金支持下的社区参与共管共利,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的控制方转换为组织者,将原本对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和当地社区群众转化为保护目标的维护者.在一些案例点已初步实现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一些共管的模式化成果.本文在分析了目前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质量问题基础上,认为推行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共管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首选途径,并系统阐明了当地社区参与组成共管体系的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一些模式化成果.最后,指出在实施社区参与共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简介:2002年9月25-26日,北京园林学会植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中科院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植物园北京园林科研所、北京市园林局绿化处及苗圃有关专家15人,对北京市道路绿化引种植物应用和北京市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研。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为了丰富北京地区的植物品种和美化观赏效果,园林科技人员和园林科技公司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新优植物和草坪花卉品种,对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水平,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借鉴近些年来国内外生物引种中生物入侵的经验教训,对保护我国国家和地区原生生物物种的安全,避免和防止外来生物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保护生物和生态安全,加大保护措施应该提上日程进行研究和探讨。目前在北京地区对已引进的植物如刺槐、火炬树、美国地锦
简介:社区共管作为实现自然保护区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寻求改善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村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探索和应用.作者根据采用农村快速评估法(RRA)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的结果,介绍了文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现状,分析了实施社区共管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提出了建议.
简介:背景:森林是维持水供应,提供经济物资,减缓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从而为世界上许多最贫穷的人提供食物和药品。通常,林地被视为“荒地”或“自由”很容易清除农业和基础设施的扩建。方法:在本文中,两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国家和社区/私有)是利用2005和2011SPOT-5卫星影像评价。这项研究是在一个小流域面积468平方公里,其中201平方公里是由国家和267平方公里的社区/私人在旁遮普省巴基斯坦的穆里galliat区所有权。森林边界的划分和划分采用了参与式的方法。基于地理对象图像分析(GEOBIA)法和十土地覆盖制图(LC)特征识别。结果:结果表明,在2011至2005年间,共有55平方公里(24平方公里,在国有林和31平方公里的社区/私人森林)被转换从森林到非森林。得出的结论是,在国有森林保护比在社区/私人森林更有效。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动员社区意识,并确定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管理的社区/私人林地的其他地区的巴基斯坦。
简介:剑河鹅掌楸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剑河县南哨乡,为县政府批准成立的以国家二级珍稀植物鹅掌楸为保护对象的县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在没有专门管理机构、专职人员和固定经费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村民参与、制定乡规民约、组织管护小组、建立社区管护制度的形式,受到了良好的管护效果,鹅掌楸原生林的面积增加了一倍.这种以社区为主体的小型保护区管理模式,对贫困地区的小型自然保护区(点)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简介:第十二届世界林业大会在对森林的未来进行了长达8天的讨论后达成了共识:'只有通过人类与地球的协调发展,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本届大会的次级主题、大会期间举行的主题会议和开放式论坛所讨论的内容可以看出,社区林业已经在国际林业界得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视和强调.本文通过介绍社区林业机制促进林业部门的改革、社区管理森林的模式正逐渐成为主流等新动向,作者认为,社区林业已成为林业改革浪潮中极有价值的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