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和电脑中频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月。治疗前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同时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并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分别评定患儿上肢肌肉肌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的腋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快(P<0.05),且治疗组的增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同时结合运动疗法、电脑中频疗法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深入研究拔罐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探索拔罐治疗哮喘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根据病情、症状、体征及相关理化检查等,选取60例确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和口服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助以拔罐疗法,3d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26.66%、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哮鸣音消失时间(3.90±0.369)d,对照组哮呜音消失时间(5.43±0.471)d,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哮呜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拔罐外治疗法治疗小儿哮喘具有操作简单、病程短、痛苦小、效果好、无不良反应等特点。
简介: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治疗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3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总有效率83.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2组患儿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在住院时间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疏肝运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自拟疏肝运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10d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体质量、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血中微量元素(Fe,Zn,Ca,Cu)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治疗组为9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体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或P〈0.01),且治疗组增加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中Zn,Fe,Ca明显增加(P〈0.01),Cu也有所增加,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中Zn,Fe,Ca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自拟疏肝运脾汤具有疏肝运脾健胃的功效,可增进食欲、改善症状、增加体质量、促进营养和微量元素的吸收。
简介:目的观察羚珠散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予以西医常规退热和原发病治疗,羚珠散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羚珠散,地西泮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地西泮片口服。观察3组患儿在发热72h内的再发惊厥例数。结果羚珠散组再发惊厥4例(10.00%),地西泮组4例(9.76%),对照组10例(25.64%),羚珠散组和地西泮组再发惊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羚珠散组和地西泮组再发惊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珠散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临床疗效满意,虽与西药地西泮片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抗感灵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均口服自拟抗感灵汤,3d后统计疗效。结果痊愈39例(占65.0%),好转16例(占26.7%),无效5例(占8.3%),总有效率91.7%。结论根据辨证分型采用抗感灵汤加减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