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2月收集的ADR报告278例,对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ADR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133例(占47.84%),女性患者145例(占52.16%)。ADR病例数前3位的科室为精神科、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及用药后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安全合理用药
  • 简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近90%来源于医疗卫生机构,但目前,我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没有统一模式,各家医院多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制定监测工作方案,开展监测工作。通过从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优势、监测模式及存在问题等方面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探讨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1例不良反应/事件涉及药物56种,抗生素引发者最常见(185例,49.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8例,23.7%);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最短时间为5分钟,而10—30分钟有160例(43.1%)发生不适症状,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阶段;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门诊输液应建立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输液 不良反应 药学服务
  • 简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采取的一项举措。《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也由此增强了对防范药品安全性隐患的高度责任意识,一些企业不仅注意收集被通报药品的不良反应病例,而且正着手开展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因此,被通报了不良反应的药品并不表明是不合格的药品,也不应与“毒药”、“假药”、“劣药”、“不能使用”相提并论。《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内容属告知性质,旨在提醒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广大公众注意药品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尽量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为保障社会公众用药的安全筑起一道有效屏障。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安全性 用药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通过检索2000-2002年中国医院知识库的文献,对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结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疗程、给药方式、年龄、性别、合并用药、过敏史等因素相关,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安全应用
  • 简介:中药注射剂疗效显著,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有的症状还比较严重.在查阅文献、总结中药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原因并得到警示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措施及今后如何更好地使用和发展中药注射剂的建设性意见.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防范措施 ADR反应类型 ADR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含果糖制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7月中山市收集的75例与含果糖制剂相关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75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较多(49例,占65.33%),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首次用药后30min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数最多,共52例(占69.33%);联合用药36例,占48.00%;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以及寒战、发热等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须充分考虑药品本身因素、患者年龄及性别等机体因素、联合用药及用药时间等用药因素对含果糖制剂致不良反应的影响,严格把握适应证,尽量避免配伍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含果糖制剂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6月上报的285例药品不良反应为对象,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共149例,占总例数的52.28%;以静脉滴注方式引起的ADR为249例,占总例数的87.37%。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共116例,占总例数的40.70%。结论:不良反应监测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氨曲南是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好作用,它在我国使用有10余年,广泛用于各种严重感染。本文对1994-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献报道的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收集氨曲南导致ADR13例,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造血系统损害。

  • 标签: 氨曲南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的不良反应.方法:对国内近几年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头孢噻肟钠的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血液系统、肾脏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危险性高.结论:加强用药观察和监测,掌握头孢噻肟钠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 标签: 头孢噻肟钠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提高对胼骶体发育不良MRI特征的认识。方法对9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头部MRI检查,对胼胝休的长度,厚度及形态进行仔细观察,并且对其进行测量长度,计算出胼胝长度与脑组织前后径的比例,结果9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患者有1例为完全性肼胝体缺如,2例为胼胝体部分缺如,6例为胼胝体短小。结论磁共振检查是对肼胝发育不良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矢状面上能显示其特征性表现。

  • 标签: 胼胍体发育不良 磁共振检查
  • 简介:通过了解药物的选择应用,认识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用药,发挥药物最大疗效。

  • 标签: 药物 选择 滥用 危害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掌握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4例ADR报表分别从报告人、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发生的ADR较多,占57.9%(66例);抗感染用药引起的ADR最多,占68.4%(78例);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为常见,占92.1%(105例);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占47.4%(54例).结论ADR监测工作应常抓不懈,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ADR)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药品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西苑医院记录的171例不良反应病例情况.结果17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中药注射剂71例(20种),占41.5%;抗生素典56例(19种),占52.7%.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46例,占85.38%.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及抗生素,特别是静脉给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注射剂、抗生素,尤其是静脉用药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抗生素 静脉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 2019年西藏芒康县人民医院 有32 例护理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将32例不良事件以护理缺陷、一般差错、严重差错、事故进行分类。将32例护理不良事件根据护士工作年限、护士专业职称、护士学历、科室分布这些情况来统计分析。护士工作年限中工作小于3年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最多为(62.50%)。护士专业职称中低职称的为高发人群(62.50%)。护士学历中低学历的护士造成不良事件分发生最多(71.88%)。科室分布各科室以内儿科为主(34.38%)。结论 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的培训,进行系统的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度,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培养其对患者的责任心,能起到对护理不良事件防范的作用,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理安全 不良事件 防范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某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输血患儿4960例,回顾性分析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类型,分析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4960例输血患儿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3例(0.46%),其中发热12例(52.17%),过敏6例(26.09%),血清胆红素升高3例(13.04%),输血过快引起呼吸困难和胸闷2例(8.70%)。有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患儿[0.62%(19/3045)比0.21%(4/1915)、1.87%(15/803)比0.19%(8/4157)、0.74%(16/2167)比0.25%(7/2793)、0.80%(15/1874)比0.26%(8/3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和发血至输血时间为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874、2.197、3.061、2.485,95%置信区间1.162~3.265、1.254~3.671、1.437~4.896、1.309~3.987,均P<0.001)。结论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 标签: 小儿输血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 简介:药物治疗的疗效、剂量和毒性反应的个体和种族差异是临床实践和药物开发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药动学和药效学两方面论述遗传因素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并综述了个体化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药效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遗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