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侧上颌骨缺损应用赝复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收治的10例一侧上颌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制作上颌赝复体修复缺损部分。分别于修复前与修复后1个月,采用宋兆峻法测定咀嚼效率、主观语音清晰度测试法测试语音清晰度值,并进行患者的自我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一侧上颌骨缺损应用赝复体修复1个月后,咀嚼效率与语音清晰度值均得到明显的提高,患者自我临床效果评价良好。结论赝复体修复一侧上颌骨缺损可以得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 简介:目的有限元方法被用于探索切牙瓷贴面的应力分布,分析当应用边端覆盖及存在牙体缺损时(冠折),切腭边缘线的设计。方法和材料观测用8种不同的瓷贴面设计对完整的或折断的切牙进行的修复,腭侧边缘设计为对接、延伸无角肩台等不同形式。复制一切牙颊舌向切片模型,并用2维有限元对其应力分布进行评价。在腭侧切嵴上加载一50N的水平力,以模拟最大功能负荷,并计算腭面正切应力。结果在切腭修复边缘区域可检测出明显的应力差异,具有少量切端覆盖的修复边缘(对接或小无角肩台)存在较低的拉应力或均匀的压应力。当修复体采用延伸无角肩台至腭凹部位时,遭受高拉应力。如牙齿有中度冠折(切1/3)或重度磨耗,应用对接边缘可限制瓷向腭侧的延伸,因而可减少修复体界面的应力量。如牙齿重度冠折(切2/3),无论采用对接或浅无角肩台,当其位于光滑凸起的舌隆突上时,修复边缘都只遭受低拉应力。结论由于矿化牙结构本身存在的几何外形及自然弹性模量,当对牙进行资贴面修复时于腭凹部易形成拉应力集中。长无角肩台延伸至腭凹部位是不适当的,因为相对薄层的瓷将位于最大的拉应力区。尤其在中度冠折和重度磨耗时浅无角肩台或对接边缘设计应被常规采用。

  • 标签: 有限元分析 优化修复设计 前牙 烤瓷粘接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头颈部RMS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51岁,中位年龄25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痛性或无痛性肿块,组织学分型:胚胎型8例,腺泡型3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瘤细胞均表达结蛋白、波形蛋白;肌调节蛋白(MyoD1)、生肌蛋白(myog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45%、55%;2例表达突触素,所有病例均不表达广谱角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及S-100。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2例死亡,4例复发,2例转移。结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头颈部 病理学
  • 简介:目的了解西藏那曲地区藏族学生砖茶型氟牙症及龋病流行情况,并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方法2004年7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2~17周岁的471名藏族学生,按WHO推荐的Dean分类法和龋病调查方法对氟牙症及龋病患病情况进行检查;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氟牙症与龋病的相关性分析用Mantel-Haenszelχ2检验和线性相关性检验;将不同程度的氟牙症按Dean标准分级,并与龋病患龋率进行分层趋势χ2检验。结果氟牙症患病率为53.5%,氟牙症指数为1.09,属中度流行地区;恒牙患龋率较高(56.7%),程度较重(龋均为4.09±2.106);龋病的发生与氟牙症呈高度正相关(χM2H=12.060,P<0.01;OR=1.954,P<0.01),为显著线性关系(χ2=12.715,P<0.01);随着氟牙症程度的加重,患龋率呈上升趋势(χ2=14.846,P<0.01)。结论砖茶型氟牙症已成为当地龋病高发的易感因素;减少氟牙症的发生,应成为当地藏族学生预防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氟中毒 牙根龋 西藏
  • 简介: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医疗安全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近年来,医疗纠纷逐渐增多,并成为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预防及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是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的方向,更是一大挑战。本文对近四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口腔医院牙周病科临床实习中发生的纠纷进行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 标签: 牙周病科 临床实习 医疗纠纷
  • 简介:目的调查前突患者上切牙内收前的牙根吸收状况,并且对该阶段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要强支抗的前突患者50名,分别于正畸治疗前(T1)和上切牙内收前(T2)拍摄上颌切牙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头颅侧位片,通过测量和评价,得到每颗切牙的牙根吸收量、治疗前牙根形态及上中切牙的角度位置及变化量,并记录其他诊断和治疗因素.对牙根吸收量作描述性统计,对各因素作多因素分析.结果①前突患者上切牙内收前,中切牙的牙根吸收平均为(0.73±0.53)mm,侧切牙为(0.84±0.70)mm.②有3%的中切牙和6%的侧切牙牙根吸收大于2mm.③多元线性回归表明T1期牙根形态异常、内收前疗程长、上中切牙根尖距唇侧骨皮质的距离减小量大、T1期U1/PP角小、上颌前部拥挤为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T1期牙根形态异常、上颌前部拥挤、内收前疗程长、T1期牙齿长度长为侧切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结论前突患者上切牙内收前有一定量的牙根吸收,个别高危患者其牙根吸收状况较严重.我们的研究因素中存在此阶段与上切牙牙根吸收相关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于牙根吸收的解释仅为30%左右.

  • 标签: 牙根吸收 上切牙 内收前阶段 危险因素 前突
  • 简介:目的: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14年7月549例头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统计分析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69岁患者头颈部多间隙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最高,为18.8%;与20~59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糖尿病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非糖尿病组的2.404倍(P=0.008)。结论:高龄和糖尿病是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建议在头颈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治过程中,高度关注高龄(60岁以上)和糖尿病患者。

  • 标签: 头颈部 间隙感染 并发症 糖尿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模拟树脂的收缩应力的方法。方法:建立简单的有限元模块代表釉质、粘结剂、树脂,应用温度应力的原理,使树脂的体积产生收缩,同时利用材料力学的原理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结果:建立了模拟树脂收缩应力的模型。应力集中在弹性模量大的模块及洞形的线角部位。结论:采用温度应力的方法,可以较好的模拟收缩应力。

  • 标签: 收缩应力 三维有限元 温度应力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白色念珠菌与主要致龋菌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9—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工和学生119人,采集其口腔牙菌斑,用PCR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和发酵乳酸杆菌阳性表达,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发酵乳酸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8.6%(34/119),62.2%(74/119),10.9%(13/119)。变形链球菌在白色念珠菌阳性者中检出率(16/34,47.1%)低于白色念珠菌阴性者(58/8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r=-0.197,P=0.032)。发酵乳酸杆菌在白色念珠菌阳性者中检出率与在白色念珠菌阴性者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白色念珠菌与变形链球菌可能有拮抗关系,与发酵乳酸杆菌无拮抗关系。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变形链球菌 发酵乳酸杆菌 龋病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中国成人正常颌骨微螺钉种植体植入的不同位点处皮质骨厚度,为临床植入部位的选择提供参考,以提高正畸支抗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采用螺旋CT对30例18-40岁正常颌中国成人颅颌面进行扫描并重建,测量适合微螺钉种植体植入处的皮质骨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个测量项目中,均值从1.73mm至10.67mm不等,最小值仅0.8mm。除前鼻嵴和下颌11牙尖隙外,46个左右对称的测量项目(左右各23个)中,34处左右对应指标相互比较均无差异(P〉0.05),另有12处测量位点左右配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提供了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常见植入位点处皮质骨厚度参考值范围的数据库。下颌前牙根尖间隙,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时应更加小心;上下颌磨牙牙尖隙处,植入相对安全。不同成人的皮质骨厚度差异较大,提示临床工作者最好能先根据病员的CT片测出相应植入位点处皮质骨厚度,再确定微螺钉种植体的植入部位与方向。

  • 标签: 微螺钉种植体 颌骨 皮质厚度测量 CT
  • 简介:目的:获得上海地区青年人面部的正常值和基本比例关系。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学的面部基本测量指标和Farkas建立的系统化面部形态直接测量法,对100例18~24岁在校学生的面部进行测量,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上海地区青年人正常面部形态的基本均值和各个部分的基本比例关系。结论:本测量研究为面部美容医学及整形外科学提供了客观的面部形态学指标。

  • 标签: 人体测量 青年人 面部正常值 面部比例
  • 简介:有限元法是口腔修复工作中常用的力学分析方法.应用有限元法对口腔修复中各种复杂问题的力学分析,对于口腔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一些常见口腔修复工作中应用有限元法的情况进行文献综述,并对有限元法将来的发展简要地作一展望.

  • 标签: 有限元法 力学分析 口腔修复 牙体缺损 牙列缺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目的探讨排龈术和自酸蚀技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初诊楔状缺损患者35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颗患牙),试验组患牙使用排龈线排龈,暴露龈壁后使用倒锥钻在龈壁交界处和壁上分别制备固位沟,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对照组患牙在壁上预备釉质斜面,3M全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结果充填后有6颗患牙有冷热敏感加重症状,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1周后均恢复。随访2年,试验组充填成功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排龈后预备固位沟再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效果好。

  • 标签: 排龈 自酸蚀黏结剂 楔状缺损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中心收治的牙种植患者牙槽骨骨质量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种植患者牙槽骨骨质量的基本情况。方法:记录387例种植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植部位及骨质量分类,通过Excel和SPSS22.0软件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及回顾分析。结果:387例患者中,骨质量分类集中在Ⅱ类和Ⅲ类,Ⅰ类骨较少,无Ⅳ类骨。种植部位主要集中在后牙区,下颌后牙区缺失牙所占比例最大,其中上颌后牙区Ⅲ类骨比例最高;下前牙区Ⅱ类骨比例最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并且患者的年龄范围大多在20~60岁之间,各年龄段骨质量均以Ⅲ类居多。行附加手术的患者中,Ⅲ类骨人数最多。结论:不同种植位点处骨质组成不同;年龄、性别对牙槽骨骨质量有一定影响,在骨质量较差的部位,种植附加手术的比例增高,不同类型骨质量对种植失败率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牙槽骨骨质 种植体 影响因素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评价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桥的修复效果。方法:为267位患者制做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或桥681件,随访了205例患者的562件全瓷冠桥,随访时间2-6年。对修复体的崩瓷、全瓷冠的颜色与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进行评价。结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的崩瓷率3.31%,与修复体部位有明显相关性(P〈0.01),不同技术员完成的CAD/C氧化锆全瓷冠的颜色效果有明显不同(P〈0.001),不同颜色预备体的修复体后颜色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CAD/CAM全瓷冠颜色达到好以上90.8%,CAD/CAM全瓷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达到好的99.2%,长桥边缘密合度欠佳,修复体松动脱落0.35%,随访期间没有发现CAD/CAM全瓷修复体基底冠或桥支架折断。结论:CAD/CAM全瓷冠颜色接近天然牙,特别是预备体变色时是临床首选的美学修复体,CAD/CAM全瓷冠边缘密合度好,整体崩瓷率可接受,但长桥边缘密合度需进一步提高,且磨牙的崩瓷率须进一步研究降低。

  • 标签: 氧化锆 全瓷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 崩瓷 颜色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3种应急治疗方法对急性牙髓炎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首诊就诊于泉州市石狮市医院口腔科的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患者189例(患牙189颗,均为前磨牙或磨牙),分别采取开髓失活法(A组)、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B组)及牙髓摘除术(C组)进行应急治疗.5~7d后复诊,评价各组的止痛效果并进行根管治疗.结果3种急性牙髓炎应急治疗方法止痛有效率:A组为71.4%(40/56);B组为89.2%(58/65);C组为92.6%(63/68).B、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与C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急治疗后A组有3例发生急性根尖周炎,B组和C组各有1例.结论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与牙髓摘除术的止痛效果较好,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应急治疗 止痛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混合型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混合型RD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对其进行随访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光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胞质苍白或呈嗜酸性淡染的特征性组织细胞,可见明显的淋巴吞噬现象(emperipolesis),免疫组化S-100和CD68染色阳性,CD1a阴性。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伴有颌面骨破坏吸收,容易误诊。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等治疗后病情控制。结论头颈部混合型RDD具有一定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但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困难。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不确定,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密切随访。

  • 标签: ROSAI-DORFMAN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 头颈部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下颌下腺导管内结石的位置和形态,研究结石的分布规律。方法:对连续就诊的65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通过口底双合诊和下颌横断片判断结石的位置,手术取石,其中57例经口内直接切开导管取石或内镜辅助下取石,8例行下颌下腺切除术后取石,观察、测量术后所取结石的形状和大小。结果: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在导管中发生的位置由前向后依次升高,62.5%患者结石位于导管的后段,结石以圆形和椭圆形为多,位于后段者体积多较大。结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好发于导管后段,原因可能与导管后段的某些特殊解剖形态有关。

  • 标签: 涎石病 涎石 下颌下腺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化口腔健康宣教对老年人种植牙成功率的影响,总结该人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人工牙种植的老年患者138例进行分析、按有无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的种植牙保健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统计各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心理状态更加良好,各项指征平稳,手术顺利。观察组成功率为97.1%,对照组成功率为87%。两组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28)。结论:在牙种植手术各个阶段中,医护人员有效地开展全面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对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延长种植义齿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优质的护理工作是种植牙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老年人 健康教育 种植牙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牙周炎和IgA肾病复合模型,利用牙周指标如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和肾脏病理染色指标等初步探讨慢性牙周炎和IgA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SD大鼠,通过结扎和细菌感染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灌胃、皮下注射等方法建立IgA肾病模型,12周末检测大鼠牙周指标、肾脏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牙周指标和肾脏指标,确认成功建立所需的动物模型,尤其复合模型组的牙周指标较牙周炎组更高(P<0.001),同时复合模型组的肾脏病理评分和单纯肾病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和IgA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可能会互相影响发生发展。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肾小球肾炎 IgA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