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介导参与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关于银屑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研究发现可能与Th1、Th2、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Th22细胞及Th9细胞异常活化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有关。该文围绕这些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主要从近年所发现Th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角度综述了近年来银屑病T辅助细胞实验研究进展,阐述各个辅助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作用及关联机制,以期能帮助笔者更深入地了解银屑病发病机制并为今后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银屑病 T辅助细胞 细胞因子 作用机制
  • 简介:梅毒血清学固定是梅毒治疗后一种特殊状态,是临床上研究热点,其机理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降低、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失衡、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升高、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均与梅毒血清学固定有关。

  • 标签: 梅毒 细胞免疫 血清学固定
  • 简介: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霉菌等引起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主要表现为甲外形损害和色泽改变。其治疗方案非真菌性甲病治疗方案迥异。如对非真菌性甲病认识不足,则容易简单地将甲损害等同于甲真菌病从而导致误诊,因此鉴别两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对两者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真菌病 非真菌性甲病 诊断
  • 简介:狭义皮肤屏障功能通常指表皮,尤其是角质层物理性或机械性屏障结构。但是从组织细胞学角度来看,皮肤物理性屏障功能不仅仅依赖于表皮角质层,而是依赖于表皮全层结构.广义皮肤屏障功能不仅包括其物理性屏障作用,还包括皮肤色素、神经、免疫屏障作用及其他皮肤功能相关诸多方面。本文就紫外线及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进行总结,探讨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是否具有抵抗紫外线所致皮肤屏障功能损伤、延缓皮肤光老化作用。

  • 标签: 皮肤屏障 紫外线 光损伤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
  •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顺产、会阴侧切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初产妇3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会阴侧切组(95例)、顺产组(109例)、剖宫产组(108例),分别在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对产妇进行性功能状况问卷调查,选用国际认可度较高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调查问卷考察性功能水平,分别对三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性功能评分、性生活恢复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三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6个月、9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顺产组、剖宫产组分别与会阴侧切组比较,顺产组、剖宫产组性功能状况评分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个月性功能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61.05%、66.67%、72.48%;产后6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85.26%、89.81%、90.83%;产后9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95.79%、96.29%、98.17%。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个月和6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分娩方式可使产妇产后性生活恢复较快,性生活恢复比例较高,其次为剖宫产产妇,而会阴侧切产妇产后对性生活影响程度较大,恢复较慢,因此建议产妇选择顺产分娩方式。

  • 标签: 顺产 会阴侧切 剖宫产 性功能
  • 简介: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简称AIDS)自1981年被报告以来,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其扩散之快已成为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一大挑战.现代专业护士不仅是护理照顾提供者,更是社会健康教育者、咨询者及患者和家属沟通者、保护者和代言人[1],现代护理人员在人类艾滋病较量中应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AIDS 问卷调查法 护理人员 艾滋病 调查
  • 简介:本文报告了少见传染性软疣伴发表皮样囊肿患者1例,并对国内累计报告6例患者进行了文献复习。

  • 标签: 传染性软疣 表皮样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白色糠疹血微量元素相关性。方法:用比色法及原子吸收法测定208例白色糠疹患儿血清微量元素情况,并以747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白色糠疹患儿缺锌、缺钙者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5、6.38,P值均〈0.05);白色糠疹患儿血清中锌、钙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3.59,P值均〈0.05),而镁、铁、铜、铅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白色糠疹患儿体内存在缺锌、缺钙情况,临床上应注意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 标签: 白色糠疹 微量元素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瘙痒症患者瘙痒特点和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价315名瘙痒症患者瘙痒特征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瘙痒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2.1,不同程度和不同部位瘙瘁症患者生活质量各不相同,瘙痒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评分也越高,生活质量越差。结论瘙痒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受损。

  • 标签: 瘙痒症 瘙瘁 生活质量
  • 简介:特应性湿疹(AE)是手部湿疹主要危险因素。在斯堪那维亚基于人群调查中“是否患过儿童湿疹”问题经常用来评估儿童期AE发生。在目前研究中,此问题有效。根据1960年以来学校医疗档案确定出600例AE患者及600例无湿疹或过敏性疾病对照,将问卷发给他们。应答率为70.5%,应答者平均年龄为36.7岁。问题特异性为70.7%,灵敏性为89.9%。目前患手部湿疹亚群较未发生者灵敏性较高而特异性较低。结果显示:该问题高估了儿童期AE患病率,系数为1.6。当行危险评估时,此问题较手部湿疹终生危险度能更好评估目前手部湿疹发生危险度。总之,这一确认问题高估了儿童期AE发生率,并可能在成年人群调查中高估AE作为手部湿疹危险因素作用。

  • 标签: 儿童湿疹 危险评估 儿童期 特应性 手部湿疹 成人
  • 简介:近年来,青少年未婚先孕、堕胎、性病等现象屡见不鲜,且逐呈低龄化趋势。据吉林省性学会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相当多青少年性观念存有误区。其中,有77%的人认为男女生约会合理,甚至认为中学生若不交异性朋友会被人看不起;有32%的人认为相爱就可以发生性关系,在发生性关系的人中,有21.21%的人出现意外妊娠。这表明,对青少年开展行之有效教育迫在眉睫。思考和借鉴古今中外经验教训,本人认为,仅对青少年采取单纯性知识教育不可取,也不可能成功。因为控制人类性行为力量不仅是性知识,更重要是靠性道德约束。

  • 标签: 性道德教育 青少年性 未婚先孕 异性朋友 意外妊娠 知识教育
  • 简介:目的对男性不同部位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在治疗中进行心理干预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6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分成生殖器组和非生殖器组,应用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ECA10)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殖器组CECA10情感维度得分和总分均高于非生殖器组得分(P〈0.05),而性活动维度则无差异(P〉0.05);在SCL-90各因素中,生殖器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及总分较非生殖器组低(P〈0.05);SCL-90总分CECA10总分呈负相关(r=-0.654,P〈0.01)。结论不同部位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对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或心理治疗,会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转归。

  • 标签: 尖锐湿疣 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 男性
  • 简介:背景目前我国通过性传播获得HIV感染正在快速增长。但在性病人群中,几种艾滋病相关支原体感染流行情况尚不清楚。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和粘液脓性冉颈炎(MPC)患者中儿种艾滋病相关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用培养法和PCR法对65例NGU/MPC患者牛殖道标本和咽拭子标本作了生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梨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检测。结果生殖道生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和梨支原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3.1%(15/65)、12.3%(8/65)和1.5%(1/65);咽部牛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和梨支原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6.2%(17/65)、15.4%(10/65)和1.5%(1/65);生殖道和咽部同时检出Mg者占10.8%(7/65);生殖道和咽部同时检出穿通支原体者占4.6%(3/65);未检出发酵支原体感染者。结论在NGU和MPC患者中,生殖支原体和穿通支原体感染常见;生殖支原体和穿通支原体可能通过生殖器-生殖器或口-生殖器性接触而传播,并引起尿道炎和宫颈炎。

  • 标签: 非淋菌性尿道炎 艾滋病 支原体感染 宫颈炎 流行病
  • 简介:背景: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对治疗可能有抵抗性。最近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方面。目的:研究土耳其慢性寻常型荨麻疹(COU,非物理性、血管炎性或接触性)患者HLAⅠ类抗原和Ⅱ类抗原并识别易感HLA抗原。方法:应用两阶段微滴淋巴细胞毒性试验研究55例诊断为COU患者HLA抗原,设立104例无遗传相关性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HLABw4及HLADQ1抗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OR2.93,95%CI1.47~5.85,P=0.003及OR7.81,95%CI1.96~28.50,P=0.001),而HLA-A24抗原在对照组中较高(OR0.36,95%C10.15~0.86,P=0.03)。结论:作者提出土耳其人群中HLA-Bw4及HLADQ1抗原可能导致对COU易感,而HLA-A24抗原则可能起保护作用。

  • 标签: HLAⅠ类抗原 慢性荨麻疹 Ⅱ类抗原 土耳其 寻常型 患者
  • 简介: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HIV感染状况及其HIV感染关系。方法取GUD患者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取上述患者和非溃疡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尿道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念珠菌、滴虫及加特纳菌等检测;检测所有STD患者血清HIV抗体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在8962例病人中,就诊时生殖器有溃疡STD生殖器无溃疡STD病人中HIV感染率分别为1.75%(5/285)和1.53%(133/8677),两者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OR=1.15.95%CI=0.47—2.81);梅毒、生殖器疱疹和其他STD病人HIV感染率分别为2.81%(22/784)、0.74%(6/814)和1.49%(110/7364),梅毒病人HIV感染率明显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STD病人HIV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2.81%VS0.74%,x^2=9.92,P<0.005,OR=3.89,95%CI=1.67—9.05;2.81%VS1.49%,X^2=7.66,P<0.001,OR=1.90,95%CI=1.21-3.00)。结论本研究提示本组GUD病人HIV感染率较国外低,梅毒HIV感染有明显相关性;生殖器疱疹病人HIV感染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HIV感染 GUD 梅毒 生殖器疱疹
  • 简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263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1]主要用于治疗阳明病表邪未尽湿热发黄证.我们根据湿疹发病机制与此方组方原理,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化裁后用于治疗湿疹,取得良好疗效.现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湿疹新思路和临床应用体会简要总结,供同道参考。

  • 标签: 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湿疹 临床体会
  • 简介:趋化因子属于促炎多肽细胞因子超家族,其相对分子质量在8~12KD之间。在机体正常免疫系统中,趋化因子对淋巴细胞迁移、归巢、激活、分化、发育有重要作用。在病理状态下,趋化因子在炎症发生、血管生成、肿瘤生长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来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大疱性类天疱疮关系密切,这一研究使我们对自身免疫大疱性皮肤病发病机制有了更加深入认识。

  • 标签: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大疱性类天疱疮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影响。方法:按照男方年龄将接受常规IVF-ET治疗188对夫妇分为四组:年龄〈31岁组53例,31~35岁组78例,36~40岁组37例,〉40岁组20例。分析男方年龄对IVF-ET治疗结局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各组间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基础FSH值、Gn总量、获卵总数、MII卵数、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等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方精液体积、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36~40岁组(9.3±3.0)和〉40岁组(9.5±2.6)正常形态精子比率显著低于〈31岁组(13.5±2.8)和31~35岁组(12.6±2.7)(P〈0.05),而且36~40岁组受精率(76.6%)显著低于〈31岁组(83.1%)和31~35岁组(81.4%)(P〈0.05)。另外,〈31岁、31~35岁、36~40岁、〉40岁组着床率分别为:50.91%、41.32%、21.35%、23.4%(P〈0.05),妊娠率分别为64.15%、62.82%、40.54%、45.0%(P〈0.05),均呈一定下降趋势。而各组间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及IVF受精率、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男性年龄 精子质量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受精率 着床率 妊娠率
  • 简介:1尖锐湿疣复发原因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人乳头瘤病毒是-直径43~55nm环状双螺旋结构DNA病毒,HPV病毒颗粒外面有72个壳颗粒,为20面立体对称外形,约有8000对碱基,病毒颗粒分子量为5×106道尔顿,为一无包膜裸露型病毒体。

  • 标签: 尖锐湿疣复发 人乳头瘤病毒 预防 病毒颗粒 DNA病毒 双螺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