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如何正规治疗,尚无统一规范,疗效亦无法具体衡量。我科自2006年至2009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9例,恢复期通过综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Karnofsky功能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cale,KPS)评估生活质量,较GOS预后评分法疗效更直观,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中西医结合 康复治疗
  • 简介:总结我院近1年来救治弥漫性轴索损伤(DAI)38例病人体会,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男28例、女10例;年龄10~70岁,平均34.2~65岁.受伤方式:车祸32例,坠落5例,跌伤1例.

  • 标签: 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救治 CT MRI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2.5诊断对于颅脑伤后患者出现典型眼部临床表现的患者,诊断较为容易,但对于眼部症状不明显,症状轻且逐渐缓慢发病的患者,就可能延误诊断甚至漏诊。因此,要详细询问病史和颅脑受伤机制,体格检查时要注意眼眶或乳突周围血管杂音的听诊,这种收缩期增强的搏动性杂音在压迫患者病变侧颈动脉后减弱或消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TCCF的金标准,

  • 标签: 延误诊断 颅脑损伤 血管并发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周围血管杂音 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冷冻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自制冷冻杯,用液氮进行大鼠硬脑膜外冷冻,监测伤后的颅内压变化,测定伤后不同时期的行走、平衡等行为功能,并行神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大鼠冷冻伤后出现颅内压升高,伤后4h达到高峰(14.56±2.31)mmHg;伤后的行走和平衡功能明显障碍;冷冻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周围出现水肿,同时伴有脑皮质冻伤灶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空泡样变。结论大鼠的冷冻性脑损伤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脑损伤动物模型。

  • 标签: 冷冻性脑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评价
  • 简介:视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受到损伤微环境的调控。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作为损伤微环境的一员,对视神经损伤后再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视神经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调节轴突再生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对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星形细胞 再生 微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和Ca^2+通道阻滞剂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百曰唼菌液诱导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应用第二代细胞内Ca^2+荧光指示剂Fura-2/AM负载突触体.测定突触体胞浆内[Ca^2+].变化及MK-801和Nimodipine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突触体胞浆中[Ca^2+].在注菌后30分钟即已明显升高.随脑损伤时间的延长,[Ca^2+].持续进行性升高。Nimodipine治疗后,突触体胞浆内[Ca^2+]明显下降,MK-801预处理后4小时和24小时组突触体胞浆内[Ca^2+].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与神经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和NMDA受体依赖性迟发性钙离子内流引起的神经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密切相关.MK-801和Nimodipine通过缓解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轻感染性脑损伤

  • 标签: 感染性脑损伤 脑保护作用 NMDA受体 非竞争性拮抗剂
  • 简介:神经血管单元是由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组成的一个概念性结构。炎症反应与神经血管单元的缺血损伤密切相关。本文以神经血管单元为框架,从炎性细胞、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方面综述脑缺血后急性炎症反应的损伤机制。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脑缺血 炎症
  • 简介:轴突都有再生的能力.但是中枢神经受损后未见明显的轴突再生,这是由于轴突固有的再生能力较差以及轴突生长的微环境阻滞所致。近年来,随着对脉络丛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增多,学者们认为脉络丛有助于轴突的再生和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脉络丛移植到中枢神经受损区是一种新颖的治疗神经损伤的方法,本文就脉络丛与移植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脉络丛移植 神经修复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acutediffusebrainswelling,ADBS)指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充血、肿胀造成脑移位和颅内压增高,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ADBS患者35例,占同期收治颅脑损伤患者总数的4.5%.

  • 标签: 颅脑损伤 弥漫性脑肿胀 合并症 治疗
  • 简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忽略了颅脑损伤后的性忧虑和性功能障碍问题,故此类病人资料相对非常缺乏。在很多颅脑损伤的文献中均忽略了性功能改变的描述。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增进我们对颅脑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了解。

  • 标签: 颅脑损伤 性功能障碍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和探讨地震发生后一线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将336例地震颅脑损伤患者通过GCS评分法初筛,按伤情程度分为重、中、轻3型,予以药物治疗和医学观察;伤口行止血包扎和清创;复合伤行相关处置;重型颅脑损伤中开颅手术4例,死亡1例。结果本组病例中,轻型颅脑损伤206例,恢复良好201例;中型颅脑损伤122例,恢复良好11例;重型颅脑损伤8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4例。结论地震所致颅脑损伤具有致伤机制复杂,合并损伤多,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提高一线医院灾害应对能力和应急储备,对于及时抢救危重颅脑损伤患者,提高抢救存活率,最大限度的降低死残率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地震 颅脑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不面部血管瘤的致病性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报告1例女性病人,9岁,表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1年,发作形式为微笑-意识丧失-倒地抽搐,不面部和全身血管瘤。MRI显示:左侧顶枕交界区皮质病变,T1W呈等信号,增强后病变沿脑回强化;PET显示:病变及周围葡萄糖代谢降低,病变呈“电车轨道样”钙化。在神经导航和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行左侧顶枕叶致痫灶切除术。结果病理报告为软脑膜血管瘤。随访11个月,病人无癫痫发作,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应加强对不面部血管痣性Stttrge—Weber综合征的认识。手术切除致痫灶是治疗致痫性Sturge—Weber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标签: Sturge—Weber综合征 痴笑性癫痫 血管瘤 面部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引起前额叶血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的4例前额叶血肿患者术前行CTA和DSA检查证实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采用开颅手术电凝切断瘘口与引流静脉起始端,并清除额叶血肿。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术中均顺利切断瘘口及引流静脉起始端;术后无再出血、脑挫伤、癫痫、脑脊液漏,DSA复查无瘘口复发。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几乎适合所有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尤其是合并额叶血肿者,开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优势在于治愈率高、并发症较少。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前颅窝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纳美芬对高血压脑肿瘤患者术后血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85例高血压脑肿瘤病人根据术前血压控制情况分为平稳控制组(98例)和非平稳控制组(87例)。按照投掷硬币法随机将两组又分为纳美芬治疗组(稳压治疗组52例,非稳压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稳压对照组46例,非稳压对照组45例),前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治疗6d,后者术后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常规监测血压,在术后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术后第3、5、7、14、60天进行GCS评估。结果纳美芬治疗组的患者血清COR在治疗后4、6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6dACT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意识改善状况在术后一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非稳压治疗组血压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非稳压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脑肿瘤患者术后使用纳美芬能显著改善应激状态、血压与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纳美芬 高血压 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脑磁图在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TF脑磁图系统对20例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患者行术前致痫灶定位,术中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和皮层脑电描记指导致痫灶的处理。结果16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致痫灶均获处理,术后癫痫停止发作20例;随访24~36个月,术后1月及15月各1例再次出现癫痫发作,余18例无发作,9例停药。结论发癫痫的颅内肿瘤,脑磁图能够较好的定位致痫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指导致痴灶的处理。

  • 标签: 脑磁图 颅内肿瘤 致癎灶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伴有冲动攻击行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其适应证.方法对147例伴有冲动攻击行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行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其中138例获1~3年随访,根据CGPS评分标准,分析手术对靶症状、特别是冲动攻击行为的改善.结果术后1~3年随访,有效率为87.7%,显效率为47.8%,无效率为12.3%.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术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术后应配合药物及心理等综合治疗,以巩固疗效.

  • 标签: 治疗 精神分裂症 立体定向术 多靶点毁损术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毁物)的临床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9月~2009年6月收治的33例MR冲动、攻击、自伤、毁物行为障碍患者,均符合ICD-10和DSM-Ⅳ的诊断标准。治疗靶点选择内囊前肢和杏仁核,采用可视靶点CT定位。全麻下头皮切口,钻孔切开硬脑膜,直径2.0mm毁损电极穿刺,毁损前行宏刺激确定非功能区后,进行毁损灶的制作,参数80℃、60S。术前、术后6、12、24个月由精神科医师应用临床总评量表(CGI)和儿童攻击行为量表(CAS—P)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采用韦氏智力量表(wIS)评定智商。结果(1)术后24个月CGI量表评定结果显示,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5%,其中优5例(15.1%),显著进步16例(57.6%),进步9例(21.2%),无变化3例(6.1%);(2)术前CAS—P评分平均为(67.00±10.95)分,术后6个月为(15.20±1.62)分,24个月后为(16.30±1.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前WIS评分为(35.88±14.60)分,术后24个月为(36.24±12.35)分,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评估:脑内血肿1例,经治疗完全康复;偏瘫1例经康复治疗明显好转;术后高热3例;性欲亢进2例;食欲亢进2例,经治疗均于2周内恢复。结论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和毁物)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杏仁核 立体定位技术 内囊前肢 射频毁损
  • 简介:目的:探讨小重量持续牵引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夜间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颈椎优值牵引,观察组患者实施小重量持续牵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结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发现,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各项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过程中加用小重量持续牵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降低其睡眠障碍评分,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重量持续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 夜间疼痛 睡眠障碍 效果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在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颅外段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右侧ICA颅外段闭塞的住院患者作为ICA闭塞组,20例ICA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右侧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得出血管的收缩期内径(diameterofsystolic,Ds)、舒张期内径(diameterofdiastole,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elasticmodulus,印)、硬度指数(stiffness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compliance,AC)、脉搏波放大指数(augmentationindex,Al)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one-pointpulsewavevelocity,PWVβ),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对照组颈动脉弹性相比较,JCA闭塞组Ep、β、AI及PWVβ明显升高;AC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对ICA闭塞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E-Tracking技术可评价血管功能改变,它是评价血管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简便实用的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