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对8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和76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血管形态、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和颈动脉内径。同时进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TI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63.41%),对照组检出率(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血脂代谢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进行的积极干预,对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评估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方法外,入院第3d行经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3、8、14d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流变化和比较其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第14d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额叶、基底节、枕叶NAA、Cho、Cr及NAA/Cr,Cho/Cr值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消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额叶、基底节区域、枕叶NAA/Cr较对照组明显上升,Cho/Cr数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缓解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H-MRS对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质子磁共振波谱 脑代谢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人格发展异常过程。方法运用GMPI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进行调查,分析2组人群差异及发现某些规律。结果失眠患者与健康人在三个年龄段存在的差异不同,其中童年期的差异尚小,仅仅表现于自主性发展水平弱于健康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失眠症患者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格发展不足,重点表现在思维方式、社会恐惧感、自主性三个方面(P〈0.05或0.01);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三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上小学之前,小于36岁的患者与大于50岁的患者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P〈0.05或0.01),但36~50岁之间的患者未发现与这2组患者的明显差异;在上小学至18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格发展方面,继续保持这一趋势,但在这个阶段,在某些方面,小于36岁的患者组与36~50岁之间的患者组的差异也渐趋明显,尤其体现在不良教养方式以及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独立性及自主性等方面。普遍的,小于36岁的患者组失眠症患者在自我分量表以及情绪情感分量表表现出的发展水平较低,而特殊的,在事业观维度,小于36岁的患者组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结论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存在差异,而且具有时代烙印。

  • 标签: GMPI 原发性失眠症 人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