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认知正常和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MCI与卒中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关系密切。MCI常伴发抑郁,而PSD亦被认为是MCI向痴呆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MCI与PSD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MCI和PSD关系的新进展,包括流行病学、相关机制及治疗。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抑郁 卒中后抑郁
  • 简介: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局灶性脑缺血不同时间窗的增殖分化情况.方法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最佳增殖时间及最大增殖效果.结果脑缺血半球室管膜下区、嗅球和头端迁徙渠道(rostralmigratorystream,RMS)Brdu阳性细胞数脑缺血1d明显增多,3~7d达高峰,14d开始下降;Brdu阳性细胞数脑缺血半球室管膜下区和嗅球成正相关;脑缺血侧海马齿状回未见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rdu阳性细胞脑缺血第3周数量最大,从第4周开始下降.结论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3~7d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达高峰,该期进行外源性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更有效.

  • 标签: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前体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移植 脑组织再生
  • 简介: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是良性肿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9%-2.1%,生长部位以颅窝居多,占颅窝肿瘤的7.3%。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较囊性少见,约占全部血管母细胞瘤的22.3%。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实质性脑瘤 颅后窝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纳洛酮干预对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99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纳洛酮干预组,对照组为假损伤,两组采用改良的Marmarou大鼠颅脑DAI模型。伤后分别检测突触素表达变化情况,同时评价行为学功能和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伤6h、24h,对照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纳洛酮干预组(均P〈0.01),同时纳洛酮干预组显著高于损伤组(均P〈0.05)。大鼠致伤,损伤组及纳洛酮干预组基底池、颅底可见轻度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无大面积或局灶性挫裂伤。光镜下见损伤组伤24h病理损害最严重,尼氏体数目显著减少、体积变小,甚至溶解消失,纳洛酮干预组上述改变有不同程度减轻。DAI,突触素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值分析表明:对照组IOD值高于损伤组(P〈0.01)及纳洛酮干预组(P〈0.05);损伤组DAI突触素表达下降,24h表现最为明显(P〈0.01);纳洛酮干预组表达下降程度减轻,伤6~72h突触素表达显著高于损伤组(P〈0.05),且24h差异最明显(P〈0.01)。结论早期纳洛酮干预对DAI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突触素表达而实现的。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纳洛酮 突触素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皮质吞咽中枢脑磁图中的激活情况,为吞咽皮质中枢的功能探讨提供资料。方法采用151通道Omega2000全头型生物磁仪(CTF.co,Canada)对6例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脑磁信号的采集。以等电流偶极(equivalentcurrentdipole,ECD)记录肌电信号开始前-2500ms内激活脑区的部位及时间顺序。以每隔20s、25s、30s、35s时间不等的方式向受试者口腔注射室温纯净水0.5~1ml共10A。所有检查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并与脑磁图的磁场变化结果融合,形成磁源性成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结果5例患者得到磁源性影像。所激活的脑区包括岛叶、初级运动感觉皮质、扣带、丘脑等。部分脑区呈现反复激活,脑内吞咽皮质激活存在5个相对较为固定的环路。中央前后回、岛叶、丘脑、扣带回持续稳定激活,其初次激活发生在一定时间段内。扣带较前扣带回及岛叶激活较晚。结论吞咽皮质处理吞咽信息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环路。扣带回激活较晚可能是由于卒中吞咽皮质功能活动受损的表现。

  • 标签: 吞咽障碍 吞咽皮质 卒中 脑磁图
  • 简介:目的改良枕下乙状窦入路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单侧枕下乳突小"∫”形皮肤切口,切除听神经瘤30例,并保留骨瓣.结果全部病例均采用小"∫”形切口,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改良枕下乙状窦入路是一种微创手术入路.

  • 标签: 手术入路 听神经瘤 治疗 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小骨窗颅凹减压显微术式治疗ChiariⅠ型畸形的疗效。方法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至2008年采用有限小骨窗颅凹减压显微术式治疗ChiariⅠ型畸形患者29例.标准手术程序包括有限小骨窗枕颈减压,硬膜扩大成形、硬膜下探查术、硬膜扩大修补等。按照Tator标准评价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效果评价优23例(79.3%),良6例(20.7%)。远期随访患者15例,患者脊髓空洞进一步缩窄9例,复发1例。结论有限小骨窗颅凹减压显微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创伤小,疗效显著。

  • 标签: CHIARI Ⅰ型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 后颅凹减压术
  • 简介:我院自1993年6月开展自体颅骨瓣保存原位移植修补颅骨缺损手术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性研究,并取得一定临床疗效。到目前为止,共对468例患者施行自体颅骨瓣原位移植修补颅骨缺损手术,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笔者拟就骨膜保留、骨瓣钻孔、骨质吸收和固定材料等问题谈几点体会,供同道参酌。

  • 标签: 自体颅骨瓣 颅骨缺损 原位移植 骨瓣保存 修补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后纵裂-天幕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胆脂瘤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松果体区胆脂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纵裂-天幕入路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肿瘤全切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随访10例,时间6个月,10例病人原有头痛缓解,2例原有视力模糊者恢复正常,2例复视消失。结论经纵裂-天幕入路可以切除胆脂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脑深部大静脉。避免对枕叶的过度牵拉。

  • 标签: 胆脂瘤 松果体 入路 经后纵裂-天幕
  • 简介:目的同步考量脑损伤大鼠与认知功能较为密切的脑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伤1d,2d,4d,7d1).2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额叶皮质、海马区、基底前脑区NMDAR1表达,以行走实验、平衡实验及记忆功能测定评估大鼠认知障碍变化。结果轻、中型脑损伤组大鼠于伤2d认知障碍最严重,分别于伤3,7d基本恢复正常。轻型、中型脑损伤组脑额叶皮质、海马区、基底前脑区NMDAR1均于伤1d升高,于2d降至较低水平再呈缓慢增高趋势,与认知障碍变化趋势呈同步变化,且中型脑损伤组NMDAR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与轻型脑损伤组(P〈0.05)。结论大鼠经创伤性脑损伤,额叶皮质、海马区、基底前脑区细胞中的NMDAR1含量和损伤认知障碍的变化趋势有相似性;创伤性脑损伤表达增加的NMDAR1对大鼠认知功能有加重损害作用。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认知障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 简介: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卒中后脑损伤及其治疗一直是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难点问题。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skinase,MAPK)是一类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APK激活通路真核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脑缺血 MAPK ERK
  • 简介:目的介绍应用经乳突枕下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的微创手术技术.方法采用乳突发际内皮肤切口4~5cm,枕部作骨窗开颅2.5cm×2cm,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病变15例.结果15例桥小脑角病变中,听神经瘤8例(6例为巨大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脑膜瘤5例,均获全切除,神经功能保存完好;2例小脑前下动脉瘤准确夹闭瘤颈.结论乳突枕下锁孔入路适合切除各种桥小脑角区肿瘤及血管性病变.

  • 标签: 显微手术 锁孔 桥小脑角区 脑肿瘤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观察核时(21:00-23:00)电子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卒中失眠患者86例,使用随机对照方法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穴位放血"法不同时间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失眠的临床观察,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21:00-23:00之间选取0.5h进行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随机选取0.5h进行治疗。2组治疗仪均来自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失眠治疗仪ES-100H型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频率主谱范围1.8-2.28kHz,电刺激小脑顶核,将2个电极置于耳后乳突处,治疗强度:耐受量,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2周。对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1:00-23:00(亥时)运用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失眠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失眠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核时 脑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失眠
  • 简介:卒中抑郁为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精神及神经功能恢复,甚至增加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消极影响。卒中抑郁与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等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近年来研究证实脑小血管病变同样与卒中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随之增加,它不仅是卒中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且会加重卒中抑郁的严重程度。本文对脑小血管病与卒中抑郁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脑小血管病 脑白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carotidarterystenosis,ACAS)患者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及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2例ACAS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或药物治疗的资料,分析介入治疗和单独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结果102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70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治疗+标准药物治疗,32例拒行支架成形术或内膜剥脱术的患者给予标准药物治疗。随访1年,治疗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4%(1例),对照组12.5%(4例),两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4,P=0.016)。治疗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41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2.4%(1例);对照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17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7.6%(3例)。治疗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而本次研究中仅有2例术中出现心绞痛发作,经及时处理得到改善,无死亡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病例。结论对于ACAS患者和ACAS伴易损斑块患者,颈动脉支架治疗均优于单独标准药物治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支架治疗 标准药物治疗 临床结局
  • 简介: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CI)MRI特点与病理改变的时间关系。方法采用Allen法制成犬SCI模型,分别在损伤1d、1周、2周、4周、16周观察MRI与病理改变,并测定其行为学与后肢诱发电位变化。结果SCI1d,动物双后肢肌力均为0级,记录不到明显的诱发电位。此后动物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伤1周诱发电位开始出现,但潜伏期明显延长,随后潜伏期逐渐缩短;SCI4周,行为学与诱发电位测定恢复均进入平台期,脊髓中央出现空腔,MRI能准确反映SCI脊髓中央囊腔的形状与位置,T2WI表现边界清楚的高信号影。结论SCI4周作为慢性SCI的时间定位界限,MRI检查结果尤其是T2WI能够准确反映囊腔的形态,为治疗慢性SCI处理囊腔的定位与范围判断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脊髓损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轻中度颅脑损伤(TBI)凝血功能变化与手术预测之间的关系。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治疗的55例轻中度TB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需要开颅手术分为手术组(8例)和非手术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组患者凝血功能明显低于非手术组,其中APTT、FDP和D二聚体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5~0.01);而两组血小板计数、INR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轻中度TBI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和异常纤维蛋白原溶解与手术预测相关;临床应将其用于预测TBI患者的手术需要及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 预后
  • 简介:外伤性急性颅内出血血肿扩大是指一次出血不断发展,一定时间内血液成分从受损血管不断渗漏的过程.其发生机制主要为:凝血机制障碍、损伤局部代谢异常、局部压力的改变等.受年龄、血管顺应性、出血量及血肿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时间多在脑外伤72h内,尤其是伤1h内.因而在伤3d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次复查CT,以便早期诊断.治疗上遵循急性颅内血肿的治疗原则,同时应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合理使用脱水剂,以有效预防.

  • 标签: 外伤性急性颅内出血 血肿扩大 相关因素分析 凝血机制障碍 血管顺应性 发生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脑卒中焦虑抑郁伴有失眠症状之患者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失眠的严重程度并进行治疗评估,以及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服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平潭分院收治的脑卒中焦虑抑郁伴失眠症状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氯丙咪嗪进行治疗。患者服药半年后,运用汉密顿抑郁评估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评估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以及失眠的严重程度,并统计2组患者服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记录与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观察组患者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汉密顿焦虑评分(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2组部分患者用药均出现的口干舌燥、多汗、困倦乏力、失眠等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对照组低,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诊脑卒中焦虑抑郁伴有失眠症状之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改善或控制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应用氯丙咪嗪进行治疗的患者低。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艾司西酞普兰 焦虑 失眠 不良反应
  • 简介:窒息是颅脑创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外伤引起的意识障碍、组脑神经损伤、脑干损伤或消耗体弱,以及镇静药物过量使用等原因引起的咳嗽或吞咽功能障碍,或颌面部颅底骨折大量出血、呕吐物及痰液聚集、不当进食等均可以引起窒息。发生窒息如不及时处理呼吸衰竭以及随之出现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因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我院自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共救治颅脑创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窒息并诱发急性呼吸与左心衰竭患者15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颅脑创伤后 呼吸衰竭 窒息后 临床分析 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