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使用阴道镜筛出癌前病变及肉眼不能发现的早期宫颈癌,指导活检,提高活检和诊断的准确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进行癌前阻断,从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用电子阴道镜对3722例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对2672例绝经前妇女行常规电子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常即在阴道镜下定点行组织活检。结果:256例检查结果中,发现异常147例,异常率51.42%,其中98例为CIN1,18例为CIN2,14例为CIN3,5例为原位癌,12例为尖锐湿疣。镜下定位活检100%。结论:阴道镜筛查能有效筛查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是提高宫颈癌筛查诊断的重要手段。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经济价值。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癌 筛查
  • 简介:目的:总结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选择ASAⅠ_Ⅱ级自愿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术者,按2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结果所有术者术中安静,镇痛有效率100%,苏醒迅速,无一例延迟。术者仅少数出现注射疼痛,呼吸赞停,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的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但要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和警替意外的发生。

  • 标签: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 无痛人流术 不良反应
  • 简介: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提高,无数不孕不育家庭有了“生”的希望,但因内膜因素导致的生育力低下仍是生殖医学发展的瓶颈。因此由于内膜损伤导致的宫腔粘连这一疾病引起的生育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宫腔粘连又称Asherman综合征,由JosephG.Asherman于1948年首次详细报道而由此得名,定义为由于内膜损伤导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反复流产。在临床中,宫腔镜手术辅以物理屏障、激素治疗成为宫腔粘连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膜缺失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认识的加深,运用宫腔镜手术联合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成为新的治疗方向。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干细胞 子宫内膜 损伤 修复
  • 简介: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全基因组范围的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检测传统染色体分析技术可以检测的绝大多数染色体不平衡,而且能检出亚显微水平的拷贝数变异。本文针对该技术的平台分类、产前诊断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结果分类与解读,面临的挑战、临床适应证、伦理及遗传咨询方面做一概述。

  • 标签: 产前诊断 微阵列技术 染色体不平衡 遗传咨询 临床适应证 染色体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2-24h内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产妇2h、2-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O.05);干预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1.88%,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显著(P〈O.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妇产科手术的腹壁切口多采用纵切口或横切口。纵切口操作方便,手术野暴露较好,手术时可根据需要延长切口,为常用的手术切口。腹部横切口手术野暴露较差,切口延长受限,但从美学观点,皮肤用无创线缝合,手术瘢痕轻;在肥胖妇女,横切口较纵切口更易进入和暴露腹腔、盆腔脏器;产科剖腹产在胎儿娩出等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我们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有适应症的妇产科手术经下腹壁横切口共349例,并与302例既往纵切口手术相比较,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腹部横切口 手术中 纵切口手术 手术野暴露 应用
  • 作者: 徐光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卫生院,重庆长寿401223
  • 简介:目的:研究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对胎儿体重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院内收治的孕妇100例,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取产前检查,观察组采取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对胎儿体重预测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对胎儿体重预测准确率为96.0%(48/50),对照组对胎儿体重预测准确率为72.0%(36/50),两组比较(P<0.05)。结论:通过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对胎儿体重进行预测,可提升预测准确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检查;超声检查;胎儿体重预测;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建立各孕周羊水甲型胎儿球蛋白(amnioticfluidAFP,AFAFP)的中位数值,用于胎儿神经管缺损(neuraltubedefects,NTDs)的监测与诊断,并探讨AFAF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具有羊膜腔穿刺指征的7336例孕妇进行AFAFP定量检测,筛查阳性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AFAFP值随着胎儿的生长及孕期的延长逐渐降低,Ln(AFAFP值)与孕周呈线性负相关,数学方程式为Ln(AFAFP值)=-0.17×孕周+14.29(R-squared=0.9244);孕16~23周AFAFP2.5MOM值(即cutoff值)依次为42211.88ng/mL、35634.28ng/mL、25562.80ng/mL、25394.18ng/mL、21437.18ng/mL、18096.75ng/mL、15276.85ng/mL、12896.35ng/mL;对临床诊断无脑畸形、心脏膨出、脑膨出、脐膨出、死胎检出率高;同一孕周孕妇的AFAFP浓度不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AFAFP值与孕周的数学方程式及各孕周的中位数值。该AFAFP检测项目用于评价胎儿的安全状态,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等其它的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早发现、早诊断,预防重大畸形胎儿出生,对于提高筛查的准确度与灵敏度更具意义。

  • 标签: 羊水甲胎蛋白 酶联免疫法 神经管缺损
  • 简介:非整倍体疾病是类因染色体数量异常引起的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产前诊断后终止妊娠是预防此类疾病患儿出生的可行措施。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但细胞培养耗时较长。近年,PCR技术在非整倍体疾病快速诊断应用中发展迅速,具有试剂成本相对较低、检测批量大和快速的优势。本文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定量不同层次来探讨PCR及相关技术常见非整倍体疾病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 标签: PCR 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女性妇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5月~2003年5月,回顾性分析124例妇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老年腹腔镜手术一组41例,非老年腹腔镜手术治疗组48例,老年经腹手术治疗组35例).结果老年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χ2=4.750,P=0.029),经腹手术组的卵巢/输卵管恶性肿瘤患者多于腹腔镜手术组(χ2=14.302,P=0.01),老年组待手术日明显长于非老年组(t=49.791,P=0.001),附件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经腹手术组(t=11.430,P=0.006),腹腔镜组肠功能恢复短于经腹手术组(t=8.79,P=0.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妇科疾病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经腹手术 非老年 妇科疾病 老年女性 治疗组
  • 简介: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及介入治疗法诊治积乳症、闭塞性乳管炎及导管扩张症。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乳管镜诊断为乳腺疾病患者7426例,年龄25~74岁,平均36.8岁,全部为女性。根据镜下表现分组:积乳症组(2466例)、闭塞性乳管炎组(2026例)及导管扩张症组(2934例),3组均给予介入治疗,3~4周为1个疗程。随访3~36个月。结果7426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62.59%(4648/7426),总有效率为93.33%(6931/7426)。积乳症组有效率达96.15%,治愈率达72.91%;闭塞性乳管炎组有效率达90.57%,治愈率达53.95%;导管扩张症组有效率达92.88%,治愈率达59.88%。并发症:乳管皲裂25例,细菌感染13例,血肿3例,未发现医源性感染。结论乳管内窥镜对积乳症、闭塞性乳管炎及导管扩张症具有特异性诊断作用。乳管内窥镜介入治疗直接有效。

  • 标签: 乳管镜 乳腺疾病 介入治疗
  • 简介:临床上经常可以观察到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甚至激素受体状态都相同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案,治疗反应和预后却常有很大差异。这说明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肿瘤。目前学者们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肿瘤的分子差异所致,但在临床上一直没有很好的对策。肿瘤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乳腺癌基因筛选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希望。本文综述乳腺癌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检测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个体化治疗 基因分型 乳腺癌相关基因 分子病理学 临床分期
  • 简介:近年来,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临床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均与乳腺癌相似,极易混淆.MRI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辐射特点,临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而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诊疗中的应用较少.笔者通过分析MRI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分类、治疗与疗效监测等方面的价值,以期重视MRI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诊疗中的应用,提高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术前诊断率,减少误诊.

  • 标签: 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目的观察产程活跃期伴有宫颈水肿时,静脉分别注射间苯三酚、地西泮与山茛菪碱等常用宫颈解痉药物在加速产程进展方面的影响及用药后对母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待产、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47例,宫口开大3cm后宫颈出现痉挛、水肿,且无妊娠期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A组(49例)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mg;B组(52例)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10mg(〉5min);C组(46例)静脉缓慢注射山茛菪碱10mg,观察记录3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产程进展情况、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内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组从用药至宫口开全(10cm)时间为(199±44)min,产程时间少于B组与C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内出血量、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药后母儿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产程活跃期宫颈水肿应用间苯三酚可有效消除宫颈痉挛水肿,加速宫颈扩张,加速产程进展,临床疗效优于地西泮与山茛菪碱,用药安全,母儿无不良反应,可在产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地西泮 山茛菪碱 宫颈水肿 产程活跃期
  • 简介:通过检测母血循环中的胎儿细胞产前诊断胎儿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胎儿细胞的富集技术和高灵敏度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胎儿细胞的富集主要利用抗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和抗血红蛋白抗体进行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或磁珠细胞分选。另外,还有基于植物血凝素的方法和自显影分析分选富集胎儿细胞。富集到的胎儿细胞可用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引物原位标记等分析。本文重点讨论胎儿细胞富集方法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标签: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胎儿细胞 有核红细胞 母血
  • 简介:产后出血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造成胎盘剥离面出血,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严重危及产妇生命[1]。过去,宫腔填塞方法治疗产后出血多用长纱条填塞或自制水囊压迫止血,技巧要求较高,操作时间较长,达不到迅速控制出血的应急目的[2]。本研究通过应用宫腔压迫装置取得了良效,旨在为临床寻求更为快速、简便的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

  • 标签: 产后出血 临床应用 压迫装置 宫缩乏力 宫腔 胎盘剥离面出血
  • 简介:同事支持系统作为社会支持的一种方式,已经在健康领域应用了几十年,是通过情感关注、工具支持和信息提供而建立起的一种组织环境中的人际交换关系。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家长们对他们呵护有加且对医院技术服务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护士穿刺技术,这使儿科护士在小儿静脉穿刺过程中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 标签: 同事支持系统 儿科护士 静脉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在社区"慢病项目"管理中的高血压患者,通过问卷询问的方式,根据阿司匹林的应用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①规律服药组:患者一直规律不间断服药;②不规律服药组:患者间断服药或偶尔服药;③中止服药组:患者因出现阿司匹林的副反应或其他原因停药;④未服用组:患者从未服药。结果:全组共869例,其中规律服药248例(28.53%),不规律服药352例(40.50%)中止服药67例(7.71%),未服用药202例(23.25%)。结论:阿司匹林在本调查社区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率较低,用药的依从性较差,应进一步开展工作提高服药依从性。

  • 标签: 高血压 阿司匹林 二级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 抗栓治疗 依从性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的羊水及绒毛细胞原位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细胞原位培养载玻片法,对100例羊水和30例绒毛标本进行原位培养收获,制备好的玻片于GSL-120染色体全自动扫描系统进行克隆识别扫描。结果结合染色体全自动扫描平台,建立了条件稳定、操作简单、分析过程简化的原位培养载玻片法。100例羊水标本均培养成功,其中异常4例,核型分别为2例46,XX,inv(9),1例47,XX,+21,1例45,XY,rob(13;14);30例绒毛标本中,10例为介入性产前诊断标本,均培养成功,核型均正常;余20例为流产绒毛,成功17例,其中5例异常,核型分别为2例47,(XX/XY),+16,1例47,XX,+14,1例45,X,1例47,XX,+3。结论细胞原位培养载玻片法培养周期短,操作简便,染色体形态好,核型多且完整,配合染色体全自动扫描系统,大大缩短阅片时间,能更加及时准确地得出产前诊断结果。

  • 标签: 羊水 绒毛 原位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南充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机会性宫颈癌筛查病例1374例,采集宫颈脱落细胞,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方法进行13种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阳性病例及检测阴性但宫颈症状明显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有异常者行多点活检。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结果1374例病例中检出高危型HPV感染288例(20.96%),单一感染245例(17.84%),多重感染43例(3.12%);13种高危型HPV亚型排序为:52、58、16、56、51、39、18、33、68、31、59、45、35,其中52型是主要感染型别,占24.16%(79/288);随着宫颈病变升级,高危型HPV阳性率升高;宫颈病变级别升高与多重感染率增高、病毒载量升高有关(P〈0.05)。结论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 检测 宫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