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和血小板洗涤(PW)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及血小板计数(BPC)变化的影响。方法:对各组测定PAIg和BPC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PE加PW治疗组PAIg含量的递减速度均明显快于普通治疗组(P〈0.01),普通治疗组BPC的回升速度明显慢于PE加PW组(P〈0.01)。结论:血浆置换及血小板洗涤治疗ITP可迅速降低患者体内PAIg水平、促进体内BPC的回升;BPC的回升与PAIg水平的递减呈负相关,动态监测PAIg和BPC的变化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血小板洗涤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计数 新鲜冰冻血浆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储存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以及溶血率的检测,了解去白悬红的储存时间对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储存期1周(1w组)、2周(2w组)、3周(3w组)、4-5周(4-5w组)的去白悬红各10袋,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后立即(0h)和(4±2)℃保存24h取样测定其K+、FHb,并计算溶血率。结果:洗涤后0h,4组K+含量分别为(0.38±0.04)、(0.44±0.08)、(0.53±0.23)、(0.65±0.20)mmol/L,3w组和4-5w组明显高于1w组、2w组(P〈0.05);洗涤后保存24h,各组K+分别为(1.89±0.32)、(1.89±0.60)、(2.02±0.45)、(2.62±0.31)mmol/L,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但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无论是洗涤后0h,还是保存24h,FHb、溶血率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而且4-5w组洗涤红细胞保存24h,FHb为(0.90±0.32)g/L,明显高于国标水平。结论:建议尽量避免使用保存期4-5w的去白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而且制备好的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减少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悬浮时间。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储存时间 洗涤红细胞 钾离子浓度 游离血红蛋白 溶血率
  • 简介:目的:评估一种改良的血浆置换术在治疗成人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确诊的116例重型ITP患者随机分组进入A、B、C组,A组为改良的血浆置换术联合糖皮质激素43例患者,B组为传统的血浆置换术联合糖皮质激素37例患者,C组为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治疗36例患者。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浆蛋白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各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小板提升及血小板抗体水平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比较,A组在提升血小板速度及幅度方面更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在清除血小板相关抗体能力更强,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凝血时间、血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血浆球蛋白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置换后24h内浮肿、头晕、乏力症状发生率较B组有所升高,但A组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等发生率较B组明显下降。结论:改良的血浆置换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成人重型ITP中疗效明确,疗效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及传统的血浆置换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发热较传统血浆置换降低,不受血浆供给限制,随时可以开展,可节约大量血浆。但有可能发生低血浆蛋白血症,尤其是低球蛋白血症,需要积极预防。

  • 标签: 血浆置换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糖皮质激素
  • 简介:目的:了解徐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的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D阴性初筛、确认、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结果:对170900人份献血者检测过程中确认RhD阴性847例(0.49%),其中检测出含有不规则抗体有12例(1.4%),在RhD阴性献血者中A型有254例(29.9%),B型有248例(29.2%),O型有267例(31.5%),AB型有78例(9.2%)。结论:通过对RhD阴性献血者的检测,了解徐州地区RhD阴性血型频率、血清学表型及不规则抗体产生情况,对RhD阴性血型档案库的建立及有效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标签: RhD阴性初筛及确认 血清学表型 不规则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的170例患者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hs-CRP检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得出Gensini积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由低至高Gensini积分四分位分组后,hs-CRP在不同Gensini积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的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1)。结论:血清中hs-CRP浓度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冠状动脉 狭窄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应用PCR-SSP法对吉林省汉族人群人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HPA)1~6进行基因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用DNA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DNA,通过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检测200名HPAl~6抗原系统共12个抗原的基因分型。结果:200名无偿献血并无血缘关系的吉林省汉族人群HPA基因频率为:HPA-1a0.9900、Ib0.0100;2a0.9300、2b0.0700;3a0.5575、3b0.4425;4a1.0000、4b0.0000;5a0.9900、5b0.0100;6a0.9875、6b0.0125。结论:吉林地区血小板志愿捐献者HPAl~6抗原系统的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定律,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同类资料相比显示出种族和地域性差异,由此建立起了吉林地区已知HPA基因型的血小板捐献者资料库。

  • 标签: PCR-SSP法 人血小板同种抗原 基因频率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超敏c一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2012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5例并发脑血管意外,25例未发生脑血管意外),并随机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样本人群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同时测定血清MAU,TG,TC,LDL—C,HDL—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12.7±2.7)mg/L,显著高于对照组(5.9±1.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19,P〈0.05)。并发脑血管意外的35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13.9±2.5)mg/L高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的25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7.9±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2,P〈o.05)。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MAU,TG水平呈正相关(r=0.511、0.572,P〈O.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640,P〈O.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检测在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糖尿病 脑血管意外
  • 简介:目的:对现有的2种国产抗-HCVELISA试剂检出的反应性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率。为制定ELISA检测结果假阳性的献血者献血资格的恢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日常工作中的检测标本用2种抗-HCVELISA两步法试剂做初检,反应性结果再次双孔复试。对任何一种试剂经复试检测后仍为反应性的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标本63169份,其中检出抗-HCV反应性标本206份,对206份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共扩增出91例HCV-RNA阳性标本,53例科华试剂单反应性标本中仅2例HCV-RNA结果为阳性,41例新创试剂单反应性标本中6例HCV-RNA结果为阳性。ELISA试剂检出的标本S/CO值在不同的区间内的,都有HCV-RNA为阳性的标本。结论:ELISA试剂检测出的抗-HCV标本很多可能为假阳性,特别是单侧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但即使ELISA检测S/CO值仅在灰区的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仍不能排除为HCV感染者。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抗-HCV ELISA Realtime-PCR
  • 简介:目的:探讨灰色动态模型GM(1,1)(一个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在承德市中心血站预测血液采集及制备数量变化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04-01-2013-12承德市中心血站年采集和制备6类血液品种数据统计资料,建立采集、制备预测模型的Y(t)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将2013年采集、制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比较,来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分析2014-2016年采集及制备数量。结果:承德市中心血站上述6类血液品种的后验差比(均方差)C均〈0.35,小误差概率P值均为1,经拟合优度检验,精度均为优,预计2016年6类血液采集及血液制备品种数量仍处上升趋势。结论:承德市中心血站以上6类血液采集、制备品种数量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可以利用本模型对未来年份血液采集、制备数量进行外推预测。灰色系统一阶模型GM(1,1)成为其强化库存科学管理,保证血液供应计划的有效方法和可行性工具。

  • 标签: 灰色GM(1 1)模型 预测 血液 采集量 制备量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113例RA患者及126例健康人进行TNF-α的-308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RA组与对照组TNF-α的-30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G/G、G/A、A/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NF-α的-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RA活动期指标ESR和CRP高低无关。结论: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性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一个风险因子。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用法国Sebia公司Capillarys2全自动毛细管电泳(CZE)对血红蛋白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方法:采集205例广东地区成人EDTA-K2抗凝血2ml,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capillarys方法各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两种方法测定HbA2的准确度,在205例样本中,CZE测定有93%的测定结果与HPLC测定值的百分差异在±20%范围内,与95%相比较,P值为0.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CZE测得的HbA2异常21例,HbF增高5例,HbA2+HbF同时增高12例;用HPLC对这205例样本进行复检对照,结果基本一致。检测出HbH7例,HbE7例,HbNewYork5例,HbG-thailand3例,HbBart's3例,HbS2例。但是,对于HbA2的定量,用CZE测得的水平高于HPLC。同时,我们观察到CZE较HPLC对HbH和HbBart's的检测更为敏感。结论:HPLC和CZE都能能够分离和量化出HbA2和HbF异常增高,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筛查地中海海贫血实验方法,但是两者在鉴定异常血红蛋白时存在区别。

  • 标签: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 HPLC 血红蛋白 贫血 地中海
  • 简介:目的:探讨前S1蛋白(Pre—S1)在血清学诊断乙肝病毒复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0例。分别测定每份患者血清中HBV标志物、前S1蛋白和HBVDNA。结果:HBeAg(+)组中前S1蛋白阳性率97.2%(70/72),HBVDNA阳性率100%(72/72)。HBeAg(-)组中前S1蛋白阳性率60.1%(107/178),HBVDNA阳性率63.5%(113/178)。前S1蛋白和HBVDNA的总符合率为89.6%(224/250),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和HBVDNA的总符合率为54.8%(137/25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中检出前S1蛋白阳性2例。结论:前S1蛋白比HBeAg更敏感地反映HBV复制情况,且可弥补由于HBsAg基因编码区突变造成的漏诊。

  • 标签: 前S1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标志物
  • 简介:目的:研究白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3型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纳入中国汉族人群中100例3型丙型肝炎患者为病例组,并给予干扰素常规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单核苷酸多态性(rs8099917)进行基因分型,与治疗效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65例达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携带基因型TG发生未达到RVR的风险较基因型TT高14.85倍(P〈0.01),携带基因型GG较基因型TT高33.750倍。携带等位基因G发生未达到RVR风险高(P〈0.01)。纳入的研究对象中,65例(65%)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基因型TT患者中67.8%达到SVR,基因型TG中62.5%达到SVR,基因型GG中50.0%达到SVR,回归分析未见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28B基因多态性(rs8099917)可能影响丙型肝炎治疗效果。

  • 标签: IL-28B 基因多态性 丙型肝炎
  • 简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该病源于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引起糖肌醇磷脂(GPI)合成障碍,继而引起通过GPI锚连在细胞表面的多种膜蛋白的缺失,导致血管内溶血发作,全血细胞减少和血栓形成〔1〕。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PNH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可发生相互转化,PNH的发生与GPI阴性细胞免疫选择与克隆扩增有关啦[2]。现就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红蛋白尿症 细胞免疫 克隆 糖肌醇磷脂
  • 简介:目的:明确两种不同检测系统凝血酶原时间-区域性国际敏感度指数(PT-localISI),并观察localISI对不同检测系统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可比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CL-9000和赛科希德SF-8000检测PT,使用国际标准化比率标准血浆对2种检测系统的ISI进行标定,确定其localISI,并分别利用localISI和厂家提供的ISI计算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PT-INR。结果:ACL-9000检测系统的PT-localISI为1.18,SF8000检测系统的PT-localISI为1.11,与厂家提供的ISI存在差异;对口服抗凝剂患者,使用厂家提供的ISI,ACL-9000检测系统和SF-8000检测系统报告的PT-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使用PT-localISI,则PT-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保证不同检测系统PT-INR的可比性,必须确定不同检测系统的PT-localISI。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率 区域性I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