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输血医学发展,机采血小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功能异常而发生出血性疾病,及严重创伤、高难手术出血抢救重要手段。全国大部分城市医院血小板输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样我市机采血小板临床需求量也快速上升,

  • 标签: 潮汕地区 机采血小板 征召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212例(N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例(CHB组),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4例(LC组),采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外周血常规分析。结果:LC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2组,而淋巴细胞显著降低;3组间RBC、Hb和HCT依次降低,而RDW依次增高;3组间PLT和PCT依次降低,LC组MPV、PDW和P-LCR高于NC组但低于CHB组。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三系血细胞参数均发生改变,且与病程相关。

  • 标签: 肝硬化 血细胞 意义
  • 简介: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检测阳性频率及其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临床意义,分析输血前有效处理方法,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12-02-2014-02输血或手术备血7231例患者应用微珠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标本送烟台市中心血站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27例,阳性率为0.37%,其中自身抗体3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存在1例,同种抗体23例。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敏感度高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检出有临床意义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安全输血
  • 简介:目的:对抗-HIVELISA试剂进行动态质量评价,确保使用试剂符合质量要求。方法:用国家参考品及临界值质控血清对抗-HIVELISA试剂进行考核。结果:抗-HIVELISA试剂有不合格现象存在,国产试剂符合率优于进口试剂,不同厂家试剂假阳性率及对弱阳性标本检出能力存在差别、同一厂家不同批号试剂盒质量也存在差异。结论:血站定期对抗-HIVELISA试剂盒监测并进行质量评价很有必要

  • 标签: 抗-HIV ELISA试剂盒 国家参考品 质量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汇集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残留量、无菌试验等指标及临床输注效果,评价汇集血小板输注有效性。方法:应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通过无菌接驳将混合白膜和一延迟同型血浆混合在一起,进行白细胞过滤,并测定46例汇集血小板几项特定指标;比较汇集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和出血时间(lvy法)。结果:89.1%(37/46)汇集血小板几项特定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汇集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CCI、出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汇集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能达到较好止血效果,并且能节约血源,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 标签: 白膜 白细胞过滤 单一延迟血浆汇集血小板
  • 简介:观察白血病患者输注单人份机采血小板临床效果,影响血小板临床效果,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因素。1资料与方法2007-2010年收治白血病患者、71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53例,慢性白血病患者16例。5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表现为中(重)度贫血和严重出血倾向,为了化疗正常进行,或缩短化疗骨髓抑止期,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抑制期 血小板校正增加值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对行剖宫产术孕产妇进行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ANH)初期研究基础上,探讨异体输血及ANH对行剖宫产术孕产妇免疫功能影响差异。方法:选择待进行剖宫产术分娩孕产妇50例,随机分为2组。ANH组(Ⅰ组):于麻醉后手术切皮前经桡动脉放血400~600ml,同时经静脉输入等容量扩容液,产后或产程即将结束时将自体血回输。异体输血组(Ⅱ组):剖宫产术中据情况给予异体悬浮红细胞2~3单位。分别于产前、产后第1、5天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IL系列因子、IgG、IgM、CD3+、CD4+、CD4+/CD8+变化情况。结果:12组产后1天CD3+、CD4+、CD4+/CD8+较产前显著减少,其中Ⅱ组较Ⅰ组减少更明显,NK细胞升高,P〈0.05。产后5天Ⅱ组CD3+、CD4+、CD4+/CD8+仍较产前显著减少,而Ⅰ组均基本恢复正常,且Ⅰ组CD3+、CD4+、高于Ⅱ组,P〈0.05。2产后1天IgA、lgG2组均减少,IL-6、IL-8、TNF-a2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天Ⅰ组均基本恢复正常,Ⅱ组与产前相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2组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组产后1天CD3+、CD4+、CD4+/CD8+较产前显著减少,其中Ⅱ组较Ⅰ组减少更明显,NK细胞升高,P〈0.05。产后5天Ⅱ组CD3+、CD4+、CD4+/CD8+仍较产前显著减少,而Ⅰ组均基本恢复正常,且Ⅰ组CD3+、CD4+、高于Ⅱ组,P〈0.05。2产后1天IgA、lgG2组均减少,IL-6、IL-8、TNF-a2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天Ⅰ组均基本恢复正常,Ⅱ组与产前相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2组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孕产妇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建立SYBRGreenⅠ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人POT1基因方法。方法:依据人POT1基因及参照基因T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人类乳腺癌细胞系MCF-7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为模版,以TBP基因为参照基因,应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OT1基因表达。结果:POT1和TBP基因熔解曲线为单峰,无杂峰及二聚体。POT1基因及参照基因TBP基因扩增效率相同(直线斜率0.0171〈0.1)。POT1基因批内变异与批间变异分别为1.3%和2.1%;TBP基因批内变异与批间变异分别为1.2%和2.6%。结论:建立了SYBRGreenⅠ实时定量检测人类POT1基因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人类POT1基因定量分析。

  • 标签: POT1基因 相对定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医院输血科行政管理上多半隶属于医院检验科,两者工作性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输血科是医院储存血源,检测血型、交叉配型、分离急用血细胞和成分输血供血、为亟待营救生命患者提供血源重要学科,该学科已占有越来越高地位,由于输血每个环节生物安全至关重要,关系到国民血液健康,因此医院输血科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输血方式感染传染性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除了受血者可能由于输入了携带某种病毒血源引起感染之外,实验操作中密切接触血源输血科人员也面临极大感染风险[1]。据报道,由于输血感染HIV和HBV都来自于“感染窗口期”供血人群血液[1];张雪花等[2]报道,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6%。因此,输血科员工和医院受血患者都面临着血源病毒感染严重威胁[3]。为了达到安全输血目标,笔者对医院输血科亟待改进工作环节和存在生物安全隐患进行了调查与归纳。

  • 标签: 输血科 生物安全 隐患 干预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选在新生儿溶血病中临床诊疗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62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其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共计检测有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特异性抗体分别为抗-E3例、抗-c1例、抗-Ce1例、抗-D1例,6例患儿均为重症新生儿溶血病,经选用与患儿配合型血液换血治疗结合光疗和药物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意义重大,在协助诊断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方面优点尤其突出。早期适时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选,可以使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更早找到合适血源,减少输血等待时间,对保证新生儿输血安全十分重要。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新生儿溶血 输血安全 微柱凝集法 抗人球蛋白实验
  •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需要输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血清学实验结果分析,使输血达到安全、有效。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直抗、间抗、放散等一系列血清学实验。结果: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不但含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有时还同时存在特异性抗体。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输血配型要特别小心,输注洗涤红细胞有一定风险。

  • 标签: 贫血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血清
  • 简介:目的: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式自体输血在异位妊娠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采用ANH5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6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血液稀释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HCO3-、碱剩余(BE)、血乳酸(LAC)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h、术后24hHb、Hct、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血液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1)观察组血液稀释前后pH、PaO2、PaCO2、HCO3-、BE、LAC等血气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2)观察组术后1hHb、H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24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hPT、APTT、INR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恢复正常。(3)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h和24hCRP及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CRP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异体血输注例数和异体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异体血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自体输血 异位妊娠 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ELISA检测项目临界值不确定度评定,探讨适合血站ELISA检测项目的灰区设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测量不确定度要求实施指南》及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其他不确定度指南文件,采用A、B类评定方法对实验室酶免检测临界值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在C.O取0.15时,临界值不确定度为0.150±0.033,为临界值22%。结论:本实验所使用方法可以对酶免检测临界值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临界值 不确定度
  • 简介:2010年5月中下旬以来,河南省信阳市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呈高发趋势,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侵染

  • 标签: 应急招募 无形体病
  • 简介:哺乳动物生殖,一般是由1个精子和1个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1个合子细胞,然后发育成1个个体。但有极少数个体,在血液细胞或体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类型细胞混合,即镶嵌现象,由不同基因细胞所组成生物体被称为嵌合体。

  • 标签: AB/O嵌合体血型 正反定型 H抗原 吸收试验
  • 简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征有皮肤红紫、肝脾肿大以及血管与神经性症状。发病率为0.4~1.6/10万人〔1〕,临床并不常见。笔者于2011年临床工作中,发现同时伴有WBC及PLT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查
  • 简介:1题名1.1题名应符合3个C:确切(correct),简练(concise),醒目(clear)题名命名应突出论文要词放在开始。

  • 标签: 医学论文 书写规范 英文摘要
  • 简介:我国采供血机构检测抗HIV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消除由于hook效应导致假阴性结果,目前该项目的检测方法已从一步法修改为两步法(双抗原夹心法)。尽管如此,该项目检测中出现非特异性反应仍较多。一方面,采供血机构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都采用了高灵敏度试剂,导致检测特异性下降。另一方面,献血者血液样本中存在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多种因素对ELISA夹心法检测试验有较大影响,可造成假阳性。

  • 标签: 抗HIV 假阳性 再次献血
  • 简介:目的:构建柳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红细胞稀有血型库。方法:根据JK(a-b-)血型人红细胞对2mol/L尿素溶解有抵抗性,使用2mol/L尿素试验筛查JK表型阴性样本。用微量板法检测Kidd血型系统中JKa或JKb抗原。结果:未能筛选出JK(a-b-)样本。2365例无偿献血者Jk(a+b+)表型频率为46.72%、Jk(a+b-)表型频率为24.27%、Jk(a-b+)表型频率为29.01%;将ABO不同构成人群中JK(a+b-)、JK(a-b+)、JK(a+b+)表型构成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柳州地区1611名汉族人群JK(a+b-)表型频率23.28%、JK(a-b+)表型频率29.80%、JK(a+b+)表型频率46.93%;柳州地区603名壮族人群JK(a+b-)表型频率25.70%、JK(a-b+)表型频率28.69%、JK(a+b+)表型频率45.61%。柳州汉族人群Kidd血型基因频率:JKa=0.4668、JKb=0.5332;柳州壮族人群Kidd血型基因频率:JKa=0.4832、JKb=0.5168。柳州汉族和壮族人群JKa、JKb基因频率比较接近。结论:Kidd血型存在多态性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群中,Kidd血型分布有一定差异。可为建立稀有血型库提供参考。

  • 标签: 柳州地区 无偿献血者 KIDD血型
  • 简介:因ABO、Rh血型不合或ABO、Rh血型系统之外血型不合引起输血后溶血性输血反应报道已屡见不鲜,但是,输血后不明原因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却十分罕见。我院近来发生1例罕见输血后原因不明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反应 溶血性 急性 相容性检测 ABO血型 RH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