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大原因。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高血压诊疗与防治的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国际上,ESH修订版和JNC8即将公布。在国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2009年已经发布。这些研究成果及指南,影响着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实践,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尽管,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水平,在大中城市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农村和基层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整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过去10多年并未明显提高,还处于很低水平,高血压的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层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别及进行健康管理的干预重点.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在我体检中心体检的10632人[符合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评估要求]进行体检资料的分析及汇总,以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上述人员心血管病10年发病的绝对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进行ICVD评估的危险因素中吸烟、总胆固醇、血压、体重指数四项为可改变因素.其中吸烟在全年龄层已成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尤其吸烟男性已占到各年龄层的70%以上.40-49岁年龄组血压及体重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40mmHg的男性占71.30%,女性占45.31%,男性显著多于女性;50-59岁年龄组各危险因素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40mmHg的男性占73.58%,女性占49.59%,男性仍多于女性.血胆固醇超过5.2mmol/L的女性人数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50-59岁女性占68.56%,多于男性.经统计发现,体重指数达到肥胖标准的人数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男性由62.28%降至41.97%,女性由62.50%降至17.34%,男性肥胖人数显著高于女性.结论应用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模型对体检人员进行未来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分析具有指导意义,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有针对性及方向性的方法.
简介:目的:比较3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北京某镇中年农民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周边抽取40~65岁的中年农民632例为研究对象,男性258例,女性374例,平均年龄(54.5±10.4)岁。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经美国心脏协会(AHA)修订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3种诊断标准诊断入选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并比较三种标准的符合率。结果CDS与IDF、NCEP-ATPⅢ诊断的患者,分别有72.3%和88.4%患者相一致,CDS与NCEP-ATPⅢ的诊断符合率较高,Kappa系数为0.887,采用配对χ2检验,显示两种诊断标准诊断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S与IDF的诊断符合率略低,Kappa系数为0.725,采用配对χ2检验显示两种诊断标准下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标准在代谢综合征的诊断结果上存在差异,CDS与NCEP-ATPIII的诊断符合率较高,CDS与IDF的诊断符合率略低。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成功行PCI治疗的青年女性(年龄〈45岁)患者31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选取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22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为性别对照组,选取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为年龄对照组。观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尿酸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效果。结果①与青年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P〈O.05),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性别对照组相比,女性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患者(JP〈0.05),而吸烟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O.05),两组间平均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女性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③女性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无严重出血、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及死亡。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青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治疗后预后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为研究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为对照组。使用血管内超声测定两组病变冠脉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管腔横截面积(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斑块偏心指数(E1)、重构指数(RI)等指标,并利用虚拟组织成像技术对斑块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结果UA组和SA组患者冠脉病变的LA、PA、PB相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UA组EEM、EI、RI较S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TCFA比例较S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斑块中脂质、坏死组织所占比例较SA组增高,而SA组斑块中纤维组织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血清Lp—PLA2水平较SA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可能反映青年UA患者冠脉病变斑块的稳定程度。
简介:目的探究血栓抽吸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PCI)治疗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入院并接受PPCI治疗的69例青年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血栓抽吸联合PPCI治疗的有43例(作为研究组),仅行PPCI治疗的有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冠状动脉血流指标、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比较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3级患者比例稍高于对照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isoenzymeMB,CKMB)峰值未低于对照组,LVEF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研究组心源性死亡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再发心肌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PCI治疗青年STEMI患者并不能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并且有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倾向。
简介:解放军401医院和青岛市慈善总会在全国率先联袂打造“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这是一项针对先天性心脏病贫困患者的慈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