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维拉帕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无复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科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分为硝普钠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和联合治疗组(51例,在硝普钠组基础上加用维拉帕米)。测定比较PCI术前、术后16h~18h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随访12个月后两组心功能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PCI术后16~18h两组的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硝普钠组比较,联合治疗组cTnI水平[(1.31±0.44)μg/L比(0.11±0.02)μg/L]和cTnI〉0.10μg/L比例(94.5%比54.9%)显著降低,P均=0.001。12个月后,与硝普钠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62.29±3.06)%比(65.65±3.94)%]显著升高,左室收缩末内径[(33.29±2.11)mm比(31.00±4.33)mm],左室舒张末内径[(50.24±3.73)mm比(47.60±4.72)mm]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在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脉内联合注射维拉帕米和硝普钠可改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出现无复流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匹伐他汀钙对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80例,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实施匹伐他汀钙治疗,每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TC、LDL-C、HDLC、Cr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CPK、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值〈0.05。观察组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匹伐他汀钙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安全性较高,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值得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结合二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介入栓塞结合二期SRS综合治疗AVM并获得影像学随访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7~96个月。将DSA显示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视为治愈。按照是否治愈分为治愈组29例,未治愈组37例,观察两组AVM是否破裂、栓塞前体积大小和栓塞程度等不同因素对综合疗法治疗AVM治愈率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因素。结果(1)治愈组中,AVM破裂22例(75.9%),未破裂7例(24.1%),直径〈3cm和≥3cm分别为26例(89.7%)和3例(10.3%),患者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Ⅲ级;未治愈组中,AVM破裂20例(54.1%),未破裂为17例(45.9%),直径〈3cm和≥3cm分别为18例(48.6%)和19例(51.4%),34例患者(91.9%)SM分级Ⅰ~Ⅲ级。(2)随访过程中,29例(43.9%)达到影像学治愈,64例(97.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1分;发生并发症6例。(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VM大小(OR=0.141,95%CI:0.035~0.570,P〈0.01)和介入栓塞程度(OR=2.414,95%CI:1.038~5.613,P〈0.05)是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管介入栓塞联合SRS治疗颅内AVM是有效且安全的。AVM直径〈3mm是综合疗法治愈率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程度是未达到影像学治愈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对美托洛尔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高剂量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为33/78.6%,对照组为23/54.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χ2=7.425、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6.54±1.12)mmol/L,对照组为(8.32±1.26)mmol/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合适剂量的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各项指标改善恢复,价值作用更为显著。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90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前,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5.1)、(12.8±5.6)、(13.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分别为(14.7±6.0)、(11.9±4.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组再通良好率分别为54.3%(19例)、57.2%(28例)、67.4%(29例),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4.3%(5例)、6.1%(3例)、2.3%(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90d3组mRS评分显示,血糖正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2.1%(31例),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51.0%(25例)和糖尿病组的2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均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短期预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成功行PCI治疗的青年女性(年龄〈45岁)患者31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选取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22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为性别对照组,选取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为年龄对照组。观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尿酸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效果。结果①与青年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P〈O.05),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性别对照组相比,女性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患者(JP〈0.05),而吸烟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O.05),两组间平均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女性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③女性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无严重出血、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及死亡。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青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治疗后预后良好。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应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本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研究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治疗有效率、6分钟步行距离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又可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适应性较强,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行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护理效果。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十分成功,成功率为100.0%。结论对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实行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效果,且减少并发症现象。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口服300mg氯吡格雷;研究组43例,口服600mg氯吡格雷;之后两组患者均按照75mg/d持续口服氯吡格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溶栓再通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达峰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始剂量为600mg的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要优于300mg剂量的氯吡格雷,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简介: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AMI患者(AAMI组)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3D-STI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的左心室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面积应变(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左心室有12/17节段的LS,10/17节段的RS、AS,9/17节段的CS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在整体应变值上,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GLS[(19.59±3.52)比(9.25±2.16)]、GRS[(36.73±4.83)比(25.26±5.19)]、GCS[(22.63±4.38)比(15.15±3.98)]、GAS[(32.87±4.41)比(21.73±3.84)]值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节段心肌应变值检测准确,可作为临床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量化手段。
简介:目的比较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药物治疗对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笔者两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PCI治疗将患者分成两组,PCI组患者在院期间行PCI治疗(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50例),2周后观察两种方法治疗总有效率、BNP水平及NYHA心功能情况。结果PCI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YHA心功能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PCI组NYHA心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PCI组的BNP水平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PCI治疗对有适应症无禁忌症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血清BNP水平及心功能明显改善。提示PCI对冠心病心衰患者治疗意义重大。
简介:目的回顾探究对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采取乙胺碘呋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8例,以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分为乙胺碘呋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9例,其中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乙胺碘呋酮治疗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乙胺碘呋酮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乙胺碘呋酮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临床疗效显著,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医学研究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水化治疗预防对比剂致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1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入选患者术前12h开始水化治疗,按照1~1.5ml/(kg.h)输入生理盐水和5%NaHCO3注射液(125ml),术后继续维持生理盐水输入12h。CAG前24h、后72h分别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例患者术后双肾GFR、血BUN、Scr水平,与造影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进一步证实了水化治疗预防对比剂导致肾功能损伤的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降纤酶对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82例,男性54,女性28,年龄55~80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52例,川芎嗪组30例,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yIT)及D一二聚体的检测:另有8例川芎嗪治疗无效后改用降纤酶治疗..结果降纤酶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好、起效时间短,显著优于川芎嗪(P<0、01).降纤酶组治疗后FIB下降显著(P<0.01),而川芎嗪组治疗前后FIB无明显变化:降纤酶组治疗后PT、APTT均显著延长(P<0.01),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川芎嗪组无明显变化川芎嗪治疗无效的8例患者用降纤酶治疗后6例得到明显好转或治愈。而且用降纤酶治疗无不良反应,无明显出血倾向结论降纤酶对FIB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好、起效快,短期应用较为安全。
简介:目的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上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年间来我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利用随机分组别的方式将患者分为随机的两组,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利用氨氯地平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及血压水平。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3.47±0.53)mmol/L、(1.75±0.45)mmol/L、(5.42±0.36)mmol/L、(79.30±6.00)mmHg、(122.60±4.00)mmHg与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0±0.60)mmol/L、甘油三酯(2.56±0.37)mmol/L、总胆固醇(6.75±0.35)mmol/L以及舒张压(94.20±2.00)mmHg、收缩压(146.30±3.00)mmHg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比对照组得高,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时治疗作用更显著,可以有效地对患者血脂及其血压水平进行改善。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评分、简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评分比较存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比较实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分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生理状态,改善躯体疼痛,且对于控制冠心病及糖尿病病情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简介:目的对比左西孟旦与多巴胺在严重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严重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住院患者6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5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形术。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立即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B组患者在心脏复跳后应用多巴胺。两组用药均持续24h。记录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院时间等。在围手术期各时刻(术前、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术前及术后5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术后5d的LVEF值明显高于B组,[(43.0±2.3)%vs.(38.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h、48h的cTnI值分别为(0.40±0.17)μg/L、(0.16±0.06)μg/L,均显著低于B组的(0.57±0.18)μg/L、(0.39±0.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6h、24h、48h的BNP值分别为(936.8±270.6)ng/L、(750.7±305.4)ng/L、(608.4±183.3)ng/L,也显著低于B组的(1109.8±395.5)ng/L、(866.5±311.8)ng/L、(733.2±201.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20.59%vs.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形术的严重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应用左西孟旦,较多巴胺,能有效增强心肌收缩,且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