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tinreceptor,LR)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与脑卒中的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检测50例脑卒中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的LR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同时记录受试者年龄、性别,并测定血糖、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收缩压和舒张压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组的瘦素受体基因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0%和26.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4.0%和1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基因型比较,基因型中含有等位基因A的各临床指标要高于对照组。结论LR基因Gln223Arg位点的A等位基因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 标签: 瘦素受体 多态性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钬激光结合输尿管镜腔内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安全、有效。方法采用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泌尿系结石285例。结果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达94.39%(269/285)。结论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镜 泌尿系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4例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或TTE监测下引导房间隔封堵器释放。所有患者于封堵术后3天、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TTE及心电图检查。结果34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积液,通过心包置管引流后积液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1个月、3个月复查TTE及心电图,均未发生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等情况。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避免放射线,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室期前收缩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20例室期前收缩患者,根据室期前收缩数量与24h总心率的比值,分为低负荷组(〈10%,50例)、中负荷组(10%~20%,108例)、高负荷组(〉20%,62例),同时选择68例无室期前收缩的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指标,同时检测其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及高负荷组的QT间期、QRS波时限明显增宽,矫正QT间期明显延长(P〈0.05或〈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高负荷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流出道内径(LVO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博心输出量(SV)、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NT-pro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或〈0.01)。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室期前收缩负荷与QRS波时限、矫正QT间期、LVEDd、RVEDd、NT-proBNP呈直线正相关(r=0.42~0.65,P均〈0.01);与LVEF呈直线负相关(r=-0.62,P=0.001)。结论:随着室期前收缩负荷的增加,左室的结构及功能可发生改变,因此应注意监测相关指标,及早进行临床干预。

  • 标签: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治疗特发性室心动过速(idiopat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IVT)和室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ricualrcontraction,PVC)可行、必要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IVT、PVC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PVC的起源部位并行RFCA治疗的资料。结果3例IVT中2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左后分支的蒲肯野系统,1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RVOT)游离壁,同时合并另一种游离壁起源的PVC,3例消融均成功,1例复发。13例PVC中7例起源RVOT间隔部.3例起源于RVOT游离壁,1例同时存在两种形态PVC(分别起源于ROVT间隔部和游离壁),2例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13例消融成功,1例复发。结论RFCA治疗IVT及特定部位的PVC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替罗班冠状动脉(冠脉)内直接给药短期效果及其对患者血小板微粒(PMPs)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接诊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例.相同常规治疗条件下,试验组患者PCI治疗过程中替罗班冠脉内直接给药,对照组采用静脉持续泵注替罗班.比较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血流分级、术后PMPs水平和再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TIMI0~2级占51.02%,TIMI3级占48.98%,而试验组患者TIMI0~2级占20.41%,TIMI3级占79.59%.术后的TMPG血流分级比较中,对照组患者0~2级占46.94%,3级占53.06%,试验组患者0~2级占26.53%,3级占73.47%.术后患者PMPs水平与再出血情况比较中,试验组患者PMPs为(6.7±2.1)%,出现轻度出血的患者所占比例为6.12%(3/49),重度出血为2.04%(1/4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8.3±3.5)%,12.24%(6/49)和6.12%(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中替罗班冠脉内直接给药可在短期内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并可降低PMPs水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给药 静脉泵注
  • 简介:已有研究证实,首个口服可逆ADP受体拮抗剂AZD6140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所获得的平均血小板抑制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美国学者Cannon等的DISPERSE-2研究主要比较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AZD6140的安全、耐受和初期有效

  • 标签: 氯吡格雷 安全性 有效性 耐受性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口服
  • 简介:持续心房颤动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中总的发病率约为1~2%,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可达8%.而心房颤动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引起的脑卒中是非心房颤动引起的5倍.目前,华法林是临床上用于心房颤动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最常用药物.循证医学表明,华法林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栓塞脑卒中发生率达67%.

  • 标签: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强化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颤动数(FibN)预测心脏猝死(SCD)一级预防植入植入型心脏复律降颤器(ICD)有效的价值.方法FibN的临床应用:使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参数QRS、QTc和LVEDd(记为FibNVT/VF=LVEDd·QRS·QTc-1).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调取我院符合SCD一级预防并植入ICD患者的起搏器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诊断正确的心血管事件(室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适当的ICD治疗分成2组,对比分析指标在两组间的统计差异程度.结果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95%CI0.613~0.853),且当FibNVT/vF≥14.995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4.3%(95%CI0.613~0.875).结论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有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一级预防 颤动数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维纳卡兰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及安全。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维纳卡兰治疗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的前瞻对照研究。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使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7篇前瞻临床研究满足纳入标准。总共1133例房颤(房扑)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维纳卡兰组668例,对照组465例)。Meta分析显示:维纳卡兰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vs.14.1%;OR=5.73;P<0.0001),尤其是在新发房颤患者当中其转复率可达52.2%(95%CI:46.9%~57.4%),中位转复时间为11min。对于持续房颤维纳卡兰的转复率为8.3%(95%CI:3.1%~13.6%)。房扑终止率为2.6%。尽管维纳卡兰延长QRS波时限和QT间期,但在观察期内未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结论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维纳卡兰可以安全、有效、快速地转复新发房颤,维纳卡兰对房扑转复效果不显著。

  • 标签: 维纳卡兰 心房颤动 系统评价
  • 简介: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心悸2月余来诊。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64次/分,P—R间期0.24s,ST段正常,TⅡ、Ⅲ、aVF低平。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③T波改变。给予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检测房室结传导功能,插入食道电极35cm,起搏电压20V,S1S1递增刺激80ppm时出现房室文氏传导,100ppm时出现2:1传导,窦房结各参数正常,房室文氏传导及2:1阻滞点提前。为鉴别房室结传导功能减退是否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 标签: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阿托品试验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结传导功能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 简介:目的对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与病毒肝炎肝硬化进行超声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在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和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各60例,分为原发组与病毒组,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腹腔琳巴结肿大、肝内细颗粒状回声以及胆管壁增强的发生率都大于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而肝实质回声呈弥漫结节状增生以及肝脏呈现缩小的征状的发生率小于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与病毒肝炎肝硬化的超声诊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作为临床上的鉴别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超声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肾绞痛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经保守治疗后出现疼痛反复发作、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观察组有11例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39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1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患者有9例结石排净,2例碎石后有轻微疼痛,经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后疼痛消除;39例行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有32例患者取石碎石后经引流成功,4例输尿管水肿、狭窄导致输尿管镜无法通过,采用输尿管导管向外引流,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引流后1周再次复查,经输尿管检查联合碎石术,结石排净,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输尿管镜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可靠较高,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 输尿管镜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 简介: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梗死的病例比较少见,诊断心房梗死的就更少见,本院收治的1例晚期肺癌,其体表心电图呈典型的心房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心房梗死的表现形式不是常见的P-Ta改变,而是出现罕见的房“Q”波,报道如下.

  • 标签: 房性“Q”波 心肌梗死 诊断 心电图
  • 简介:患者女性,44岁。因咳嗽1周,心累、气促2天,加重6h入院。查体:体温36.9℃,心率168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00/70mmHg。查心脏彩色超声示:左房增大,二尖瓣轻度返流。查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635Iu/L,肌酸激酶同工酶67Iu/L,α-羟酸脱氢酶296Iu/L,乳酸脱氢酶394Iu/L,肌钙蛋白定性阴性。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宽QRS心动过速。图1为12导联同步记录(V1~V3为1/2mV)。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宽QRS心动过速 磷酸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 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统称肾高血压,包括肾实质高血压、肾血管高血压(如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肾脏内分泌高血压(如肾素瘤所致),其中肾实质高血压最常见,占各种原因所致高血压的5%~10%,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占第一位.

  • 标签: 高血压 肾性 抗高血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 简介:目的探讨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例心室电风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心室电风暴患者均出现一项或多项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室影室颤,但在室影室颤发作前常有交感神经激活,伴有相应的一些预警心电图表现。结论早期识别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特点,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室电风暴 心电图 电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