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对门诊病人进行静脉采集,是临床上最普遍的一项护理工作。而且,护理工作的好坏,对=病人的满意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临床采集静脉血液时,应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静脉采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然后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最后对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静脉采血病人实施舒适护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并评估胰腺炎患者疼痛控制策略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共纳入80例胰腺炎患者。评估标准包括VAS疼痛评分系统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数据采集时间为2024年1月至6月,通过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经过系统的疼痛管理策略后,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从入院时的7.8降至出院时的2.3。此外,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达到了85%。结论:针对胰腺炎患者的疼痛控制策略在本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的效果,不仅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疼痛评分,还大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这一成果强调了综合疼痛管理方法在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方面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导致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自我管理策略。方法 共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120例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置管后是否发生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观察组(并发静脉血栓,n=15)和对照组(无静脉血栓,n=105),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是否合并糖尿病、血清D二聚体水平、导管型号、置管次数、化疗补液量均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有关。经多因素分析,合并糖尿病、血清D二聚体水平、导管型号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肿瘤PICC置管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较多,故需要制定患者自我管理方案,积极预防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形成,最大程度上保障置管的有效性和治疗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骨转移性疼痛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6月收治的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化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97.77%,其中显效占 64.44%( 29/45)、有效占 33.33%( 15/45)、无效占 2.22%( 1/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56%,其中显效占 33.33%( 15/45)、有效占 42.22%( 19/45)、无效占 24.44%( 11/4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肿瘤骨转移性疼痛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措施对高血压合并混合痔患者行手术切除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混合痔病例中随机选取36例,其中男性有19例,女性有1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诱导操作后行手术切除手术,在术中给予患者镇痛泵护理、心理干预、静脉通道开通、病情观察以及仰卧位管理等护理配合措施,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 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结论 在高血压合并混合痔患者行手术切除的过程中给予护理配合措施,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手术的安全性能。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应用静脉留置针输入多柔比星化疗药物、甘露醇溶液和生理盐水三种不同性质的药物,观察在输入后不同时间血管病理性损伤的程度,探索在应用静脉留置针输入不同性质药物时,没有造成不可逆血管病理性损伤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将60个病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人。取其手背静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针穿刺置管。3组分别注射盐酸多柔比星溶液(多柔比星组)、20%甘露醇溶液(甘露醇组)、生理盐水,1次/d,用药后肝素盐水封管。各组于用药2, 4, 6, 8, l0d分别取4人麻醉后穿刺血管为中线两侧各宽0.5cm,共宽1 cm,以穿刺点为标记远心端切取1 cm,光镜观察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1三组留置相同时间,多柔比星组和甘露醇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重于生理盐水组,炎症反应4d时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8.976, p>0.05),血栓形成6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8.023, p>0.05)。2同一组留置不同时间静脉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情况不同,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症反应均逐渐加重,血栓形成的血管数逐渐增多,多柔比星组和甘露醇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炎症反应p>0.05;血栓形成p>0.05)。生理盐水组留置不同时间炎症反应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形成虽有不同,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 。结论:1血管损伤的程度与输入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输入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是诱发静脉炎的主要因素。2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与留置时间有关,应用静脉留置针输入不同药物时留置时间不应相同,强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一般以2d为宜,最多不超过3d,弱刺激性药物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但以不超过7d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