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0年1月至 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介入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分析,实验组的满意率93.5%高于对照组的67.4%,实验组的护理干预有效率91.3%优于对照组的69.6%,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预防介入科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且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小儿短期肠外营养中,近中长导管经腋静脉置管的使用效果。方法 将 286例短期肠外营养患儿随机进行分组,经腋静脉置管为实验组,经颈外静脉置管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使用效果。结果根据对比得出结果:实验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在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対照组 ;结论 本研究推荐使用经腋静脉置管的外周留置针用于短期 TPN。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感染的风险,为临床防治 PICC 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80例 PIC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无 PICC感染者14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 PICC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ICC患者220例,有80例出现 PICC感染;在 PICC中,多因素分析表明, PICC感染的风险因素为:同时存在基础疾病(OR=1.840),免疫功能低下(OR=2.450),穿刺次数大于2次(OR=1.958),穿刺时间大于30 min (OR=4.035),双腔导管(OR=3.031),护理操作经验少于50次(OR=4.473)等。结论:加强对 PICC插管患者的预防,加强对插管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增强护士的操作能力,是防止插管患者插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症疾病需要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的60名女性病患分成两组,分别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实验组和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对照组,每组平均划分30名病患进行实验观察,并研究其自我护理水平和合并症出现情况。结果:对比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实验组病患的自我护理水平分数比较对照组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中度血小板低下的淋巴瘤病例中的作用及其使用情况。方法 分析2023年5月广州某三级综合肿瘤科收治一例中度血小板低下的淋巴瘤患者,施行PICC置管过程。结果 由于该患者血小板低下伴全身多处淋巴结,不适合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通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遂在超声引导塞丁格穿刺下成功置入PICC导管,留置半年,并顺利完了相关治疗后拔管。结论 该案例PICC的成功实施,拓展了中度血小板低下的淋巴瘤病例及疑难病例中的使用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发肿瘤后采取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期间,开展专科护理门诊护理对病患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肿瘤病患80例,入组时间段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病患均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在科室随机分组后,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以40例为基准,前一组病患开展常规疾病护理,后组则采取专科护理门诊护理,对组间分别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观察。结果:观察组病患自我管理能力分值更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更低显示(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各有86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对照组患者为低凝(P<0.05);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生活质量总评分为(92. 24 ± 2.67),实验组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预防下肢DVT,促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