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旨在探讨3D打印个体化模板在妇科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实践及其疗效评估。方法:1. 患者选择与准备: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妇科肿瘤患者,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2. 3D模型构建:利用专业软件,基于患者的影像学数据构建3D模型,精确标注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3. 模板设计:根据3D模型,设计个体化的放射治疗模板,确保模板与肿瘤组织的对应关系准确无误。4. 模拟放射治疗:将设计好的模板应用于3D模型,模拟放射治疗过程,评估治疗效果及可能的副作用。5. 临床应用:将经过验证的3D打印模板应用于实际放射治疗中,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疗效评估结果。结果:1. 模拟放射治疗结果:通过模拟放射治疗,我们发现3D打印个体化模板能够精确地将放射线聚焦于肿瘤组织,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的发生。2. 临床应用结果:在实际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治疗结束后,通过随访和疗效评估,我们发现肿瘤组织的缩小程度显著,且未发生严重的放射性并发症。结论:3D打印个体化模板在妇科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它能够提高放射治疗的精确性,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3D打印个体化模板将在妇科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 3D打印技术支持下探索分析两种手术切口(改良 Stoppa切口与腹直肌旁切口)在治疗髋臼和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1~2017.1于聊城市中医医院筛选 36例髋臼骨盆骨折患者(已在 3D打印技术支持下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分为两组。术前在 3D打印技术指导下建模并 1:1打印出具体模型,评估骨折类型并给予钢板预弯。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以下内容,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来评判两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结果:腹直肌旁入路组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少于行改良 Stoppa入路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例骨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两组病例骨折复位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3D打印技术对于复杂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 两种手术入路在 骨折复位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 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能更好的暴露单侧髋臼四边体以及高位耻骨上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D数字化种植导板牙龈不翻瓣与翻瓣对口腔种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牙齿缺失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治疗观察,建立不翻瓣组(n=40)与翻瓣组(n=40),两组分别经CBCT设计制作不翻瓣和翻瓣领骨模型和种植导板,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成功率;结果:不翻瓣组各项手术、术中肿痛和使用抗生素等时间指标均短于翻瓣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翻瓣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翻瓣组(20.00%),而成功率(92.50%)高于翻瓣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3D数字化种植导板牙龈翻瓣口腔种植治疗,不翻瓣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该治疗方式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3D打印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6例为此次观察对象,纳入时间自2019年9月~2021年9月。根据治疗方式分组为对照组(n=33)、研究组(n=33),对照组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开展3D打印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穿刺定位时间、手术时间更短,且透视次数更少(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精确穿刺椎体形成对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方法:本次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数字随机的形式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4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取传统经皮椎体成形修复手术和3D打印伤椎模型和精确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穿刺次数均低于常规组,但是在骨水泥量上与常规组对比更多,p<0.05;术后1天、1周、4周的VAS分数上,研究组更低,p<0.05;但是在术后六个月的VAS分数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伤精确穿刺椎体形成术在治疗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穿刺及透视次数,术后能够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术前虚拟截骨的精确度,探讨3D打印截骨模块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是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收治的行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纳入28例为对象,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的术中和术前虚拟截骨数值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术后28例患者的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各部分截骨厚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术前虚拟截骨的精确度比较无显著差异,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TOF-MRA联合3D-ASL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
简介:胃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以彻底清扫胃周淋巴结为主的胃癌根治术,使胃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在世界多数国家基本达成共识.唯西方少数国家对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术式持反对意见,认为D2根治术后并发症高于D1根治术,而二者5年生存率相似,尤其对D3扩大淋巴结清扫术争议较大.60年代以来,日本首先倡导D2、D3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经过30余年积极的临床实践,Marayama等报告了Ⅱ、ⅢA期胃癌5年生存率分别从61%和39%提高到76%和63%,其他日本医疗单位也相继报告了令人羡慕的结果.正如王舒宝教授所言,我科1978年在国内首先引进日本胃癌D2、D3淋巴结清扫术,多年来手术医生相对固定,配合密切,术式及方案统一,共施行胃癌根治手术3000余例,经统计,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60年代为19.6%,70年代为38.5%,80年代为57.6%,90年代达到63.7%.结果显示,自开展D2、D3手术以来,5年生存率提高近20%,而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并未增加[1].其结果与西方报告的结果和观点差异较大.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商榷,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手术方案的合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所谓手术方案合理化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病人自身条件是手术安全性和根治性的基础;②病期是设计手术方案的依据;③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是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④医生的技术及设备条件是D2、D3手术得以实施的保证.20年来我们针对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证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受病期早晚和癌肿自身生物学行为影响.因此,病期和生物学行为是选择D2、D3手术的主要依据.
简介:目的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TM)臼杯的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进行初次THA的19例(20髋)患者,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分成TTM臼杯组9例(10髋)和Pinnacle臼杯组10例(10髋)。术后5年影像学评估髋臼假体稳定性、髋臼表面与骨界面骨长人能力以及是否伴有骨溶解;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5年,Harris评分TTM组优8例,良2例;Pinnacle组优9例,良1例。术后5年TTM组[(92.8±3.1)分]和Pinnacle组[(94.6±2.9)分]的Harris评分分别与术前[(48.2±5.5)分和(46.5±8.7)分]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5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评估术后臼杯稳定、骨长人优异,无松动及骨溶解。TTM组2例术后存在透光线,术后6个月后透光线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进行性增加的透光线。以假体松动或翻修手术作为终点,两组髋臼假体5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3D打印钛金属骨小梁臼杯在初次THA后5年中期随访中展现出优异的临床效果,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念珠菌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体外影响因素;方法实验组将白色假丝酵母菌用正常血浆、无热原蒸馏水、0.9%的生理盐水、0.02%两性霉素B生理盐水和0.75%氟康唑生理盐水稀释为0.5麦氏单位(含白色念珠菌1X107CFU/ml),对照组将上述各液稀释100倍,采用免疫沉淀试验(G试验)检测其10次(1-3)-β-D葡聚糖含量,并进行体外培养,以此探讨生理盐水、抗真菌药物对(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正常血浆葡聚糖含量为(92.5土14.2)ug/l,蒸馏水组含量为(94.5土15.2)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93.6土14.8)ug/l,两性霉素B组含量为(95.5土16.2)ug/l,氟康唑组(97.3土16.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正常血浆含量为(6.8土2.7)ug/l,蒸馏水组含量为(6.1土2.4)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7.3土2.0)ug/l,两性霉素B含量为(6.8土2.5)ug/l,氟康唑组(6.7土2.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体外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含量变化与液体介质的无关,与真菌治疗药物无关,与念珠菌数量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D3治疗日光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3配合常规治疗30例,与单纯采用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中痊愈2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愈显率为93.3%;对照组中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76.7%。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4.16,p<0.05)。结论维生素D3治疗日光性皮炎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磁共振3D-ASL(三维连续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联合DWI(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卒中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0例作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联合DW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70例患者经DWI检查提示高信号表现位于DWI梗死区域,低信号改变位于ADC图像上。58例患者的3D-ASL的CBF图像梗死区低灌注,6例患者梗死区域无灌注异常表现,6例患者梗死区域表现为高灌注。58例低灌注表现患者中有28例患者的低灌注区域超过DWI高信号范围,低灌注区域和DWI高信号范围相同。梗死区域和对侧区域的ADC值、rCBF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联合DWI在急性脑卒中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全面观察梗死附近的高灌注情况和侧支循环情况,可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并为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D-ASL灌注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34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扫描仪检查,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3D-ASL灌注技术以及MRA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健康人群的对照组的3D-ASL以及MRA诊断均未见异常,一致性100%,研究组患者的3D-ASL以及MRA诊断检查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一致性为100%,小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一致性为71.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一种性为84.6%。结论:3D-ASL灌注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开放式截骨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进行胫骨高位开放式截骨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治疗,观察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方式均能够有效改善畸形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患者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开放式截骨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恢复较好。
简介:目的探讨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13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D3组74例,行D3淋巴结清扫术;D2组58例,行D2手术。结果D2组和D3组术后1、2年的生存率无差别,但3至5年的生存率D2组分别为56.9%、46.6%和36.2%,D3组71.6%、62.2%和56.8%,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2组和D3组分别为8.6%和13.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D2组手术时间为(182.0±32.3)min,明显短于D3组的(236.0±23.7)min(P〈0.05)。在生活质量评估方面,D2组和D3组患者术后2、4、6个月组间各项特殊症状评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D3淋巴结清除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3例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8例使用左手控制技术清扫第3站淋巴结(观察组),同期使用常规手术方法的75例患者(对照组),其中C2期患者观察组为18例,对照组为1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P〈0.05)和术中出血量(P〈0.01)明显减少,DukesC2期患者第3站淋巴结清扫个数增加(P〈0.05),第3站阳性淋巴结数增加(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左手控制技术进行右半结肠切除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提高手术根治性。
简介:目的探讨3D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D组(3D腹腔镜技术,38例)、2D组(2D腹腔镜技术,38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术前术后各项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D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清扫阳性淋巴结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与2D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的小于2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并发症率7.89%显著的低于2D组患者的26.32%(χ2=5.322,P=0.021<0.05)。结论3D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术较2D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率更低的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74例进展期胃癌D3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2纽和D3组术后2年的生存率无差别,但3至5年的生存率出现差别,D2组为58.6%、46.6%和37.9%,D3组为71.6%、64.9%、56.8%,两者之间比较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2组和D3组分别为8.6%和13.5%,两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仅在手术时间上有所差异。D2组和D3组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组间各项特殊症状评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进展期胃癌D3巴结清除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D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与常规T1WI、T2WI、FS-PDWI序列相比对膝关节软骨的显示情况,以明确3D-DESS在膝关节软骨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对4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通过比较常规序列T1WI、T2WI、FS-PDWI及3D-DESS的关节软骨信噪比(SNR)及关节液的对比噪声比(CNR),来明确3D-DESS对膝关节软骨的显示价值。结果43例中,3D-DESS序列对软骨的显示情况相较于T1WI、T2WI及FS-PDWI明显较好。3D-DESS序列SNR最高,与传统T1WI、T2WI序列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FS-PDWI序列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D-DESS序列CNR与其他三组序列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DESS序列相较于传统序列SNR及CNR均可达到最大,对膝关节软骨成像,检出关节软骨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