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创机械通气 -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在 2018年度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 58例,随机分 2组:观察组( 29例)行有创机械通气 -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对照组( 29例)行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序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 48h再插管率及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序贯治疗 2h后观察组的 HR、 RR、 PaC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呼吸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采用有创机械通气 -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可有效降低 PaCO2、提高呼吸舒适度、预防面部压力性损伤。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7例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中37例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氧状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病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状态、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病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数据比较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改善血氧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使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简介: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固尔苏与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观察患儿血气指标、肺部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气及肺部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儿病症、体征,降低病死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俯卧位通气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效果 的相关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8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俯卧位通气护理),各 30 例,均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 观察组 机械通气次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 ( 2/30 ),低于对照组的 20% ( 6/30 ),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ARDS患儿俯卧位通气中辅以积极有效护理, 有助于减少 机械通气次数及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规避并发症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 ; ARDS;新生儿; 机械通气 ;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镇痛给药途径选择对产妇术后消化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6年 8月至 2017年 9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 110例。采用抽签法将产妇分为静脉组 36例、皮下组 36例和硬膜外组 37例。 3组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静脉组术后静脉镇痛泵 (3μg/kg舒芬太尼 +100ml生理盐水 )镇痛。皮下组术后,皮下镇痛泵 (3μg/kg舒芬太尼 +100ml生理盐水 )镇痛。硬膜外组术后,硬膜外镇痛泵 (0.15%罗哌卡因、 50 μg舒芬太尼 +100 m1生理盐水 )镇痛。比较 3组产妇初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 2d内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情况。同时对比 3组术后 12、 24、 36、 48小时时的疼痛程度情况。结果:硬膜外组、皮下组产妇剖宫产术后 12小时、 24小时时的 VAS评分分别为 [(1.8±0.8)分、 (1.6±0.6)分 ]、 [(2.3±0.8)分、 (2.1±0.6)分 ],均明显低于静脉组的 [(2.8±0.9)分、 (2.4±0.7)分 ]。硬膜外组、静脉组、皮下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球时间分别为 [(14.5±2.2)h、 (20.4±7.8)h]、 [(18.8±4.0)h、 (27.8±9.2)h]、 [(18.4±3.5)h、 (28.5±8.1)h],硬膜外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球时间明显低于静脉组、皮下组 (P< 0.05)。硬膜外组恶心、腹胀发生率 (10.8%、 16.2%)均明显低于静脉组 (38.9%、 44.4%)和皮下组 (33.3%、 41.7%)(P< 0.05)。结论:硬膜外给药镇痛泵较静脉或皮下给药镇痛泵能更有效的减轻产妇术后 24小时内的疼痛,促进肛门排气,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降低术后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络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CO2、P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联合纳络酮是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COPD和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比较COPD和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以及气道阻力方面的不同。方法对照观察50例COPD患者和5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以及气道阻力方面的不同特征。结果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的气道阻力高于COPD患者,但气道传导率低于COPD患者;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患者的FVC、FEV1、PEF、MMEF的数值改善明显高于COPD患者,COPD患者用支气管扩张剂15分钟后测定以上指标,数值改善状况低于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COPD患者。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和COPD在肺通气功能以及支气管扩张试验的疗效上有一定差异,COPD患者中有40%左右会同时患有支气管哮喘,两种疾病会交叉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伴呼吸衰竭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ICU收治的肺炎伴呼吸衰竭的新生患儿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26)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营养补液、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NCPAP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NCPAP治疗时间、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达96.1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76%;实验组患儿在气促消失时间、NCPAP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H值、PaO2、PaC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突出,有效改善患儿通气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PaO2、PaCO2、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12.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急诊应用BiPAP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风险,改善血气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策略在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中对皮肤的保护作用,并评估其对新生儿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80例接受NCPAP治疗的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预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儿的新生儿皮肤状况及新生儿舒适度。结果:护理后,预见组新生儿皮肤状况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护理后,预见组新生儿舒适度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策略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的皮肤状况,并提高其舒适度。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从本院 2012年 1月至 2016年 1月接受的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中,抽取 100例,将 2014年 1月之前分为对照组, 2014年之后分为观察组,均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张口困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张口困难 I级和 II级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显著提高,而 III级和 IV级得到了显著降低( 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治疗后张口困难等级,减少患者张口困难严重程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张口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