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急性脑栓塞患者10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超早期溶栓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脑栓塞治疗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2周患者DNS评分的差异。结果超早期溶栓组急性脑栓塞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P>0.05;治疗前两组DNS评分相似,P>0.05;治疗2周超早期溶栓组相较于常规组DN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简介:背景: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有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参与到血栓的起始和生长阶段,并与内皮细胞、血小板及凝血途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以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找到新的方向。方法:以“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为中文关键词,“NETs”、“VTE”、“DVT”、“PE”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WebofScience、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有关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文章。检索时间为2004年至2018年3月,纳入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综述。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226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094篇,中文文献132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①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的形成是一种级联细胞死亡程序,被称为NETosis,是一种区别于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②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参与血栓形成的起始和生长阶段;③内皮细胞的活化和Weibel-Palade小体的释放在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起着重要作用;④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作为血小板黏附聚集的支架;⑤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的凝血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防治措施以及护理方法。方法: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有妇科肿瘤患者42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肿瘤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后采取抽签分组,实验组术后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护理干预,对照组开展基础性术后护理,指标评估包括临床效果、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并发症发生数据。结果:数据汇总可知,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人数相比,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例的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间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出现(P<0.05)。结论:临床针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均会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干预,而在治疗后增加不同形式的护理干预,临床患者的预后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实施一对一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保证良好的预后效果,积极意义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放射介入化疗栓塞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与肝动脉碘油栓塞联合化疗灌注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生存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肝功能指标更低(P<0.05)。结论 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实施放射介入化疗栓塞,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同时对提高患者肝功能水平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将本次研究纳入的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肺栓塞进行分组,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并发肺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回顾分析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手术史、心脏病史等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合并肺栓塞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单因素变量引入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心脏病史以及D-二聚体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而言,该患者伴随多个肺栓塞危险因素,且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性,尤其是当患者具有合并手术史、心脏病史等情况时容易加剧肺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患者而言,当患者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D-二聚体指标出现上升时患者出现肺栓塞并发症的可能性也会显著的提升。因此,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而言,该指标的筛查能够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 要:静脉血栓塞(VTE)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异常子宫出血(AUB)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疾病有关。目前,治疗VTE的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肝素等抗凝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血栓形成,预防血栓扩散,降低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然而,这些药物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要长期治疗等。对于AUB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和全子宫切除术等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类药物、非激素类抗炎药、抗纤溶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疼痛、减少出血量、控制病情发展。然而,这些药物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需要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容易复发等。为此,本文就静脉血栓栓塞与异常子宫出血药物治疗进展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简介:目的评价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EVL)联合部分脾栓塞(PSE)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Th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Elesiver、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关于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ev—Man5.2版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项RCT包含428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1)EVL联合PSE患者根治率高于EVL组(RR=1.55,95%CI:1.27~1.06,P〈0.0001);EVL联合PSE患者再出血率较EVL组明显降低(RR=0.43,95%CI:0.26~0.72,P=0.001);EVL联合PSE患者病死率与EV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9,95%CI:0.12~1.26,P=0.12)。(2)EVL联合PSE患者血小板计数与EvL组相比明显增高(WMD=53.85,95%CI:45.72~61.98,P〈0.00001)。结论EvL联合PSE在临床疗效及改善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EVL,但由于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文献数量有限及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尚待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将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32例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88%,术后再出血率为3.13%,术后一年发生分流道狭窄闭塞率为9.38%。术后门静脉压为(2.07±0.41)kPa,明显低于术前的(3.94±0.51)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适宜功能锻炼综合护理联合那屈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下肢骨折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76)与B组(n=76)。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那屈肝素钙皮下注射,联合适宜功能锻炼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或术后2周的实验室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或术后2周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少(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或术后2周的肢体肿胀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或术后3月的生存质量明显比B组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结论:适宜功能锻炼综合护理联合那屈肝素钙皮下注射可有效减轻下肢骨折患者入院后或术后的肢体肿胀程度、降低血液黏度、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更好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查找患者在静脉留置针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采用留置针方式的患者173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患者的住院资料、临床信息,在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进而得出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方案。结果在选取的研究对象中,其产生的并发症概率为21.39%(37/173),其并发症类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液体外渗、皮下血肿发生的概率为、留置部位感染概率为、导管弯曲堵塞概率为、形成静脉血栓的概率为。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时刻注意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问题,同时,在护理及预防中,应时刻观察患者的留置状态,严格执行既行的操作规范、无菌要求,从而确保患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