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质量反馈的反思性教学在血液透析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透室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50名血液透析实习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25)实施常规临床带教,观察组(n=25)实施基于质量反馈的反思性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临床带教中应用基于质量反馈的反思性教学,可提升考核成绩以及带教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质量反馈 反思性教学 血液透析 带教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结肠水疗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盆底疾病诊疗中心,且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 5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结肠水疗治疗,治疗前、后患者均行直肠测压、盆底表面肌电图评估、 Wexner便秘量表评分治疗后 (3月、 6月 ),治疗 6月后随访统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经生物反馈联合结肠水疗治疗后功能性便秘患者盆底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3月、 6月 )患者 Wexner便秘量表评分 (13.7±2.62 vs. 7.8±3.32 vs. 5.95±1.90)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为 86.5%。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结肠水疗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及排便习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 生物反馈 结肠水疗 功能性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VNG)检查在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眩晕患者行VNG检查,对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进行鉴别诊断。结果150例患者行VNG检查,外周性眩晕患者79例(53.5%),中枢性眩晕18例(11.5%),?位置试验阳性15例(10.3%)其他原因不明的眩晕例38(24.7%)。结论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对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操作过程受检查者自身因素,药物影响及检查者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经验均可以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VNG检查 中枢性眩晕 外周性眩晕 检查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Pad视频宣教在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为病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病人的满意度,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对住院患者采用iPad视频宣教为观察组,回顾分析2011年至2012年,未对住院患者采用iPad视频宣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宣教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687,P>0.05);两组使用iPad视频宣教效果差异有显著性(t=24.184,P<0.019)。结论视频教育方式通俗易懂,易被患者接受,对促进患者康复有良好的效果,在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 标签: iPad 骨科健康教育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视频式集体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科门诊雾化患儿依从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间收入的所有门诊雾化患儿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32例患儿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后开展实验,每组中纳入66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而实验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视频式的集体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有效性。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儿科门诊雾化治疗,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时,采用视频教育模式,能够增加患儿的雾化吸入舒适度,降低患儿的治疗不适感,对于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患儿治疗效果的提高来说,都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视频式教学 儿科门诊雾化患儿 依从性护理 应用方案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在诊断定位癫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本院接诊的癫痫病患 9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查。综合分析 90例病患两种方法检查的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本组 90例病患的视频脑电图检测痫性放电检出率为 86.67%,比常规脑电图检测的 55.56%高,组间差异显著( P< 0.05)。通过视频脑电图检测发现的痫样放电同步监测到有临床发作情况的病患有 39例,明显比常规脑电图检查的 10例多,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和常规脑电图相比,视频脑电图在诊断和定位癫痫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诊断;视频脑电图;定位;癫痫

  • 标签:
  • 简介:背景:随着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医患沟通在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术前谈话是外科手术科室医患沟通的最重要部分。目的:探索多媒体视频在骨科术前谈话中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研究在骨科术前谈话中潜在的医患纠纷问题以及防范对策,从而提高医患沟通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前谈话方法。第1组(300例)为实验组,采用自制多媒体视频术前谈话;第2组(30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述讲解术前谈话。从患者及家属对谈话的配合程度、提问情况,对谈话的满意度,对谈话内容了解程度,对手术的恐惧程度和术后主动进行功能训练时间共五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前采用自制多媒体视频进行谈话沟通较传统口述讲解的可操作性强,谈话内容标准化、专业化;可以使医师与患者及家属对于患者病情、手术流程、手术风险及预后的术前沟通更加充分,使患者对骨科手术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减轻对陌生手术的恐惧感,树立术后恢复功能的信心;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和康复工作,加速疾病恢复。结论论:多媒体视频术前谈话比传统术前谈话更具优越性,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多媒体视频 骨科手术 术前谈话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视频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3年 7月 -2015年 8月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 76例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支撑喉镜下直视下行手术治疗, n=38)和观察组(视频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 n=38),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无并发症,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 5例( 13.2%)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声带损伤和咽部出血, 5例复发( 13.2%),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视频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声带小结 声带息肉 视频支撑喉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频教育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护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院内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经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25例)及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视频教育,分析两组牙周指标、口咽功能指标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牙周健康指标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口咽功能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视频教育能够提升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视频教育 慢性牙周炎 种植修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频宣教在围术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此次研究中的7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科收治的胸部手术患者,病例纳入时间2020年7月-2021年6月,70例患者经过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患者35例。对照组进行口述和宣传手册结合方式,观察组进行视频宣教,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完成率和术后预防并发症措施落实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完成率和术后预防并发症措施落实率分别为100%和97.1%,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完成率和术后预防并发症措施落实率分别为82.6%和74.3%,组间组间数据经比较后产生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进行宣教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采用视频宣教模式可将其依从性提升,有助于手术顺利实施。

  • 标签: 视频宣教 围术期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与医学视频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020.10-2021.10,选取在急诊科实习的医学实习生50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法分组,应用传统教学法的25例是对照组,应用PBL、医学视频教学的是25例是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医学教学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医学教学中联合应用PBL、医学视频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医学教学成绩,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医学教学 传统教学法 PBL 医学视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健康教育视频在慢阻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呼吸功能训练健康教育视频。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健康教育视频在慢阻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心理状态,利于病症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呼吸功能训练健康教育视频 慢阻肺 护理满意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为视频回放式教学在护理实习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2023年3月—5月在本院临床见习的34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在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见习教学中,采取教师示范-护生完成操作-操作后老师点评和总结的教学模式,见习后要求护生复习课本后书写反思日记;选择2023年7月—9月在本院临床见习的34名护理本科生为试验组,教学模式同对照组相同,但在护生完成操作的过程中,利用护生自己的手机拍摄记录自身操作过程,见习后要求护生回放观看操作视频2~3遍并书写反思日记。临床见习培训10周后,选取口腔护理和皮下注射作为操作考核项目,两组护生采取抽签方式抽取其中一项进行考核并了解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生两项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0.59%以上试验组护生对行为视频回放式教学在提高护理操作的学习兴趣、增强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提高自身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10个方面均认可,其中提高操作的记忆力、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增强操作熟练程度方面均得到100.0%护生的认可。结论:在临床护理操作见习教学中,应用行为视频回放式教学可提高护生的护理操作水平,从而提高基础护理操作见习教学效果。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行为视频回放式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针对视频教学在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传统教学和视频教学的优劣势,并结合实证数据和研究论点,我们深入探讨了视频教学在妇科临床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视频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技能操作的理解,进而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实证数据显示,在使用视频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而操作准确率和操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 标签: 视频教学,妇科临床教学,应用与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术后康复质量提升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7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反馈式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反馈式康复组在术后实施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常规康复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结果从生存质量评分、Barthel评分、MMSE评分以及FIM评分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反馈式康复组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较高。结论应充分发挥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价值,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形成其生活质量的保障。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反馈式康复护理 MMSE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在产后45d均采用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产后45d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观察2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力、阴道收缩压及随访1、3、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力、阴道收缩压力水平均明显升高,随访1、3、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对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 标签: 阴道分娩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肌力 尿失禁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康复治疗的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n=43)与参照组(n=43),参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疗法,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子宫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的改善率也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理想,对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改善性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生物反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齐拉西酮胶囊及奥氮平口服,观察组联用生物反馈疗法,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团体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团体生物反馈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对我院分娩的 90例产妇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 45例,分别对其实施单纯盆底肌锻炼和在此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夜尿次数、阴道肌电压、阴道肌张力情况均优于常规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5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 77.78%,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进行治疗,可减少不良症状,帮助产妇更好的生活,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