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8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心理组,每组选取41例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本研究将通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出院时的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情况,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比较可知,心理护理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价值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使用心里的护理方法来看护患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患者其临床护理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患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护理组中的53例患者仅使用常规化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看护,而实验护理组中的53例患者则在常规化传统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联合心里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看护。两种护理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概率(92.4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概率(71.70%),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信息方面,实验护理组患者在实施心里的护理方法之后其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提高,且患者对护理结果也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心里的护理方法来护理患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患者,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我院进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患者,对其采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以后,对该护理方法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7年 12月到 2018年 12月期间,随机对 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 n=20),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均要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针对在我院进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患者,对其采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以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使患者在术后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起始于2022年3月起始,终止于2023年3月,其间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纳入50例基础上观察组纳入余下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需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模式,分析护理之后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在通过本次护理之后,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较高并且结果具有较为显著差异性,P<0.05。相比于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对此类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实际地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8月到2022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136例,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按照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我院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根据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接受综合护理模式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小于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且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结论:按照综合护理模式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1~43岁.因不慎坠入汽油罐中,在油中浸泡并缺氧38h后入院.患者烧伤面积35%~85%TBSA,平均面积42%,以Ⅱ度为主.创面大部分表皮脱落,基底红润,渗出多,创面周围有大小不等水疱.4例均有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表现为声嘶、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昏迷,表情淡漠.呼吸36~52次/min,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呼出汽油气味.心率114~186次/min.实验室检查:Hb146~178g/L,Hct58%~62%,WBC16.2~24.0×109/L,TP42~60g/L,Alb20~36g/L,血气分析:pH7.28~7.32,PaCO24.36~4.47kPa,PaO28.2~9.0kPa,SO20.80~0.92,HCO3-16.2~19.4mmol/L.1例心肌酶增高明显,AST258U/L,LDH448U/L,CK2210U/L,HBDH408U/L,CK~MB324U/L.黑便,潜血试验(++).辅助检查提示: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诊断:(1)化学烧伤;(2)吸入性损伤;(3)汽油中毒;(4)休克.
简介:摘要:胎儿先天性畸形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结构异常或染色体异常,造成胎儿出生缺陷,明显影响了胎儿身心健康,出生人口质量下降。随着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变,使胎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并成为导致婴幼儿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胎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约占3.0%,每年出生例数在500万左右,我国胎儿畸形发生100万例左右,占4%~6%。因此降低胎儿先天性畸形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是当前计划生育重点研究问题。故正确诊断胎儿畸形,及时终止妊娠,能够实现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目的。超声是当前筛查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首选方法,二维超声操作简单、费用低,逐渐成为筛查胎儿畸形的主要措施,但受胎儿体位、产妇腹膜等因素影响,临床检出率受限。四维超声是当前新型彩超技术,能从多切面、多角度、多结构观察胎儿畸形,提高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