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胆胰液分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价值.方法:对9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胰、胆、胃消化道重建时分别采用改良Roux-en-Y吻合术、总胆管放置T型引流管和胰管内放置引流管3种胆胰液分流术治疗,同时用未行胆胰液分流术45例作对照.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胆胰液分流术91例的胰瘘发生率为2.2%(2/91),未行胆胰液分流术45例的胰瘘发生率为15.5%(7/45)(P=0.00065).应用改良Roux-en-Y吻合术6例,胰管内放置引流管26例,无1例出现胰瘘;总胆管放置T型引流管59例,2例出现胰瘘.结论:胆胰液分流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胆胰液分流术 胰腺瘘 预防 术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本研究病例66例,均患脑积水,均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分析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时,在围术期时为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复术,对于脑外伤的病情干预效果。方法:于2019年10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共计收入90例,脑外伤患者,基于临床干预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于脑外伤病情干预效果显著优化,患者生理状态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0.05);联合干预方案的开展,对于脑外伤患者的病情治疗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有效促进了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提升,降低患者植物生存概率(P<0.05);通过评价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一步证实了联合干预方案,对于优化患者生理状态改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P<0.05)。讨论;为了进一步提升脑外伤病情,干预效率,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医疗术式选择中,将早期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修补术联合使用,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干预效果提升且有效优化病理表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 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复术,对于脑外伤的病情干预效果。方法:于2019年10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共计收入90例,脑外伤患者,基于临床干预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于脑外伤病情干预效果显著优化,患者生理状态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0.05);联合干预方案的开展,对于脑外伤患者的病情治疗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有效促进了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提升,降低患者植物生存概率(P<0.05);通过评价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一步证实了联合干预方案,对于优化患者生理状态改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P<0.05)。讨论;为了进一步提升脑外伤病情,干预效率,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医疗术式选择中,将早期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修补术联合使用,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干预效果提升且有效优化病理表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 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中抽选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20例,接受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对照组患者例数为20例,接受延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预后良好概率为7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概率为35.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实验组患者预后良好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脑室分流术 颅骨缺损并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外伤治疗中,分析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25例,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与对照组(25例,择期行颅骨修补),比较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前,NIHSS评分、GCS评分比较,t值=0.266、0.171,(P=0.791、0.865>0.05),2组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GCS评分、GOS评估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可推广。

  • 标签: 脑外伤治疗 早期颅骨修补 脑室腹腔分流 NIHSS评分 GCS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培养人真皮来源淋巴管内皮细胞,研究其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及胶原酶消化包皮组织获得真皮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选Podoplanin+和Podoplanin-/CD34+细胞.所获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及RT-PCR方法检测LECs特异标志的表达,低密度脂蛋白吞噬、鼠尾胶原三维培养检测功能特点,MTT法及氚标记法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和低氧条件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人真皮细胞中CD31+,CD34+和Podoplanin+细胞所占比例分别是6.0%,4.4%和1.4%。Podoplanin+CD34+细胞在单层培养时形成内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l及吞噬DiI-Ac-LDL和三维培养微管形成功能。Podoplanin+细胞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Prox-1,Ang2和VEGFIR-3.和CD34+细胞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细胞生长曲线相似均于接种至培养板后的3~5d逐渐进入对数生长期,接种后的6—8d均进入停滞期。在缺氧环境下,氯化钴浓度为50μM和100μM时刺激细胞增殖,当浓度大于200μM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可以富集人真皮来源淋巴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尽管两者表达特异性分子标志不同,其在三维培养和缺氧条件下生长特点相似.

  • 标签: 流式细胞仪 淋巴管内皮细胞 细胞分选 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heCochraneLibrary(2014年第6期)、CBM、CNKI、VIP和WanFangData,查找有关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到2014年6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共计1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TMS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言语功能[WMD=14.36,95%CI(6.93,21.79),P=0.0002]。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刺激右侧Broadmann45区(频率为1Hz、强度为90%RMT、持续2或3周、间歇2天、每次20或30分钟)的治疗方案可能对卒中后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有远期效应。结论rTMS对脑卒中患者言语功能可能有积极作用。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有赖于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语症 脑卒中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复经颅刺激对难治型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方法将难治型分裂症随机分为四组,进行高频额叶、低频额叶、高频颞叶及低频颞叶,进行80%运动阈值,20分钟刺激时间,每日一次,20天为一疗程的重复经颅刺激,对治疗前后进行PANSS评分,对比治疗前后的疗效及各治疗组的差异。结果四组治疗前后疗效分析,高频额叶、高频颞叶及低频颞叶组对于难治型分裂症的治疗临床均有疗效,,低频额叶无显著疗效。在有效的三组里,高频额叶组与高频颞叶组疗效相似,低频颞叶组与二者有明显差异,疗效高于二者结论经颅刺激治疗难治型精神分裂症,高频额叶、低频颞叶、及高频颞叶均有效,其中高频额叶及低频颞叶的疗效优于高频颞叶,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难治型分裂症疗效
  • 简介:Ni-Mn-Ga合金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类新型智能材料。这类材料在磁场作用下能够产生大的输出应变且具有高的响应频率,有望成为新一代智能驱动与传感材料。过去二十年里,研究者们对Ni-Mn-Ga合金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作为一类新型控功能材料,人们对Ni-Mn-Ga合金的组织结构、界面特征、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等方面还缺乏深刻的认识。随着空间分辨的EBSD取向分析技术的发展,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对合金组织的晶体学取向与其形貌特征进行有效关联已成为可能。本文概述了本课题组基于EBSD取向分析技术的Ni-Mn-Ga合金晶体学表征的近期研究进展。

  • 标签: NI-MN-GA合金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马氏体转变 微观组织表征 晶体学
  • 简介:【摘要】 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核诊断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 50 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分别采用低场强核诊断与高场强核诊断,对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高场强核诊断准确率 100.0% 显著高于低场强核诊断的 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11 , P<0.05 )。高场强核诊断中,一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检出率 100.0% 显著高于低场强核诊断的 4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444 , P<0.05 )。高场强核诊断关节积液检出率 69.0% 显著高于低场强核诊断的 38.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89 , P<0.05 )。结论:高场强核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准确率、一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关节积液检出率均高于低场强核,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核磁诊断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酞普兰(缩略词CIT)联合重复经颅刺激(缩略词rTMS)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患者诊治时间介于2017年8月-2020年9月,共计抑郁症患者50例。以随机法为准,A组计入例数26,执行CIT+rTMS治疗;B组计入例数24,执行CIT单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外伤性颅脑损伤采用敏感加权成像术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将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9 月间在我院进行外伤性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 54 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检查,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为 CT 影像学检查、 MRI 、 DWI 以及 SWI 影像学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并对各种影像学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影像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 在 54 例患者中,共检测出出血灶 128 个,其中 CT 影像检出 69 个,检出率为 53.91% , MRI 检查 T1WI 检出 73 个,检出率为 57.03% , T2WI 检出 80 个,检出率为 64.06%,FLAIR 检出 91 个,检出率为 71.09% , DWI 检出 78 个,检出率为 60.94% , SWI 检出 109 个,检出率为 85.16% ; 12 例分布在颅内双侧额顶叶,占比为 22.22% , 11 例分布在颞枕叶,占比为 20.37% , 21 例分布在基地节区,占比为, 38.89% , 4 例分布在脑干,占比为 7.41% , 6 例分布在小脑,占比为 11.11% 。 结论: 采用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外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出血灶,也能够使医生准确地掌握颅脑出血灶的数量和范围,从而能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外伤性 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颅刺激这一医疗技术在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当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时间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这一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成A、B两组,对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上TMS治疗,对B组患者仅仅进行常规治疗。结果当所有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对比其运动能力评分即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即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A组的患者平均运动能力评分达到了80.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达到了85.7分,B组的患者平均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60.6分以及70.8分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TMS治疗,可以可明显的加快其自身患肢的功能恢复速度,非常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经颅磁刺激 肢体恢复
  • 简介:根据柱状晶〈001〉取向的遗传性,以柱状晶铸坯为初始材料,采用XRD与EBSD技术揭示柱状晶在热轧、冷轧及退火过程中组织及织构的演变规律,测定对应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工艺下,样品最终铁损P1.5均低于2.50W/kg,感B50均大于1.73T,最高感值达1.78T。样品中均以对磁性能有利的强{001}织构为主,对磁性能不利的g纤维织构被抑制。结果体现了利用柱状晶制备低铁损、高感无取向硅钢的优势。

  • 标签: 无取向硅钢 柱状晶 磁性能 织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刺激治疗焦虑伴随抑郁导致的郁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30例,对照组 30例,研究组予以抗失眠药物联用经颅刺激治疗,对照组予以抗失眠药物 +假刺激治疗治疗 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末进行诱发电位测定、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评分,运用 SPSS 20.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总睡眠时间、早醒延迟时间、入睡困难显著改善 (P均 <0. 05);事件相关电位( P3b)和失匹配负波( MMN)潜伏期与其治疗前相比潜伏期缩短。结论:重复经颅刺激联合抗失眠药物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相较于单纯采取抗失眠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且 PSQI评分改善相当,明显优于单纯用药,但经颅治疗不良反应更少,值得推荐,同时诱发电位 P3b和 MMN可以作为睡眠障碍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尔兹海默病是老年期常见病,是常见的痴呆类型,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而降低其生活质量。重复经颅刺激是一种新型物理治疗方式,可对神经递质、脑网络等进行调节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简述重复经颅刺激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应用进展。

  • 标签: 阿尔兹海默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治疗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70例,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提供伪刺激治疗;实验组提供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症状明显显优,P<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