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指南推荐凝是VTE的基础治疗,传统凝药物的使用疗效和安全性确切,但是存在诸多局限性。新型口服凝药物(noveloralanticoagulants,NOACs)的问世为VTE凝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我们将从临床疗效、安全性、围手术期管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面评估新型:口服凝药是否可以取代华法林用于VTE凝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口服抗凝药 心血管疾病 抗凝药物 临床疗效 凝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 核抗体( ANA ) 和核抗体谱 (ANAs) 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样本 500 份,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检测 1 组( 核抗体检测 ),检测 2 组( 核抗体谱检测 ),检测 3 组( 核抗体和核抗体谱联合检测) ,比较三组的确诊率。结果:检测 3 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检测 1 组和检测 2 组,检测 2 组的确诊率又高于检测 1 组,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ANA 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 ANAs 具有特异性高的特点,二者联合检测可以取长补短,在对 AID 患者的诊断中,可以明显提高 AID 患者的确诊率。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环瓜氨酸肽(CCP)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疑似类风湿患者180例,研究时间为2024年3月—2024年8月,对其进行ANA、CCP、RF三项测定,对比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联合检测和三项指标单一检测的价值。结果: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CCP抗体、ANA、RF单一检测(P<0.05)。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显著高于ANA、CCP抗体、RF单一检测(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开展ANA、CCP、RF联合检测,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增强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抗核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目的总结子宫肌壁妊娠超声图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例子宫肌壁妊娠患者临床、超声分型表现及手术病理检查、临床诊治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1例早期超声诊断正确,3例超声误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壁妊娠后重新对超声图像予以分型。4例子宫肌壁妊娠患者超声分型表现及临床诊治结果:(1)妊娠囊型2例,1例入院前超声显示子宫底后壁肌层内妊娠囊回声,与子宫腔不相通,与子宫内膜不相连接,妊娠囊四周肌层包绕,周边肌层内血管扩张、血流丰富,超声诊断为子宫底后壁肌壁妊娠,经甲氨蝶呤保守治疗成功。另一例术前超声显示左侧子宫腔内妊娠囊回声,胚胎存活,误诊为子宫左侧宫内妊娠,清宫手术失败后再次超声检查显示子宫下段左侧后壁肌层内妊娠囊,胚胎存活,妊娠囊内缘与子宫内膜不相连接,四周肌层包绕;剖腹探查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下段左侧后壁肌壁妊娠。(2)包块型1例,入院前超声显示子宫右侧宫角处混合回声包块,包块内缘紧贴子宫内膜,周边可见菲薄肌层包绕,包块内部及周边肌层血管扩张、血流丰富,超声误诊为子宫右侧宫角妊娠,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右侧宫角前壁肌壁妊娠。(3)破裂型1例,入院前超声显示子宫后方偏右侧混合回声包块,包块紧贴子宫右后壁,与子宫肌层关系密切,盆腔内透声差的无回声区,超声误诊为右侧输卵管异位妊娠破裂,腹腔镜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右侧后壁肌壁妊娠。3例患者明确诊断后均经临床治愈。结论子宫肌壁妊娠罕见,超声显示妊娠囊(或包块)位于子宫肌层内,与子宫腔不相通,与子宫内膜不相连接,四周由子宫肌层包绕,肌层内血管扩张、血流丰富者可提示为子宫肌�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 异位妊娠 鉴别诊断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股骨粗隆骨折日益多见,我院从1998年3月~2001年12月用加压滑动鹅头钉(Richards钉)治疗22例,取得了较佳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RICHARDS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肱骨髁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收的肱骨髁骨折35例患者,对其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治疗有效率是94.29%,随访1年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是97.14%,治疗效果较好,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07-01
  • 简介:摘要: 目前脊柱外科的许多临床治疗还是以融合为主 , 一台成功的脊柱融合术需要很多相关因素促成 , 比如 :融合的材料、融合节段的稳定性 , 融合后对脊柱整体矢状面平衡的影响等等 , 本文以本期刊出的相关论文为基础 , 对合理规范使用椎融合技术作一论述。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股骨粗隆骨折的患者分为三组,分别行DHS内固定、Gamma钉内固定和PFN内固定,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PFN组和Gamma钉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都优于DHS组;PFN组优良率为97.22%,高于其他两组,而且无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以创伤小、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

  • 标签: 股骨粗隆间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问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03例股骨转子骨折的手术治疗结果做一回顾性分析。根据AO分型,分别采用多针(空心加压螺钉、Ender钉)、动力髋螺钉、钢板螺钉(解剖钢板、鹅头钉)、股骨近端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103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2例患者骨折愈合后15个月出现股骨头坏死,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内翻。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45分者有89例,总优良率为86.4%。结论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损伤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转子间 骨折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以135°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87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52例,女35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47.0±19.5)岁;左侧42例,右侧45例。致伤原因:摔伤19例,交通伤48例,重物砸伤14例,其他伤6例。

  • 标签: 135°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平均年龄 骨折患者 DH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骨折(股骨粗隆骨折)是股骨颈基底部髋关节囊线以下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一半。 PFNA 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旋转力能力强等特点 ,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股骨转子间骨折 特点 微创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门诊诊办服务模式下,融入人文关怀护理的作用。方法:在门诊护士中开展人文关怀的理论学习,规范服务用语,进行礼仪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和完善门诊护理工作的管理。结果:提高了患者就诊满意度。结论:在门诊诊办工作模式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就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门诊 诊间办 人文关怀
  • 简介:背景: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治疗腰椎疾病,有近20%不能达到有效的融合,出现治疗后疼痛、椎间隙塌陷、迟发性后凸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目的:进一步验证兔腰椎前柱结构切除后髓核组织对椎体植骨融合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在L3盘水平剥离前纵韧带,使其与L3盘前缘形成间隙,植入同种异体髂骨。②切除1/3盘组织+植骨组切除L3前1/3盘组织,终板植入同种异体髂骨,缝合同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③切除1/3盘组织+内固定组在切除1/3盘组织+植骨组的基础上行前柱的内固定。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定: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治疗后12周融合节段垂直拉伸力明显优于其他2组,能够承受更强的外界拉伸力。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切除1/3盘组织+植骨组12周植入骨块吸收,椎间隙无新生骨长入;切除1/3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椎有连续骨桥形成;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完全骨性融合。组织学观察:切除1/3盘组织+植骨组12周未见骨组织生成;切除1/3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少量的成熟骨小梁及成骨细胞;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大量成熟骨小梁及骨细胞,重塑后的板状骨及哈弗氏结构。结果证实腰椎前柱的稳定性对椎体植骨融合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切除前1/3盘组织后,游离的盘、髓核物质影响了植入骨融合,有效地恢复前柱稳定性能够促进椎体植骨融合,但仍不能达到有效融合。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脊柱 腰椎 椎间盘 椎间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加转子固定在高龄转子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114例高龄转子骨折的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均给予其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联合转子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62-117min,平均72.13±1.15min,术中输血量为10-700mL,平均311.57±14.26mL。术后患者均为Ⅰ期愈合。平均的下地时间为8.25±2.07天,平均时间住院时间24.37±1.25天。无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性疾病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5.12±1.02个月。以髋关节Harris评分为主要依据,优良率为92.98%(106/114)。结论对高龄转子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加转子固定治疗,患者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 标签: 骨水泥 股骨头置换 转子间固定 高龄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椎孔镜手术联合推拿治疗后,残留神经的疼痛疗效情况。方法随机非盲法选择患者共计68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其中34例为对照组选择椎孔镜手术联合甲钴胺药物进行治疗,另34例是观察组,行椎孔镜手术联合推拿展开治疗,对患者在术后残留神经疼痛的疗效进行探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天和15天,两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对照组的改善得分明显比观察组更高,说明患者疼痛相较于观察组更严重,差异显著(P<0.05)。在肌力和麻木改善情况上,观察组的改善有效率为93%(32/34),明显比对照组的83%(28/34)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椎孔镜术后进行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能够较好的降低术后残留神经疼痛的程度,患者下肢麻木和肌力改变情况有较好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手术 推拿 残留神经 疼痛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