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双膝关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接受双膝关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的HSS评分优良率为91.7%(55/60);患者术后的HS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双膝关置换治疗时,为其提供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让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 标签: 双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
  • 简介:摘 要:本文通过36例40膝,其中,男性12例,女性24例的临床资料论述双膝关置换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第一部分对康复护理做了概括论述,第二部分阐述临床资料,在此基础上论述双膝关置换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最后一部分论述自己对这40膝盖康复护理的体会,以期对双膝关置换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膝关置换患者膝关功能影响。方法2016年7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膝关置换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围护理,观察组40例,安排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结果末次随访,观察组HSS评分、100m步行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跛足、拄拐、跌倒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有助于改善膝关置换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置换治疗老年晚期膝关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38例,对其进行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功能恢复、活动度、疼痛值为(12.09±0.97)(13.98±1.02)(24.86±1.27),治疗后1年功能恢复、活动度、疼痛值(18.07±0.99)(16.93±1.04)(18.03±1.19),治疗后2年功能恢复、活动度、疼痛值(21.36±0.93)(18.01±1.02)(15.99±1.05),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膝关置换治疗老年晚期膝关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在术后进行康复锻炼是关键点,能够改善患者的膝关功能。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膝关置换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45例采用膝关置换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的病例均来自于我院,病例采集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的膝关功能(HSS)评分、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随访6个月后,患者疼痛评分下降明显,膝关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拟施行人工膝关置换60例,通过对患者及家属在术前组织学习有关手术知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疼痛管理、积极进行并发症预防、早期介入康复训练。结果60例患者术前情绪稳定,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术前准备和术前学习,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全膝置换 护理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置换手术要点及术后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行人工膝关置换的6例膝关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美国的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术前平均分为41分,最后随访时平均分为87.7分。优良率达83.3%。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膝能完全伸直,肌力及稳定性均有所增加,所有患者均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膝关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膝关置换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疗效可靠,手术技术要求高,术前熟悉器械、仔细测量、术后预防并发症及正确的康复锻炼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在我院行人工膝关置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疼痛的原因展开多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4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NRS评分进行对比,分别非疼痛组和疼痛组。结果:开展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患者疼痛的原因主要有术后髌骨运动轨迹不良、膝关僵硬、关节不稳、膝关感染。结论:对实施人工膝关置换的患者来说,应当规范手术操作,对原有手术进行优化,做好术前、中和术后管理,对每个细节加强关注把握,加强护理干预,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疼痛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原因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膝关置换(TKA)已成为近年来治疗各种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强直或屈曲挛缩等疾病的有效手段1。为了提高对人工膝关置换后康复指导的效果,加快和促进膝关功能的恢复。方法对20例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置换,针对不同问题,因人而异,,协助鼓励病人功能锻炼。观察患者膝关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膝关活动正常,2例患者在膝关活动度大时有轻度疼痛感,经积极锻炼股四头肌,疗效改善。结果出院时及3个月后复查优良率达97.3%。结论膝关置换后行有计划的康复指导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人工 膝关节置换 术后 功能重建 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髁置换膝关置换手术方法的不同之处,将两种手术方法疗效进行对比。方法:以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患有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单髁置换治疗组为Ha组,膝关置换治疗组为Hy组,两组患者人数各占4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单髁置换膝关置换的治疗结果来看,两组患者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无较大差异,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单髁置换患者出血量少于膝关置换,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恢复期间,两组患者虽治疗方法不一,但术后患者膝关功能、各项评分基本大致相同。结论:单髁置换相比于传统式膝关置换医疗效果较优,单髁置换对患者的创伤明显低于膝关置换,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康复。

  • 标签: 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僵硬患者行膝关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膝关僵硬患者分组(各组40例)探究,对照组行微创膝关置换,观察组行单踝置换,对比两组膝关协会评分(KSS)评分、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短卷(AIMS2-SF)评分。结果:术前,两组KSS评分、AIMS2-SF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组KSS评分、AIMS2-S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膝关置换可显著提高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可推广。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僵硬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膝关置换护理及康复训练经验。方法2013年至2017年对15例膝关置换治疗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结果术后7天下床活动者6例,术后9天下床活动者4例,术后10~12天下床活动者5例。结论膝关置换护理和康复训练是否得当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关节活动度锻炼及股四头肌、绳肌增强锻炼。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定制三维(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实施人工膝关置换(TKA)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初次单侧TK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10例(3D组),传统TKA10例(常规组)。纳入标准: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的或传统的初次行单侧TKA患者,获完整随访者。排除标准:骨缺损较大需垫片或延长杆的患者,既往有膝关手术史,严重的膝内外翻畸形和屈曲挛缩畸形,随访时间〈5个月者。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出血量(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截骨时间、术后2周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评分、膝关活动范围(ROM)、髋-膝-踝角(HKA)、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FC)、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TC)、矢状面股骨组件角(LFC)、矢状面胫骨组件角(LTC)与理想状态值的偏差。年龄、手术截骨时间、HSS评分、ROM、HKA角偏差、FFC角偏差、FTC角偏差、LFC角偏差及LTC角偏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和侧别的比较采用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卡方检验;出血量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3D组和常规组的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368ml和517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4,P〈0.05);3D组和常规组的手术截骨时间分别为(35.7±2.2)min和(52.8±2.8)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9,P〈0.05);3D组HKA角平均偏差(0.76±0.21)°、FFC角平均偏差(0.36±0.10)°、FTC角平均偏差(0.14±0.01)°、LFC角平均偏差(4.13±0.70)°、LTC角平均偏差(0.51±0.11)°,均小于常规组[分别为(2.71±0.73)°、(1.38±0.54)°、(1.23±0.82)°、(9.56±1.22)°、(0.96±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组的膝关ROM(109.7±5.8)°和HSS膝关评分(86.8±5.6)分,与常规组[分�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打印 三维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膝关置换后6h关节腔动态出血量,明确其出血规律及其影响。方法选取105例膝关置换患者,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64.9±8.2)岁。在伸膝状态下动态观测术后6h内的引流量,测定引流液成分,并统计24h引流量。结果术后1h出血量最多,随后以每小时递减一半的速度降低。引流液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浓度由3h内接近血浓度,转而逐渐降低,其中术后24h内关节腔引流量为(808.8±286.7)ml。结论置换关节腔显性失血主要发生于术后3h内,术后6h后引流量显著减少,引流时限6h可预防关节积血的危害。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引流术 红细胞 血红蛋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