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性护理对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164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组(采用风险管理性护理),对两组进行研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及两组患者知识问卷得分情况。结果风险管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8.54%)明显低于常规组(28.05)(P<0.05);风险管理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常规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血栓史、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风险管理组的得分(95.65±4.72)明显高于常规组(84.33±4.68)(P<0.05)。结论风险管理性护理可以减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对疾病掌握程度,使其了解正确护理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氯吡格雷与依诺肝素预防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60例择期腰椎手术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n=30)和依诺肝素组(B组,n=30)。分别于术后6h和12h开始口服氯吡格雷和注射依诺肝素;均于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停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检测血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术后记录48h引流量,术后7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下肢DVT形成和肺栓塞发生。A组术后48h的引流量,术后7d肌肉静脉血栓发生率及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较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无切口周围血肿、消化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预防腰椎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效果与依诺肝素相当,且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气化痰通络方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0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补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各项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对抗血栓形成,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骨折术后采用护理干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45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350例,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22.6%),治疗组患者下床时间(2.1±0.5)d、住院时间(1.4±0.4)周明显短于对照组(2.7±0.3)d、(2.6±0.1)d。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7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预防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后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为20%,研究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常规组发生率为30%,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预防和全程护理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实施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75例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75例开展针对性护理,比较满意度、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4.67%,高于对照组8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9.33%、6.67%,低于对照组21.33%、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用于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护理中,降低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针对性护理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62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1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经过分析,(1)观察组患者术后共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6.5%),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8例(2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髋关节疼痛改善28人(90.3%),对照组患者疼痛改善21人(67.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巩固患者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预防处理,惯出增加低分子肝素预防处理,观察两组术后静脉血管性疾病发生情况及出血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减少静脉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并控制产后出血,预防危险情况,预防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特将2016年2月—2017年10月自愿来我院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74例患者,依照患者本人的护理意愿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37例患者施行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形成,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未实行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37患者经常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发生率为18.91%;观察组患者37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为2.70%;在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上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于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了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了本院12例接受骨折术治疗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患有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有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16.67%,对照组患有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83.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66.67%,两次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患有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值得临床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对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及单纯纤溶酶治疗。在治疗后检测白介素(IL)-1、内皮素(ET-1)、IL-6、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D-D二聚体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介素(IL)—1、内皮素(ET-1)、IL-6、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D-D二聚体等各项指标检测上,两种治疗方法,都取得很大疗效,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纤溶酶治疗的效果,这说明将西药与活血化淤方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