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对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下肢静脉发生率、总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的形成情况,分析其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120例老年肿瘤患者,分析PICC置管后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发生风险高于男性,穿刺静脉、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是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操作中应尽量选择贵要静脉进行穿刺,密切监测保持FIB水平<4g/L,以降低PICC置管术后静脉的风险。

  • 标签: 老年 肿瘤化疗 PICC置管术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性护理对ICU患者深静脉发生风险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164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组(采用风险管理性护理),对两组进行研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深静脉发生及两组患者知识问卷得分情况。结果风险管理组深静脉发生率(8.54%)明显低于常规组(28.05)(P<0.05);风险管理组静脉发生原因主要与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常规组静脉发生原因主要与血栓史、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风险管理组的得分(95.65±4.72)明显高于常规组(84.33±4.68)(P<0.05)。结论风险管理性护理可以减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深静脉的形成,提高患者对疾病掌握程度,使其了解正确护理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ICU患者 Ⅱ型呼吸衰竭 风险管理性护理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早期活动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静脉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7天研究组静脉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早期活动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形成,改善预后。

  • 标签: 早期活动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氯吡格雷与依诺肝素预防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60例择期腰椎手术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n=30)和依诺肝素组(B组,n=30)。分别于术后6h和12h开始口服氯吡格雷和注射依诺肝素;均于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停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检测血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术后记录48h引流量,术后7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下肢DVT形成和肺栓塞发生。A组术后48h的引流量,术后7d肌肉静脉发生率及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较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无切口周围血肿、消化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预防腰椎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效果与依诺肝素相当,且安全有效。

  • 标签: 氯吡格雷 依诺肝素 深静脉血栓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气化痰通络方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0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补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发生率、各项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对抗血栓形成,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补气化痰通络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骨折术后采用护理干预预防深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45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350例,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深静脉发生率、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深静脉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22.6%),治疗组患者下床时间(2.1±0.5)d、住院时间(1.4±0.4)周明显短于对照组(2.7±0.3)d、(2.6±0.1)d。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手术 术后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7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预防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后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常规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率为20%,研究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常规组发生率为30%,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预防和全程护理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对其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实施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75例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75例开展针对性护理,比较满意度、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4.67%,高于对照组8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9.33%、6.67%,低于对照组21.33%、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用于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护理中,降低了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针对性护理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脑血管意外又称为脑卒中,根据疾病形式分为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因脑组织受到出血或缺血引起的损伤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在治疗及后期康复过程中,患者卧床时间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活动减少、血液粘滞度的改变等均有可能造成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阻碍下肢血流,引起下肢缺血性坏死、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康复护理的介入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下肢深静脉的形成。本文中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效果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康复护理 早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责任制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36例下肢骨折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18例)仅采用常规护理,而对照组(11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护理后,以深静脉形成率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产生深静脉的例数低,且满意度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病患的深静脉的生成,促进病患的有效康复,缓解了医患关系,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62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1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经过分析,(1)观察组患者术后共发生下肢静脉2例(6.5%),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8例(2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髋关节疼痛改善28人(90.3%),对照组患者疼痛改善21人(67.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发病率,巩固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两组患者均行全关节置换术措施,对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形成对其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术经系统性护理干预后DVT发生率高。结论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形成得到有效预防。

  • 标签: 护理干预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预防处理,惯出增加低分子肝素预防处理,观察两组术后静脉管性疾病发生情况及出血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减少静脉管性疾病的发生,并控制产后出血,预防危险情况,预防价值较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高危因素剖宫产术 静脉血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特将2016年2月—2017年10月自愿来我院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74例患者,依照患者本人的护理意愿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37例患者施行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形成,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未实行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下肢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37患者经常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形成7例,发生率为18.91%;观察组患者37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形成1例,发生率为2.70%;在下肢静脉发生率比较上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发生率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术 常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SF-36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行THA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11比例分为参照组(n=71,采用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71,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深静脉发生率与参照组深静脉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深静脉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护理方案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了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了本院12例接受骨折术治疗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患有深静脉的几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有深静脉的几率为16.67%,对照组患有深静脉的几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83.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66.67%,两次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患有深静脉的几率,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下肢骨折术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的形成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患者5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及单纯纤溶酶治疗。在治疗后检测白介素(IL)-1、内皮素(ET-1)、IL-6、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D-D二聚体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介素(IL)—1、内皮素(ET-1)、IL-6、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D-D二聚体等各项指标检测上,两种治疗方法,都取得很大疗效,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纤溶酶治疗的效果,这说明将西药与活血化淤方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开来。

  • 标签: 活血化瘀方 纤溶酶治疗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对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用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护理后的下肢静脉等并发症及满意度高低比较。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6.00%(24/25)比对照组76.00%(19/25)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等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满意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术后深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4例采取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下肢症状(疼痛、肿胀、皮肤温度)评分、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明显少于甲组,但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下肢症状,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针对性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