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临床医案,即选取120例因创伤骨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加行疼痛护理干预。得出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疼痛护理干预过的观察组病患感受到的疼痛等级更低,康复更快,满意度更高,镇痛药物使用量最低。结论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护理干预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 病痛护理 干预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事件对焦虑患者造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在普通大学生中筛选出在创伤事件发生前具有较高焦虑水平的个体,确定1位学生为此次研究的被试。通过访谈法了解该被试在创伤发生前的焦虑情况及创伤事件之后被试的情况。结果创伤事件发生之后被试的生理、认知、情绪、行为层面的变化。结论创伤事件对患者本来焦虑在表面上起到了缓解,症状减少。但创伤事件对被试造成的消极影响持续,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

  • 标签: 焦虑 创伤 影响 访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102例MI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PTG得分为(66.54±12.60)分,其中85.29%的患者处于中、低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TG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P<0.01)。结论大部分MI患者的PTG处于中、低等水平,护理人员可通过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来促进其PTG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心肌梗死 创伤后成长 疾病不确定感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损伤控制外科的相关理论及适应症范围,设计研究对于严重腹部创伤的围手术期护理,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严重腹部创伤的护理流程。方法对应行损害控制手术方案的患者,按照损伤控制手术原则制定围手术期各治疗阶段的护理流程。结论实践证明,对损伤控制手术患者针对各个阶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强监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正确的护理措施为损伤控制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标签: 腹部创伤 损伤控制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生脉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注入生脉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及对照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平均动脉压变化。结果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效果较好。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持续静脉泵入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46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观察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患者血压会显著升高,除与药物相关外,还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本身相关。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血压变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休克患者40例,对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经抢救及时,求治得当,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结论根据休克的危重程度,病情变化和休克各期的特点,做好病情观察监测和护理措施,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外科休克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 简介:(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安徽铜陵244000)摘要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烧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局部的变化可分为四度。烧伤时可见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随着组织毛细血管功能障碍的加重缺氧血症(anoxemia)也增重。临床经验证明,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本文通过对重度烧伤后创伤面的深度评估患者休克期时的补液量,分析不同的皮肤烧伤面积及烧伤程度其补液量的影响。

  • 标签: 皮肤烧伤面,烧伤深度,休克期补液。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26-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折患者疼痛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创伤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创伤骨折 疼痛评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肝脏创伤患者30例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治愈24例,好转4例,死亡2例。结论对肝脏创伤患者做好及时有效的围术期护理为成功救治提供重要的保障。

  • 标签: 肝脏创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6年5月间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血性贫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计算结果均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的方式在自身免疫血性患者中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方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三洗红细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方法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6例,入院后每1次/2h测量空腹血糖,3次测量值平均后作为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同时入院后24h内给予患者行颅脑MRI检查,计算脑梗死面积(cm2)。依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依据患者平均血糖值分为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分析不同卒中患者血糖值以及脑梗死面积差别。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入院后血糖值与脑梗死面积相关。结果入院后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脑梗死面积为(12.48±3.74)cm2比(24.91±4.69)cm2,t=3.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梗死组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23.94±3.69)mmol/L比(17.31±4.85)mmol/L比(7.56±2.85)mmol/L,F=3.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入院后6h空腹平均血糖值与脑梗死体积呈直线相关(r=0.859,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关系密切。

  • 标签: 空腹血糖 脑梗死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TCD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方面的诊断准确。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患者分别采用TCD与CAT检查,根据二者检查结果对比确定TCD诊断准确。结果TCD的诊断准确率在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准确,同时能够有效弥补部分CAT检查的不足。结论TCD检查能够较好地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病情。

  • 标签: TCD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狭窄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悬浮红细胞输注和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浆置换两种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以来收治的自身免疫血性贫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输血前后血液中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胆红素含量以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率。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四种血液成分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不良率差别不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医治自身免疫血性贫血有很好的疗效,且少有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悬浮红细胞输注 洗涤红细胞输注 血浆置换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休克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意义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8例休克患者采用PICC置管术,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通过PICC置管58例休克患者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救治,置管时间14天~1个月。结论PICC在休克患者静脉输液和抢救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关键是保证了导管成功置入和长时间安全留置。

  • 标签: PICC 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手足创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74例手足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率为94.59%,对照组为70.27%,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30%,对照组为72.97%,相对比,P<0.05。结论给予手足创伤患者舒适护理,疗效较佳,值得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手足创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我院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受创护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应激障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和PCL-C评分进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CL-C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减少不良情况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事件创伤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心理持续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突发事件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心理状态均得以显著改善。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心理持续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评分(36.69±3.82)分<(47.15±4.22)分相对更低,而患者的自我心理弹性评分(39.61±3.72)分>(34.04±2.68)分及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3.62%>76.60%)相对更高(P<0.05)。结论突发事件创伤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心理持续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有效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而修复其身心健康,促进其良好恢复。

  • 标签: 突发事件 心理创伤 心理持续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