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生脉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注入生脉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及对照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平均动脉压变化。结果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效果较好。
简介:(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安徽铜陵244000)摘要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烧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局部的变化可分为四度。烧伤时可见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随着组织毛细血管功能障碍的加重缺氧血症(anoxemia)也增重。临床经验证明,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本文通过对重度烧伤后创伤面的深度评估患者在休克期时的补液量,分析不同的皮肤烧伤面积及烧伤程度其补液量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6年5月间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计算结果均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的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患者中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6例,入院后每1次/2h测量空腹血糖,3次测量值平均后作为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同时入院后24h内给予患者行颅脑MRI检查,计算脑梗死面积(cm2)。依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依据患者平均血糖值分为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分析不同卒中患者血糖值以及脑梗死面积差别。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后血糖值与脑梗死面积相关性。结果入院后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脑梗死面积为(12.48±3.74)cm2比(24.91±4.69)cm2,t=3.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梗死组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23.94±3.69)mmol/L比(17.31±4.85)mmol/L比(7.56±2.85)mmol/L,F=3.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后6h空腹平均血糖值与脑梗死体积呈直线相关(r=0.859,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关系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悬浮红细胞输注和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浆置换两种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以来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输血前后血液中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胆红素含量以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率。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四种血液成分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不良率差别不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医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很好的疗效,且少有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事件创伤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心理持续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突发事件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心理状态均得以显著改善。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心理持续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评分(36.69±3.82)分<(47.15±4.22)分相对更低,而患者的自我心理弹性评分(39.61±3.72)分>(34.04±2.68)分及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3.62%>76.60%)相对更高(P<0.05)。结论突发事件创伤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心理持续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有效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而修复其身心健康,促进其良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