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子宫异常出血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特点和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科使用宫腔镜诊治的6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最佳时机行宫腔镜检查,并在宫腔镜直视下将刮宫所得标本行病理检查,对症积极治疗。结果宫腔镜诊疗总用时为9~46min,平均诊疗用时(23.8±0.4)min;术中失血2~32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1±0.7)mL。经宫腔镜检查诊断出病变54例,检出率最高的为子宫内膜息肉(26.7%),P<0.05,其他检出率较高的病变类型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节育器嵌顿,检查显示内膜增生的患者在刮宫术后予以孕激素治疗,均回归正常。宫腔镜检查内膜息肉与病理检查相符率87.5%,其余均100%相符,总准确度为96.7%。全组患者诊疗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术后5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月经正常,证实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宫腔镜用于子宫异常出血诊疗用时短、安全度高、准确性良好,值得在临床检查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动脉期的时间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等一系列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肝动脉期的规律。方法对60名胸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获得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固定强化时的药物浓度、注射速度和注射剂量。对其中30例固定动脉延迟时间25秒,扫描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的平均CT值,分析CT值变化与各生理因素的相关关系;对另外30例在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固定CT值120HU为激发扫描预定值,研究达到此值时的时间与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之后将结果在单排螺旋CT机上使用,经过100例实验证明其结论的实用性。结果固定时间扫描组CT值最小值为70.70HU,最大值为275.00HU,平均值为189.69HU,标准差为46.54HU。男性平均168.22HU,女性平均211.17HU。与CT值变化相关的变量有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动脉期时间相关的变量有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身高无明显相关(P>0.05)。经过100例验证,准确率100%,成功率为100%。结论肝脏动脉期为(23.25±10.88)s,与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有关,体质量越大,时间就越长。利用时间—体质量公式和时间—体质量指数公式可以求出肝动脉期时间。使用CT的激发扫描功能控制曝光时间能得到更准确的肝动脉期时间。
简介:摘要白花丹多生于气候炎热的地区,常见于阴湿的沟边或村边路旁的旷地。国内主产自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重庆、西昌)等。民间应用广泛,现代对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简介:摘要目的为寰枢椎内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正常成人头颈部标本25具,观测其主要韧带长度、宽度和厚度。测量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的寰椎侧块宽度、长度以及厚度;枢椎椎弓根宽度、长度以及厚度。结果翼状韧带长约(10.28~12.30)mm,齿突起点处宽6.90mm,厚为6.90mm;寰椎十字韧带长19.68~21.90mm,厚2.02mm(中央部),高8.48-11.30mm(中央部)。寰椎侧块的宽度(15.46±1.18)mm,厚度(17.22±0.94)mm,高度(14.08±1.92)mm;椎弓根高度(mm)左侧8.48±0.68(7.47~11.09)右侧8.48±0.68,椎弓根宽度(mm)左侧7.28±1.26右侧7.42±1.16。结论经后弓侧块螺钉在冠状面上保持垂直进钉,矢状面上螺钉头端朝向头侧倾斜约5°,可基本保证置钉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45例肿瘤患者,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所选取患者采用PICC护理前后的临床指标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护理效果评价所选取患者经过效果评价,其中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护理前后指标对比护理前患者感染12例,感染率为26.67%,护理后患者感染3例,感染率为6.67%。采用PICC护理之后患者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疾病患者进行PICC护理的时候,其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护理效果显著,而且还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并发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在所有神经营养因子中,进行了最透彻研究,发现最早的是神经生长因子(NGF),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NGF,mNGF)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普遍,对其进行的研究有重要临床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就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