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对比不同临床护理模式对糖尿病神经炎患者的护理可行性。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并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的糖尿病神经炎患者30例作为常规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并行循证护理的糖尿病神经炎患者30例作为循证组;对比两组护理的可行性。护理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平均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糖尿病神经炎患者循证护理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评价分析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联合药物在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双盲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药物联合CRT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胸比、BNP、LVEDD、LVEF、LVESD、QRS波宽度等指标比较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T联合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效果显著,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驱黄Ⅱ方与黄疸茵陈颗粒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为优化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黄疸茵陈颗粒与驱黄Ⅱ方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运用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当F值>F0.05时认为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黄疸茵陈颗粒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与使用驱黄Ⅱ方在治愈时间与继发感染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合理用药与减少不良反应上具有明显优势,黄疸茵陈颗粒可全面替代驱黄Ⅱ方在新生儿黄疸上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门诊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200例患者。甲组患者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而乙组不放环。总结甲组患者节育器的续用率,比较甲乙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甲组患者节育器的续用率为98.0%,甲乙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月经情况间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是可行的,且具有很高的续用率,并不会增加出血、月经恢复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结合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克氏针结合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常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较实验组患者明显较差,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入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术后的并发症状明显低于常规组;身体的关节痛程度以及关节屈曲的范围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组间相较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的关节屈伸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克氏针结合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成效,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关节屈伸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经内环口下方微小切口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采用经内环口下方微小切口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效果。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患儿的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一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环口下方微小切口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切口手术,患儿的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LAC4基因用于21三体综合征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及SNP候选位点。方法选择在潍坊市人民医院产前检查的7~16周正常单胎妊娠妇女30例为孕妇组,健康查体非妊娠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LAC4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PLAC4基因候选SNP位点的杂合度。结果PLAC4基因mRNA仅在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中检测到,浓度中位数为7.862×103copy/ml,对照组中未检测到,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PLAC4基因上3个SNP位点(rs4818219,rs8130833和rs59066201)的杂合度高于20%,分别为33.9%,25.5%,42%。结论PLAC4基因mRNA是21三体综合征产前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PLAC4基因上3个SNP位点(rs4818219,rs8130833和rs59066201)可作为21三体综合征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候选位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参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参照组和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5.37±2.20)枚和(21.89±2.63)枚,观察组明显多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参照组患者术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复发率为17.50%,观察组分别为5.00%和2.50%,观察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效果确切,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皮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并进行治疗的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应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脱敏原的检测后,再使用该仪器进行脱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有效率为76.52%,且将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的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后,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性皮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注药应用于孕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足月妊娠正常分娩的初产妇670例,根据是否进行分娩镇痛及在产程不同时段开始实施分娩镇痛时机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Q组为潜伏期组,实施镇痛例数为235例;H组为活跃期组,实施镇痛例数为225例;D组为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例数为210例。观察并记录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各产程时间、最终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新生儿5分钟内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对产妇的不良影响等。结果(1)镇痛效果比较Q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D组P<0.05,与H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Bromage评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最终分娩方式比较Q组与H组阴道分娩率高于D组,而剖宫产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催产素使用率Q组催产素使用率高于D组(P<0.05),但与H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各产程时间比较Q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D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与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三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5min内阿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胎心异常、低血压、呼吸抑制、产后尿潴留等三组均未见发生。皮肤瘙痒Q组与H组均有3%~5%的发生率,而恶心呕吐Q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注药应用于孕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缩短潜伏期和活跃期,对产程影响轻微,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不增加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影响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只要熟练掌握实施时机,在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最终使全产程无痛也是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钬激光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下端囊肿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1例儿童输尿管下端囊肿采用钬激光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经膀胱镜或输尿管镜途径下使用钬激光技术烧灼囊肿壁,解除梗阻,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平均时间为约30min,术后无返流、感染。1例男童由于插入膀胱镜困难,改用经软输尿管镜途径,同样能满意操作。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6-12月随访,无返流、感染,经B超、IVP和排尿性膀胱造影检查未有囊肿复发,无输尿管返流,无输尿管下端扩张。结论熟炼掌握操作技术,采用钬激光治疗小儿输尿管下端囊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