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术中患者体位及路径图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个患者利用PHILIPSAluraXperFD20进行脑动脉正侧位和旋转DSA造影,在三维工作站利用三维重建和路径图等功能对采集图像进行处理并分析。结果常规血管造影中34例阳性,11例疑似者进行旋转造影后明确。45例患者均进行动脉瘤栓塞,共栓塞47个,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术中,使用三维旋转造影成像技术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并使术者明确动脉瘤形态,瘤颈大小和相关供血动脉;使用路径图技术为术者在栓塞治疗过程中提供了清晰的实时影像;有3例患者使用三维重建后,发现DSA系统无法达到工作机位,经过旋转头颅改变术中体位,工作角度显示清晰,手术顺利完成。结论三维旋转造影成像技术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路径图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个别特殊病例在术中改变体位能更方便手术操作。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导尿管不慎拔动对患儿膀胱颈部的损伤。方法50例患儿按入院时间段分成2组(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尿管固定方法为将尿管固定在阴阜上方与耻骨联合之间,对留置导尿管进行固定;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固定方法为男性患儿固定在阴茎两侧,女性患儿固定在阴埠及两侧大腿1。观察尿管滑出导致血尿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尿管滑出导致血尿情况较对照组少,留置导尿的效率明显提高,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尿管固定方法在儿童留置导尿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留置导尿的效率,减少了不慎拔管对膀胱颈部的损伤,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减少了并发症。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及颅内浸犯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发现颅内肿块及颅底破坏或颅底自然骨性孔道扩大,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均经活检病理证实并部分行放疗后病灶明显缩小,其中有17例做过CT栓查。结果MRI全部发现颅底或颅内病变,并做出正确诊断,表现为颅内软组织块影,并有明显强化,且同鼻咽部肿块相连,咽周脂肪垫消失,有的伴有颅骨变形与破坏。1例咽顶部有原发病灶,1例病灶在咽隐窝旁,16例同侧乳突均有炎症,4例肿瘤向外侧侵犯冀腭窝,6例向上侵犯同侧海绵窦,仅1例侵犯软腭,有2例肿瘤侵犯大部分颅底骨质。1例侵犯枢堆(咽顶部原发病灶)。结论MRI是诊断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的首选方法,鼻咽部的解剖比较复杂,熟练堂握鼻咽部的解剖及其各腔间隙,颅底自然通道及其在MRT上的表现是了解鼻咽的临床及影像的关键。MRI能较早的显示鼻咽癌,更准确的显示其部位、大小、范围、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肿大,对肿瘤分期、放疗计划的拟订关系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部手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6例OSAHS患者,在术前对其实施临床诊断,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对其手术疗效进行总结。结果46例OSAHS患者,在实施有效的手术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和治疗前患者的AHI和SaO2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鼻部手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促进患者病症的早日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比较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进行显微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入住我院诊断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并进行诊断的患者80例,经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的开颅组以及采用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的血管组,各40例,通过GOS对患者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手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进行记录,通过mRS量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并进行并发症统计。结果通过对两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后,血管组患者的良好率为95%,开颅组患者的良好率为90%,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的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手术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管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相对于开颅组较低,开颅组的随访24个月mRS的评分相对于血管组较低(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施行显微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两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通过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相对较好,短期预后较好,长期预后较差,所以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口咽通气管经口置胃管与经鼻置胃管不同途径置胃管方法洗胃的效果观察。方法根据发病时间及年龄将8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鼻饲管经鼻置管洗胃;观察组40例,采用经口咽通气管置胃管洗胃。观察两组完成洗胃所需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胃管堵塞率和插管所导致黏膜损伤及置管后SpO2下降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口咽通气管置胃管组完成洗胃所需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胃管堵塞率和插管所导致黏膜及置管后SpO2下降程度均优于经鼻置胃管洗胃组(P<0.01)。结论婴幼儿经口咽通气管置胃管洗胃可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节省洗胃时间,减轻或避免了经鼻置胃管的诸多并发症,操作安全、快捷,清洁度高,更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