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损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影响。方法200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合并内侧皮质损伤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手术方法:DHS钉30例,防旋钉+DHS钉46例,PFNA8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6例。按术中股骨内侧皮质损伤有无修复分为2组:未复位组64例,修复组26例。比较2组术后颈干角丢失度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结果90例患者随访时间10-12月,平均11.6月。复位组在术后颈干角丢失的度数、骨折愈合的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未复位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内侧皮质损伤的修复可增加骨折的稳定性,增快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颈干角丢失度数,减少头钉切割、髋内翻发生率,改善髋关节功能。
简介:目的研究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对β-磷酸,二钙陶瓷材料(β-TCP)降解的作用。方法β-TCP在含ON的溶液中浸泡后,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的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材料表面的成分,研究ON对β-TCP降解的作用。结果SEM图片显示,β-TCP分别在含ON的tris·Cl溶液、含ON的PBS溶液中浸泡1周后,其表面出现溶蚀迹象。β-TCP在含ON的tris·Cl溶液中浸泡1周后,样品的XRD衍射曲线的衍射峰向20高角度方向略有偏移;XPS测试结果显示N1s峰的相对强度提高,Ca2p的结合能降低了1.1eV,P2p的结合能降低了0.4eV。结论SEM、XRD、XPS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ON的溶液中浸泡后,β-TCP表面发生了反应,ON能对β-TCP的降解产生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蛋白分子能通过-COO基和-NH^3+基与Ca^2+、PO4^3+离子作用,携带Ca^2+、PO4^3-离子进入溶液,或通过蛋白分子上羟基磷灰石结合位点,粘附在新生的羟基磷灰石微细晶体上进入溶液。通过这些途径,蛋白分子从材料表面“搬运”钙、磷,促进材料降解。
简介:目的探讨骺板不同部位损伤对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96只,估算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随机分组制备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及外侧边缘区损伤模型,术后不同时间从大体和组织学观察骺板发育情况。结果直径2.0mm、3.0mm和3.5mm组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33±0.42)%、(6.77±0.23)%和(9.05±0.30)%。术后骺板中央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而外侧边缘区损伤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外侧边缘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髁部发育阻滞及外翻成角畸形。组织学观察发现骺板损伤区骨桥形成,软骨细胞呈“岛状”分布,排列不规则,周围被骨桥包绕。结论骺板发育阻滞与损伤面积百分比有关,中央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短缩畸形,而外侧边缘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成角畸形及骺板横向发育阻滞骺板损伤后其损害是永久性的骺板损伤后软骨细胞修复能力有限。
简介:测定实验组(60例CPB心脏手术)、对照组(20例非CPB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各时点指标与术前比较的方差分析(x±s),组间两两比较配对t检验;进行不同氧合器、CPB时间、体重、年龄等多因素比较的方差分析.探讨CPB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红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自停CPB持续至术后3~8天.白细胞计数在停CPB时下降,术后3~8天高于术前水平.CPB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损害作用与CPB时间、手术失血量呈正相关;与病人年龄、体重、CPB温度呈负相关.不同性别、病种组免疫功能损害程度亦有一定差异.膜式氧合器组较鼓泡式氧合器组细胞免疫功能损害轻.结论:CPB的气血界面、血细胞破坏及人工管道系统均可导致血液有形成分破坏,损害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在围手术期监护中应予以重视.
简介:目的研究三种材料,材料一:β-磷酸三钙支架(β—TCP);材料二:明胶/1氐结晶度羟基磷灰石涂层-磷酸三钙支架(gel/lc—HA.β-TCP);材料三:明胶/高结晶度羟基磷灰石涂层-β-磷酸三钙(gel/he-HA-β-TCP)。三种材料的细胞毒性及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材料共培养增殖的情况。方法取兔股骨骨髓腔细胞,进行贴壁培养BMSCs。在成骨诱导液中诱导BMSCs。将诱导后的BMSCs与三种支架材料在培养板内共培养1、3、5、7、9d。采用形态学观察、MTT法及ALP检测试剂盒等方法检测材料的BMSCs细胞毒性及BMSCs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无显著差异。细胞毒性在0-1级。与细胞共培养,β-TCP组在第7.9天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检测,β-TCP组在第7、9天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l/lc—HA-β-TCP在第9天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明胶/高结晶度羟基磷灰石涂层-β-磷酸三钙支架和明胶/低结晶度羟基磷灰石涂层-β-磷酸三钙支架与BMSCs生物相容性好,适合作为支架材料负载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
简介: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能否诱导大鼠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0)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制备脊髓缺血模型,SO组仅行置管,IR组在脊髓缺血20分钟后行再灌注,TP组在脊髓缺血20分钟后再灌注,即刻经左颈总动脉一次性注射他克莫司0.5mg/kg。再灌注后7、14天采用Tarlov评分法检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SO组大鼠各时间点后肢Tarlov评分均为5分,形态学检测显示脊髓组织结构正常;IR组大鼠Tarlov评分明显降低,脊髓组织呈现出坏死、水肿、空腔形成等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TP组大鼠Tarlov评分结果显著优于IR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较IR组为轻。结论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初步证实他克莫司后处理能诱导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
简介:研究"太溪"穴位组织蛋白质特异性,探寻针刺对大鼠"太溪"穴位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和针刺组(n=6)。针刺组每日定时电针双侧"太溪"穴,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针刺。1周后切取"太溪"穴组织和非经非穴组织,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分析"太溪"穴和非穴组织、"太溪"穴组织针刺前后的双向电泳图谱。大鼠"太溪"穴组织与非经非穴组织存在8个完全差异蛋白点,针刺前后"太溪"穴组织胶图中蛋白点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可见蛋白点数量由285升至326。说明:"太溪"穴位组织较非穴位组织存在蛋白质差异性,针刺可引起"太溪"穴区组织蛋白质组发生显著变化。
简介:观察不同强度的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取35只9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加载1N组、去势加载2N组、去势加载4N组。加载组大鼠加载4周后处死,取胫骨上端松质骨进行树脂包埋,不脱钙切片。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表明:加载组大鼠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明显高于去势对照组,骨小梁分离度明显低于去势对照组。动态参数显示,去势组大鼠的骨转换明显高于去势加载组和假手术组。随着载荷的增加,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各个参数和骨的微观结构均有所改善。说明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微观结构有较大的改善,能够有效地减少骨量的丢失,减缓由于去势引起的骨质疏松的进程。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的外周作用。方法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腔内注射100gLeptin后,取胫骨平台,分别用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胫骨平台软骨中Leptin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变化。结果骨关节炎关节软骨Leptin、IGF-Ⅰ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关节软骨;Leptin并不能增加或减少骨关节炎晚期关节软骨IGF-Ⅰ的表达。结论Leptin是软骨细胞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外周调控因子,但对骨关节炎晚期关节软骨保护作用不明显。
简介:本文研究了垂体后叶素(Pit)对小鼠高频心电图(HF-ECG)Ⅱ导联QRS波群功率谱和高频成分(切迹,扭挫)的影响。结果说明,腹腔注射Pit20min后,0-80Hz频段的相对能量较注Pit前增加了39.7%(P<0.01);80-200Hz频段的相对能量降低了14.8%(P<0.05);200-300Hz频段的相对能量降低了68.9%(P<0.01);300-1000Hz频段的相对能量降低了71.4%(P<0.05)。高频切迹和扭挫数无变化。这些结果提示,心肌缺血后,高频相对能量降低。功率谱的变化较之切迹和扭挫的变化更敏感,是衡量心肌电生理机能变化的一项灵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