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含有有效药物载药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缓释系统,可改变常规给药方式,有极广阔发展前景。我们用超声方法结合了不同药物制成作用不同纳米粒子,验证了纳米粒子对局部给药治疗有效性,建立了良好动物动脉摄取模型,为继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纳米粒子 生物降解 动脉摄取
  • 简介:由于脊髓原始损伤后发生生物学级联反应继续损伤健康神经细胞会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因此及时减轻级联反应可能会减小脊髓进一步损伤。但是,药物达到有效治疗运输效率非常受限制。运用结合纳米微粒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副作用已经成为医疗应用主要探索领域。基于纳米微粒材料属性,它可以通过运输药物到特定组织治疗脊髓损伤。将纳米技术融入神经损伤神经疾病治疗将会带给脊髓损伤治疗带来新视野。

  • 标签: 脊髓损伤 药物治疗 纳米材料[
  • 简介:构建了一个可以微创在位测量脑组织血氧饱和度测量系统,主要元器件包括一个USB光纤光谱仪、一个卤素光源一个双光纤小距离探头。系统定标方法是利用悬乳液全血混合溶液作为生物组织模型,建立组织模型在不同SO2下可见光区实时吸收光谱与血氧分析仪所测SO2数据样本集,建立可见光区血液吸收光谱特征与血氧饱和度经验公式。最后利用该系统获得了10只大鼠不同深度脑组织SO2,实验误差为±5%。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光谱仪 光纤探头 脑组织 在位
  • 简介:为了考察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毒性特征,我们利用MTT比色法小鼠尾静脉注射法,分别考察了该微胶囊细胞毒性急性全身毒性。结果表明:微胶囊浓度≤1.0mg/mL时,材料对L929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微胶囊浸提液即使在高浸提比(10.0mg/mL)下,浸提产物也无细胞毒性作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微胶囊浸提液不引起急性全身毒性反应,表明微胶囊浸提液无有毒沥滤物降解产物产生。说明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无明显毒性。

  • 标签: 微胶囊 聚组氨酸 细胞毒性 急性全身毒性 MTT比色法
  • 简介:研究采用光催化接枝方法,在硅胶导尿管表面接枝亲水性高聚物抗菌成分醋酸氯己定(A)、牡丹酚(B),成功制备出两种具有不同超滑抗菌涂层导尿管,并对其结构、形貌、亲水性、润滑性、抑菌性、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亲水高聚物及抗菌成分均成功接枝到导尿管表面;相比于A超滑抗菌导尿管,B超滑抗菌导尿管涂层更加致密、均匀,亲水涂层与抗菌涂层无明显界限,融为一体,且具有更优异润滑性能抑菌性能,其动摩擦力低至0.012N,体外持续抗菌时间可达40d以上,可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广阔市场前景。

  • 标签: 光催化接枝 硅胶导管 亲水涂层 超滑 抗菌
  • 简介:观察妥布霉素伤用凝胶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妥布霉素伤用凝胶对临床分离120株临床常见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体外抗菌作用.以对青霉素敏感金葡菌、表葡菌、对庆大霉素敏感大肠杆菌、敏感绿脓杆菌作用为最强,MIC50均为0.25mg/L.妥布霉素伤用凝胶抗菌谱较广,对试验中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强杀灭或抑制作用,显示出较好抗菌活性.

  • 标签: 妥布霉素 体外抗菌活性 MIC MBC
  • 简介: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减少照射靶区呼吸运动造成相对于静止照射野照射位移误差量。我们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机电一体化系统,以控制一块叠放在原加速器治疗床上可移动平台,在治疗过程中每一时刻,使之能够在二维冠状平面带动患者体位,实现对肿瘤靶区实施呼吸运动造成位移实时反向跟踪运动。通过CT扫描图像重建算法,可以检测出在使用运动补偿系统前后,患者肿瘤靶区在冠状平面上呼吸运动位移量大小,经过对比后发现,后者位移误差量确实小于前者。使用肿瘤靶区呼吸位移误差补偿系统,能够比较有效地缩减靶区呼吸运动范围,在肿瘤精确放疗计划设计过程中,对缩小计划靶区(PTV)范围以提高肿瘤治疗增益比(TCP)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精确放射治疗 呼吸运动 步进电机 机电一体化 反向跟踪 图像重建
  • 简介: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有效辅助游离脂肪移植。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自体脂肪组织颗粒混合后,移植到裸鼠皮下,与单纯脂肪组织移植作对照,不同时间观察其各组移植重量,取下后立即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内细胞成活及血管生成情况,通过real-timePCR技术进行检测移植物中VEGF、PPAR-γ基因表达水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提高移植物重量及VEGF基因表达水平,但在术后一周、一月、两月观测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不能有效提高移植物重量、成脂以及血管生成修复效应,不能有效减少术后移植脂肪吸收,目前应用于游离脂肪移植尚不成熟。

  • 标签: 游离脂肪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辅助的脂肪移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意义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干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重点综述1995年以来发表中医药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论文情况.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干预研究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中医药防治本病是我国特色与优势,已显示良好苗头,值得重视.指出了存在主要问题进一步开展中、西医药防治本病研究方向.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干预 中医药疗法
  • 简介:聚乳酸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生物材料,随着改性聚乳酸生物材料大量出现,对其生物相容性研究越来越成为关注热点。文章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对聚乳酸类生物材料在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组织相容性等方面所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汇集被该领域学者普遍采用并接受技术指标、实验方法评价体系,论述聚乳酸类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中存在问题,并对该领域发展趋势与方向进行展望。希望聚乳酸类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体系尽快得到完善发展。

  • 标签: 聚乳酸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系统植入山羊体内效果,为其进一步改进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12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摘除颈3/4间盘,行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对照组不手术。分不同时间点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角、前凸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瘫痪,统计学比较显示,不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椎间角、前凸角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系统操作简便,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动物并发症少,恢复活动早,术后较好保持了椎间隙高度生理曲度。

  • 标签: 颈椎 国产人工颈椎间盘 动物模型 动物实验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 简介:目的通过对涂层表面结构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对新型钛基溶胶凝胶HA涂层技术进行评价.方法在纯钛材料表面制备新型溶胶凝胶HA涂层,采用SEM对涂层表面特征进行测试.体外成骨细胞(MC-3T3)培养测试涂层细胞相容性,并将钛基HA溶胶凝胶涂层细胞相容性与传统钛基等离子喷涂HA涂层做比较.结果经过水热处理钛基涂层表面为均一晶体颗粒表面,细胞学实验发现与等离子HA涂层相比较,水热处理溶胶凝胶表面增强了细胞粘附作用,具有较好成骨细胞粘附(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这种新型水热处理钛基HA溶胶凝胶表面具有良好成骨细胞粘附特性,因而有待于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溶胶凝胶涂层 水热处理 成骨细胞 细胞相容性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可吸收材料聚-D,L-乳酸﹙PDLLA﹚腰椎间融合器植入椎体后,在降解过程中变生物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将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通过手术植入到犬椎体,经过12、2436周后分别取材,测定不同时间椎体轴向抗压强度抗扭转强度。结果轴向压缩载荷实验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术后24周显示,实验组抗压强度显著下降﹙〈0.05﹚,对照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但不显著﹙〉0.05﹚,实验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术后36周显示实验组抗压强度无显著性下降﹙〉0.05﹚,实验组抗压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05﹚。抗扭转实验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抗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1﹚;术后24周显示,实验组抗扭转强度显著下降﹙〈0.01﹚,对照组抗扭转强度有所上升,但不显著﹙〉0.05﹚,实验组抗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1﹚;术后36周显示实验组抗扭转强度无显著性下降﹙〉0.05﹚,实验组抗扭转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高分子材料PDLLA椎间融合器在植骨融合过程中,其力学强度逐渐下降,但在植骨融合部位获得牢固融合前,能维持较高力学强度,保证了植骨融合顺利实现,同时由于其最终降解吸收,不会对骨生长产生应力遮挡,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 标签: 腰椎间融合器 可吸收材料 生物力学
  • 简介:光流法是一种可变形图像配准方法,已用来配准CT图像、四维CT(4D-CT)图像、锥形束CT(CBCT)图像、磁共振成像(MRI)图像、MRI/CT图像、PET/CT图像、SPECT图像。文章描述了光流法在放射治疗图像配准中应用。这种技术可以使放射治疗更加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同时使正常组织毒性反应更少,提高肿瘤靶区勾画精确性,进而使肿瘤放射治疗更精确。

  • 标签: 光流法 图像配准 放射治疗
  • 简介:本文回顾了50年来有关QRS波群时域分析中高频成份数量、分布部位形态研究概况之后,指出高频切迹数量多少,可灵敏地反映心肌电活动异常与否,可用于临床,作为一项诊断心脏疾患辅助检查手段。若将QRS波群上高频成份出现部位、形态与数量结合分析,可提高对心肌梗塞、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炎识别率。另外,高频切迹数量变化还不失为临床治疗中,疗效评估病情转归一项检测指标。

  • 标签: 高频切迹 冠心病 冠脉造影 连续高频段 心肌炎
  • 简介:研究了5-AZA、AngII及其联合诱导人心脏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提高分化率方法。经患者或家属同意,从心外科手术中获取人心脏右心耳组织,Ⅱ型胶原酶消化、培养、传代,选用P2-P8细胞与心脏干细胞抗体CD117(c-kit)结合后,经流式细胞仪无菌分选纯化心脏干细胞,对分选纯化后c-kit+CSCs进行培养(见前期试验)。选取无菌分选纯化后c-kit+CSCs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实验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普通心脏干细胞培养液)、5-AZA诱导组、AngII诱导组、5-AZAAngII联合诱导组。4周后用WesternBlotting测定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cTnI、Cx43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分化率。人心脏干细胞诱导4周后,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四组均有cTnI、Cx43表达,对照组表达最弱,5-AZAAngII联合组表达最强。人心脏干细胞诱导4周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分化率,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27.86±4.52)%、5-AZA组(52.71±7.40)%、AngII组(40.48±7.02)%、5-AZAAngII联合组(64.74±6.11)%;四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AZA、AngII均能诱导人c-kit+CSCs分化为心肌细胞,5-AZAAngII联合诱导心肌细胞分化率高于5-AZA、AngII单独诱导方案。

  • 标签: 人心脏干细胞 分化 心肌细胞 5-氮杂胞苷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治疗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8年11月到2016年5月收治31例(33侧)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10月-4岁,平均1.8岁。左侧10例,右侧23例,双侧2例。按照Wassel分型,其中Ⅰ型1侧,Ⅱ型7侧,Ⅲ型1侧,Ⅳ型20侧,Ⅴ型1侧,Ⅶ型3侧,双侧拇指多指畸形中,一侧Ⅱ型,一侧Ⅳ型2例。有一例患者一侧Ⅶ型,对侧是单纯三节拇畸形。入院后行个性化手术治疗,针对不同分型采用相应方法切除异常软组织,进行拇指外展功能重建。结果所有的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平均术后3-7天出院,没有出现伤口血肿感染等并发症。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6月-4年)。X线片复查,对于有截骨矫形患者,平均术后6周骨性愈合。患者拇指外形比健侧略小,外展功能,对掌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Tad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26侧,良6侧,差1侧,优良率96.9%。结论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应根据具体病理情况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在矫正外形同时,重建拇指功能,手术时机在1岁左右为宜,在患儿开始发展拇示指捏持功能前进行,有利于拇指功能恢复。

  • 标签: 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 个性化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手功能
  • 简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最常用有效手段,在临床研究中,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是造成假体植入失败主要原因。而良好骨整合性是使假体保持长期稳定关键,因此如何提高骨整合能力是骨组织工程研究关注热点。纳米银粒子(silvernanoparticles)抗菌能力备受推崇,它可以有效减少假体周围感染;同时有研究指出它还具备一定促成骨能力,这将对无菌性松动有改善作用。以上优点使纳米银改性种植体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纳米银改性种植体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环境监测 数据 可靠性
  • 简介: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磁性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Minitab全因子实验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粒径分布及破损率影响。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模型药物,考察磁性微胶囊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性能,并初步研究磁性微胶囊靶向性。

  • 标签: 磁性微胶囊 高压静电法 壳聚糖 包封率 载药量 靶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