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人监护仪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将入院时间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的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试验病例,共抽取了70例临床资料差异不大的患者,分为了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的临床护理方法不一致,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后者则采用病人监护仪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使用病人监护仪测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方法的测试时间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使用病人监护仪测量时间T1(s)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方法的测试时间T2(s),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病人监护仪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测量时间,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评价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和肌肉刺激仪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使用时机、如何使镇痛效果达到最佳化 。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自然分娩的96名各48名初产妇、经产妇将专用电极片分别粘贴于孕妇的合谷穴,内关穴,腰部上:脊柱中心线,T10~L1区域(第10胸椎-第一腰椎),腰部下:脊柱中心线,L5~S4区域(第1-4骶椎)。脉冲电流依据孕妇的耐受力和疼痛程度由低到高调至,神经和肌肉刺激仪镇痛属于非药物分娩镇痛法,非药物镇痛法多使用物理方法且操作简单、易行、安全,且对母儿很少发生不良影响,它既无药物的影响,也无创伤性操作,但应用效果个体有差异,因此需要操作的人员及时观察动态调整脉冲电流,同时结合手法按摩、指导放松技巧、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听音乐、改变体位、想象、暗示等方法进行非药物分娩镇痛,提升孕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通过临床观察使用神经和肌肉刺激仪对比最终总结使用的最佳时机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人监护仪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将入院时间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的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试验病例,共抽取了70例临床资料差异不大的患者,分为了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的临床护理方法不一致,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后者则采用病人监护仪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使用病人监护仪测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方法的测试时间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使用病人监护仪测量时间T1(s)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方法的测试时间T2(s),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病人监护仪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测量时间,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评价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自然分娩产妇进行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的效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运行时间段是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是自然分娩产妇100例,产妇可以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产妇开展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对比组产妇开展常规产科干预,观察两组尿潴留发生率、阴道持续收缩时间、盆底肌张力。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阴道持续收缩时间、盆底肌张力均优于对比组,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产后康复治疗仪结合乳房手法按摩对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66例产后泌乳不畅在本院治疗的患者,(时间:2019年2月~2020年12月),行对比性护理研究,数组排列分组,对照组(n=33,常规护理),实验组(n=33,常规护理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乳房手法按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母乳分泌量、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状况。结果:(1)母乳分泌量:实验组患者分泌量,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2)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状况:实验组患者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乳房胀痛状况,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有效改善患者产后泌乳不畅问题,提升母乳喂养效果,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88例产妇,并分为常规组(n=44)和研究组(n=44),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产后尿潴留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为(54.50±7.40)min、恶露持续时间为(2.56±0.41)d、宫缩持续疼痛时间为(2.20±0.64)h,均要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4.55%,常规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5.91%,研究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产妇产后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尿潴留发生,促进产妇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YP-9视力训练仪集中与分散治疗模式对弱视患儿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67眼)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YP-9视力训练仪予以治疗,根据所选择治疗模式的差异分为集中组(n=21)与分散组(n=2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不同屈光类型、不同治疗时间及不同年龄阶段患儿治疗效果。结果:42例弱视患儿经YP-9视力训练仪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83.33%(35/42);集中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分散组的71.43%(P0.05)。治疗21d及以上的弱视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治疗7d以内(77.78%)、8~14d(71.43%)及15~20d(0.00%)的弱视患儿(P0.05)。结论:YP-9视力训练仪对不同屈光类型及不同年龄阶段弱视患儿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随治疗时间延长临床疗效也相应提升,集中治疗模式较分散治疗模式的效果更好,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予以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波治疗仪在缓解疼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的运用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深圳市采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超声波治疗仪,注册证编号:粤械注准20232091010)和对照组50例(湖南半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超声治疗仪,注册证编号:湘械注准20212090940),实验组每个部位治疗时间为20~30min,治疗次数共6次。每次治疗结束后即刻、24小时后进行VAS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1个月、5个月进行随访进行VA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由(6.12±1.09)分下降至(1.57±0.89)分,对照组由(5.97±1.05)分下降至(2.53±0.8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波治疗仪在软组织缓解疼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安全无创,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长管骨骨折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 12例小儿长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 n=6)与对照组( n=6),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法复位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则采取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式,随访 3个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随访 3个月的疗效表明,实验组治疗的优良率为 100.00%,对照组优良率为 5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长管骨骨折的患儿,临床治疗中采取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常规手法复位更满意的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腹腔引流管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前往我院就诊的10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固定腹腔引流管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50例患者,痊愈32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痊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腹腔引流管在肝胆外科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产生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真空垫固定技术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观察对象:乳腺癌调强放疗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6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施以不同的体位固定措施:真空(垫)固定体位(观察组,n=30),乳腺托架固定体位(对照组,n=30),对不同体位固定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X轴、Y轴、Z轴摆位误差比较上,观察组患者误差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一次摆位成功率,观察组患者(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治疗重合度,观察组患者(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p<0.05)。结论: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实施真空垫固定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度,方案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81.40%,两组数据对比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应用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效果确切,应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