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的针对TVOC评价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一种新的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评价方法——-lTvoc法,为室内VOCs污染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方法根据对国内污染物的定性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在参考欧盟ECA提出的优先监测污染物清单的基础上并结合化合物的毒性指数,确定本研究感兴趣的31种目标化合物。采用TenaxTA采样,热解吸.气相色谱法对保留时间在C6-C16的所有组分进行分析,根据单一的校正曲线,定量31种目标化合物的浓度Ci,用甲苯的响应系数计算C6-C16之间未定性的其他有机组分的浓度Cun,根据各目标化和物的毒性指数,计算Ci/LCi的比值,未定性化合物以甲苯的毒性指数代替,将所有目标化合物的Ci/LCIt比值求和和未定性的组分一起,计算ITVOC值。结果ITVOC的计算弱化了未知量对结果的贡献,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另外,考虑了污染物的毒性指数后,相对于TVOC,不同毒性化合物在ITVOC中所占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毒性大的化合物比例升高,毒性小的比例下降。实际样品分析中,通过31种目标化合物峰面积之和十个最大峰峰面积之和的比较,除了个别样本吻合度不高外,对大多数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结论ITVOC综合考虑了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指数,使评价室内VOCs污染,尤其是VOCs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加科学、合理;此外,本研究通过确定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把VOCs的监测限定在特定范围内,使髓测更加方便可行,提高了结果的可比性。
简介:了解急性暴露于PM2.5,敏感个体可能再现的血液指标改变。方法:12-13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spontaneouslyhypertensionrat,SHR)24只,随机分4组,实验组气管滴注颗粒物悬浮液1.6、8.0、40.0mg/kg体重,对照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连续染毒3天,最后一次染毒后24小时,处死大鼠,采血样进行白细胞计数,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浆粘度。染毒前和最后一次染毒后24小时测大鼠血压。结果: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上升至9.4±0.7(p〈0.05)。各染毒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浆粘度与对照组相比则都显著升高,分别为7.612±1.330g/L(p〈0.05)、7.721±1.435g/L(p〈0.01)、16.329±2.375g/L(p〈0.01)和1.40±0.40mPas(p〈0.05)、1.41±0.04mPas(p〈0.05)、1.48±0.05mPas(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浆粘度与染毒剂量有剂量-反应关系,说明PM2.5颗粒物通过全身性炎性症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上升,而血浆纤维蛋白原又是致血浆粘度升高的重要因素,两者都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简介::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定义入手,本文重点对VOCs的化学组成、污染来源和健康效应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国内外室内空气中VOC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简介:目的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6)测定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定量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使用含有苯、甲苯、乙苯、乙酸丁酯、对问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和十一烷9种不同化合物的液体标准制备工作曲线,以不同体积的钢瓶标准气模拟空气样品注入到Tenax-TA采样管中,测定各组分不同浓度的回收率并进行精密度试验。结果低浓度苯、甲苯、二甲苯回收率在79.9%以上,乙酸丁酯和乙苯回收率为59%左右,苯乙烯回收率为33.8%,十一烷回收率为10.6%。中浓度甲苯和二甲苯回收率96%以上,乙苯、苯乙烯和十一烷回收率分别为87.1%、59.2和21.0%。高浓度回收率除苯乙烯和十一烷外均可达到93%以上。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苯、甲苯、二甲苯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基本可达到80%以卜,乙苯和乙酸丁值的回收率从低浓度点61.5%上升到90%以上,但苯乙烯和十一烷回收率较差,尤其十一烷回收率不论低、中、高浓度均在10%~20%之间,因此,使用两种不同介质标准品估算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是否会给测定结果带来误差有待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