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D49d表达模式与分子遗传学和热点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借助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100)的CD49d表达模式,将单双峰、阴性与阳性家出结果作为分组依据,经荧光杂交技术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对其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阳性检出构成比为23.00%(23/100),阴性检出构成比为76.00(76/100),单峰检出患者构成比为53.00%(53/100),双峰检出患者构成比为46.00%(46/100)。与阴性检出患者相较,阳性检出患者的Rai分期更高(P<0.05),脾脏增高比例更大(P<0.05)。双峰、阴性检出患者得11q22-发生构成比与单峰、阴性检出患者相较更高(P<0.05)。单峰检出+12的构成比与双峰组相较更高(P<0.05),单峰、阳性检出+12的构成比与双峰、阴性检出结果的患者相较构成比更高(P<0.05)。阳性检出组BIRC3的突变构成比与阴性检出组相较更高(P<0.05)。结论:CD49d与11q22、+12以及BIRC3的基因突变率之间的相关性较显著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IFN-γ、IL-21的变化情况,希望能够了解抗病毒治疗对机体的免疫作用的影响和意义,以及抗病毒治疗引起HBeAg血清转换的可能机制。方法50例患者从基线时间点开始服用恩替卡韦(ETV)0.5mg/d,共48周,分别在基线点、治疗的第4,12,24,36,48周检测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FN-γ、IL-21浓度。ALT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HBV-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21浓度。结果CHB患者应用ETV治疗后ALT水平及HBVDNA在第四周出现下降,至第48周时患者ALT水平降至正常范围以内,HBVDNA下降至最低检测值(5×102copies/ml)以下。ALT水平及HBVDNA定量在治疗48周与治疗前基线值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8.43,t=5.64,P<0.01)。患者CD3+T、CD4+T细胞、CD4+/CD8+在第4周开始出现升高,至4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t=6.42,t=5.69,P<0.01)。CD8+T细胞在第4周时出现下降,至治疗4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血清IFN-γ浓度在治疗第4周时出现上升,与基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P<0.01)。其后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至48周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9.48,P<0.01)。血清IL-21浓度在治疗第4周开始出现下降,至48周时与治疗前基线值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8.51,P<0.01)。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恢复CHB患者肝功能、抑制HBV复制。恩替卡韦治疗可以改善CHB患者的免疫功能;T细胞反应增强及血清IL-21高表达可促使HBeAg/HBeAb血清转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病患用于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艾滋病伴发肺结核感染病患作为研究主体,时间纳入段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全部病患均接受抗结核治疗方案,并在治疗前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CD4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检测,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胸片病灶吸收率和CD4 淋巴细胞技术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CD4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病患症状好转、痰菌转阴、肺片病灶吸收良好和CD4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存在关联性,而当病患CD4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足100个/μg时,治疗效果最差。结论: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病患在治疗中,接受抗结核治疗,其治疗效果和CD4 淋巴细胞水平存在相关性,能够将其作为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HOP方案治疗6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CHOP方案治疗6个疗程,考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考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6.7%)与对照组相(60.0%)比无明显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CHOP方案与CHOP方案相比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有效率相当,可显著降低复发率,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均行B超检查,与IVU、逆行肾盂造影、CT检查结果对比,B超对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有较大优越性,因而具有重要价值。对B超检查的局限性及影响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网状细胞肿瘤的病理表现。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观察并分析。结论恶组的病变分布特点是多中心性和不均一性,主要侵犯淋巴造血系统的器官和组织,如淋巴结、脾、骨髓和肝脏等,同时广泛累及全身其它器官和组织,如肺、皮肤、消化道和软组织等。各种类型Langerhans细胞绍.织细胞增生症均可见Langerhans细胞的增生,伴有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泡沫状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并有局限性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