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策略对控制其手术部位感染和子宫内膜炎的影响。方法检索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对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收集、筛选、评价并提取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荟萃分析表明,首剂术前0.5~2h或钳夹脐带后给予短期抗菌药物较术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OR=0.34,95%CI为0.24~0.48,P%0.05)和产后病率(OR:0.40,95%CI为0.32~0.48,P%0.05)的效果显著;对上述2种用药策略效果差异无论是在预防单纯选择性剖宫产术(OR=0.45,95%CI为0.11~1.83,P〉0.05)或是在选择/非选择性剖宫产术(OR=0.55,95%CI为0.16~1.96,P〉0.05)术后子宫内膜炎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荐术前0.5~2h或钳夹脐带后短期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剖宫产手术相关感染的一项策略。

  • 标签: 剖宫产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手术部位感染 荟萃分析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介绍了黄芩有效部位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药物动力学研究所需的仪器与试药,操作方法和动力学研究结果等。

  • 标签: 黄芩 固体分散物 药物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乡镇级医疗系统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方法本次临床实践研究主要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对12所乡镇医院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病例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调查的1200例外科手术患者中,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2例,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几率为2.66%。通过调查研究和病例分析能够看出,乡镇级医疗系统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主要为切口类型、手术时机、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等。结论乡镇级医疗系统手术中,患者切口类型、手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性质、手术时机等等均会直接造成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需要在重点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避免手术部位感染问题的发生,为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乡镇级医疗系统 手术部位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特点以及体会,总结治疗的心得体会。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治疗的资料。结果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很明显的患者有46例;症状不明显的有34例;利用超声确诊的有78例,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术后病理检查,总结其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的情况。结论特殊部位的巨大子宫肌瘤发病主要集中在28—48岁之间,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因此,育龄妇女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特殊部位 巨大子宫肌瘤 特点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3326例骨科手术患者病历资料.结果3326例骨科手术患者中,11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3.49%.其中截肢术术后感染率最高,达30.39%(31/102).骨科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术前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应重视并针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持续改进工作质量,以有效降低和防止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骨科 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感染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查阅病历资料、床旁调查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对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某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953例,发生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21例,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恶性肿瘤6项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建议针对心胸外科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心胸外科 危险因素 切口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通过加强手术室管理工作,能够方便手术部位标识的顺利开展,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手术部位标识 手术室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行胃肠道外科手术患者共1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有67例行胃部手术,3例感染,感染率为4.5%,1例死亡,死亡率为33.3%;58例行小肠手术,2例感染,感染率为3.4%,;55例行结直肠手术,1例感染,感染率为1.9%。结论造成胃肠道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贯穿了整个围手术期,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进行规范性的操作、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引流管的留置时间等,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感染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各个年龄的小儿静脉注射留置针位置和时长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在收治的不同年龄住院患儿共计5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年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部位和留置时间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患儿的留置针穿刺点有所不同,新生儿和婴儿以头部静脉穿刺为主,3岁以上患儿则以四肢血管为主。学龄儿的静脉留置时间最长,婴幼儿最短。结论新生儿和婴儿均应该选择头部作为留置部位,幼儿可选择四肢作为穿刺点,临床中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静脉作为穿刺点,以便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控制在最佳时间。

  • 标签: 穿刺 静脉留置针 护理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瘢痕部位妊娠进行诊断与鉴别时,将超声应用于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对我院中收取的61例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选择超声方案进行检查,由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腹部包块形状和血流状况进行分析,对临床诊断符合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61例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中,通过超声进行检查,最终的确诊例数为58例,确诊率为95.08%结,确诊其中孕囊型人数为32例,不规则团块型人数为19例,混合型7例。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误诊和漏诊状况。结论:在对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将超声检查作为主要的检查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这种检查方案诊断准确率较高,并且极为安全,能够为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更为准确且科学的诊断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可应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临床诊断过程中依旧需要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做出相应的针对分析,避免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

  • 标签: 瘢痕部位妊娠 超声 鉴别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静脉输液港干预下肿瘤患者实施不同植入部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入院治疗的肿瘤患者视为研究样本,从中随机抽选出需植入静脉输液港的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组,对照组(18例选用经颈内静脉置管植入方式),观察组(18例选用经上臂贵要静脉置管植入方式),分析患者生活状况和舒适感。结果:植入后,观察组患者各生活状况评定内容得分数值皆显著更高(t=13.433,P<0.001;t=7.509,P<0.001;t=20.842,P<0.001;t=8.676,P<0.001);观察组舒适率为94.44%,而对照组则为50.00%,观察组总率明显较高(Χ2=6.785,P=0.009)。结论:采用经上臂贵要静脉置管植入方式积极作用更明显,其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肿瘤 静脉输液港 不同植入部位 生活状况 舒适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保守治疗时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5年03月我院收治的52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药物(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B超监护下清宫术(加球囊压迫术)保守治疗。按出血量多少分为出血量>200mL组与出血量≤200mL组,比较两组的孕周、瘢痕厚度、有无胎心、孕囊大小、MTX给药方式和治疗前后β-HCG值等,分析CSP保守治疗时影响出血的因素。结果52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其中7例(13.4%)出血>200mL。活胎、孕囊越大、治疗前β-HCG>45000U/L、清宫术前β-HCG>4500U/L是导致出血量大的因素,而瘢痕厚度、MTX给药方式与孕周不影响出血量。结论有无胎心、孕囊大小、β-HCG对CSP保守治疗时出血量影响显著,缩小包块、降低β-HCG后行清宫术,可减少出血量,提高CSP保守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 保守治疗 出血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1日到2014年3月1日我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患者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给与必要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120例外科手术患者中出现9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5.O%,结论结论针对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可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 护理
  • 简介:目的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讨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调取2008年3月—2010年2月某院乳腺、胃、结肠和直肠SSI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条件相似的原则1∶1配对,SSI者为SSI组,对照组为同期手术未发生SSI的患者,比较SSI组与对照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日数差异,评价SSI的经济损失。结果共调查手术病例1523例,发生SSI75例,SSI发病率4.92%。按配对原则获得有效配对69对,经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SSI组与对照组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86,P〈0.001),SSI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比对照组高6828.60元,SSI组各项费用均高于对照组;SSI组患者住院日数中位数比对照组延长1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39,P〈0.001)。结论SSI延长患者住院日数,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同时降低病床周转率,影响经济收入和医疗质量。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病例对照研究 经济损失 疾病负担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术对子宫颈妊娠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我院收治的子宫颈妊娠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宫颈妊娠8例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2例。所有患者均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氨甲喋呤(MTX)50mg,再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至血流停滞。结果①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成功率均为100%。②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经复潮③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④患者的住院天数为5~10天,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术治疗子宫颈妊娠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切除的风险,最大可能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是一种微创,低麻醉风险,副反应轻,疗效显著的治疗技术。

  • 标签: 宫颈妊娠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 氨甲喋呤(MTX) 栓塞 清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康复干预对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患者愈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我科84例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患者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瘢痕挛缩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关节活动度、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抑郁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康复干预的实施可以减少瘢痕挛缩,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深度烧伤 全程康复干预 瘢痕挛缩 关节活动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罩在静脉麻醉联合部位麻醉效果差时小儿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控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所开展的139例使用静脉麻醉联合部位麻醉的小儿手术患者,其中44例患儿因静脉麻醉联合部位麻醉效果差而加深静脉麻醉同时运用喉罩通气作为治疗组,另外95例单纯采用静脉麻醉联合部位麻醉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种麻醉方式满足手术要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及清醒时间均较短,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患儿生命体征(Bp、HR、Sp02)均较平稳,对照组Sp02下降明显,且波动较大,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静脉麻醉联合部位麻醉比较,喉罩通气用于静脉麻醉联合部位麻醉时可控性强,安全性高,效果好,在小儿手术中是一种可靠的麻醉失败时的补救措施。

  • 标签: 喉罩 部位麻醉 联合 静脉麻醉 效果差 小儿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和切口感染的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50例,根据其具体病情分别采取右半结肠手术组(RCS)、左半结肠手术组(LCS)及直肠切除术组(RS),统计三种手术方式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有8例,其中左半结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与其它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肥胖、糖尿病、肿瘤分级及合并慢性疾病均与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有关。结论手术部位切口感染为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术前应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手术质量。

  • 标签: 结直肠恶性肿瘤 手术部位 切口感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关系及其护理。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收集的住院患儿747例,按照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婴幼儿组和学龄儿组,通过统计资料,比较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和留置时间的差别。结果新生儿组留置时间头部和上肢静脉比下肢长;婴幼儿组静脉留置时间头部最长,上肢次之,下肢最短;学龄儿组上肢和下肢的静脉留置时间差距不大,上肢略大于下肢。而各组静脉留置时间,学龄儿组最长,新生儿组次之,婴幼儿组最短。结论新生儿和婴幼儿最佳的静脉穿刺部位是头部,学龄儿静脉穿刺首选上肢。静脉留置针最佳的保留时间为94h左右。

  • 标签: 不同年龄小儿 静脉留置针 部位选择 留置时间 穿刺 新生儿
  • 简介:美国媒体近日发表了关于俯卧撑的最新研究结果,“俯卧撑运动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 标签: 俯卧撑 身体状况 衰老 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