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B超在肝脏血管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准确性。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2月 在来院疑似为肝脏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 100例肝脏血管患者均接受 CT和 B超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度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B超诊断准确率为 90.00%,高于 CT平扫诊断准确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对比 B超与 CT诊断特异性,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 :P值> 0.05。结论: B超和 CT在肝脏血管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肝脏血管。临床应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建议对于疑似存在肝脏血管患者首选 B超诊断,不仅费用较少而且诊断率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B超 肝脏血管瘤 应用效果 准确率
  • 简介: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阴茎包皮外板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的诊治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包皮 诊治
  • 简介:目的分析颅骨血管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例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颅面血管病的CT表现,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CT主要表现为:(1)脑表浅部位钙化灶;(2)钙化相邻皮质不同程度脑萎缩;(3)患侧颅壁稍增厚、头颅不对称。结论CT扫描是一种无创的颅面血管病的诊断方法,准确、方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同时应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

  • 标签: 颅面血管瘤 CT检查 钙化 脑萎缩 颅壁增厚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氮冷冻法对婴幼儿皮肤草莓状血管治疗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2月130例婴幼儿皮肤血管采用接触式液氮冷冻法治疗病例,同时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心里护理和围治疗期的护理。结果痊愈108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8.5%。结论液氮冷冻法是治疗草莓状血管的有效方法,重点在于防止感染和出血,因此,护理是治疗婴幼儿皮肤草莓状血管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液氮 冷冻 毛细血管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平阳霉素体内注射治疗患者体表血管的临床治疗。方法检查血象,对较大血管者作胸透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者可为治疗对象。将平阳霉素10mg溶于无菌用水3ml~5ml备用。每次注药量不超过10mg。小面积血管直接用皮针刺入注药,以注射到血管变苍白和肿胀为宜;大面积血管可分点注入,1次未能消退者可在7天~10天后重复注射,总量不超过50mg;海绵状血管应穿制抽出鲜血后注药。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适合患者体表单纯性、混合性、海绵状血管的使用。

  • 标签: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肝血管的疗效。方法回顾2013—2015年大庆油田总医院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肝血管的患者35例(体38枚),女性26例,男性9例,年龄46.88±10.08岁,体长径7.72±1.93cm。术前及术后12个月超声测量体大小,计算体缩小率。结果12个月体缩小率95.65±2.20%。结论超声引导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肝血管具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超声引导 平阳霉素 肝血管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护理体会 。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21.04月至2023.04月到医院诊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选对象共8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护理,n=42)与研究组(血管介入治疗+综合护理,n=42)。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在心率与肺动脉压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治疗+综合护理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效果确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血管内介入治疗 综合护理 肺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样纤维组织细胞的病理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例血管样纤维组织细胞患者资料与1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血管组患者年龄较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发生部位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样纤维组织细胞病理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此疾病发生率较低,需要医生引起注意。

  • 标签: 血管瘤 纤维组织 细胞瘤 病理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安全有效。

  • 标签: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 脑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精准护理对脑动脉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对本院2019年5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位脑动脉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把200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参照组),甲组患者接受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精准护理,乙组患者接受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同数据指标。结果 在运用不同护理后,甲组在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表现上均优于乙组,两组之间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准护理 脑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 围手术期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该病的危害是动脉突然破裂,导致患者急性出血而猝死。然而,开颅是一种创伤很大的手术,其并发症率、死亡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介入颅内动脉栓塞术,具简捷、微创和疗效确实的有点。现将术中配合及介入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微创介入 手术配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动脉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9例颅内动脉患者行脑动脉介入栓塞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27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偏瘫,1例一过性失语,随访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再出血。结论术前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血压、躁动控制,保持大便通畅是脑动脉破裂急性期手术的护理重点。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 栓塞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脉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内容,并对其实践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颅内动脉患者中抽选出44名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1月,依据双盲法内容将其划分至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22名患者被划分至一组。本次研究Y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内容,X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内容;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栓塞治疗工作内容。将X组与Y组患者并发症以及疗效表现进行比较。结果:X组中疗效表现属于总有效范围的患者有21名,在该组中的占比表现为95.45%;护理期间共有1名患者并发其余疾病,在该组中的占比表现为4.55%,均优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管内栓塞治疗 实践价值 颅内动脉瘤患者 人性化护理
  • 作者: 原小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重症病区    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    要】    目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采用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其影响。方法:2017年3月到2018年1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介入患者中随机抽取9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常规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缩短脑血管介入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中采用介入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方式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介入护理干预)和二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结果:(1)一组和二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中,一组分别为94.87%、7.69%,二组分别为82.05%、20.51%,(x2=6.210,p=0.000),两组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对照中,一组分别为39.17±4.91(分)、91.43±3.18(分),二组分别为56.73±4.64(分)、82.49±3.66(分),(t=11.801,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治疗中采用介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脑血管 介入治疗 介入护理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血管介入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介入护士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更低,术中血压升高的患者少于参考组,且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参考组,P<0.50。结论:为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提供专门的介入护士围术期护理,能够对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降低并发症风险,以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介入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3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51/5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3.0%(44/53),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2.3±5.3)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2.1±4.2)分;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护理满意度还是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而言,在围手术期中加强精细化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改善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管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介入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保守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水平、住院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介入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颈动脉血流速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 颈动脉血流速度 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 80例脑血管介入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满意度、住院时间、褥疮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褥疮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和减轻焦虑,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血管介入治疗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