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进一步优化手术室护理,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8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超声诊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回归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超声治疗后7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化指标正常者77例,经影像学检查正常者77例,其中治愈者70例,好转者8例,无效者2例。对患者随访12个月,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临床复发率为3.75%,患者手术时间为20~4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35.5±4.8)min,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45ml,平均出血量为(32.5±4.3)ml。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超声诊断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出血量较少,临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提高胆囊结石伴黄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伴黄疸1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有典型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者中,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48例;经内窥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然后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22例;经内窥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排出而行胆囊切除术者10例。49例无典型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者中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20例;经内窥镜行鼻胆管引流,然后行胆囊切除术者12例;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胆管无异常,行胆囊切除术者2例;先行保守治疗,黄疸消退后再行胆囊切除术者7例;单纯行胆囊切除术后黄疸加重在内窥镜下行鼻胆管引流者8例。结论当胆囊结石并发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多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或先在内窥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及鼻胆管引流术,然后行胆囊切除术或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首要目的均是尽快进行胆道减压和引流,以解除胆道梗阻。胆囊结石伴黄疸但无典型化脓性胆管炎表现时,不宜轻易地行胆囊切除术,应充分应用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内的影像学检查仔细调查胆道情况,恰当选择鼻胆管引流和胆总管探查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的差异性,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4例与胆管结石患者7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比较两种疾病患者的手术方式以及复发率。结果胆囊结石患者选择开腹手术为10.71%,与胆管结石患者的7.69%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肠吻合术、Oddi括约肌成形术以及微创保胆取石术等手术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之间比较(0%VS1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的患者一般应优先考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胆管结石的患者应视患者具体的病情、病程及病况来选择合适恰当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开腹胆囊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治疗后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得知,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痛苦小、创伤小、住院时间少,临床疗效明确,疗效高,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与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联合治疗方案在胆囊结石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52例,依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包括观察与对照两组各26例患者,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与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开腹保胆取石术;并将最终两组治疗方法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发生的并发症均较少,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联合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有效性较高,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选择与治疗效果评估。通过对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和治疗效果的分析,旨在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的手术选择建议,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关键研究点包括手术选择的决策因素、各种手术方法的优劣势评估,以及术后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研究结果将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在治疗决策时提供有力支持,促进了解胆囊结石治疗的最新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1年3月,我科选择性对138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治疗方法。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各种单纯性胆总管结石以及胆总管可疑结石患者先行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网篮取石。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且<2.0cm,或经EST取石失败者行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有29例单纯性胆总管结石直接行ERCP/EST,23例成功取出;有8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先行ERCP/EST再择期行LC;有23例直接行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全组无死亡病例。ERCP/EST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7例,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1例行ERCP时并发十二指肠穿孔,均治愈出院。结论“三镜”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给我们开创了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的新途径,与传统手术相比,患者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是安全可靠、疗效确实的微创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采用LC治疗急性胆囊炎26例患者临床体会。结果本组26例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25例,成功率为96.2%,1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3.8%,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30—200ml,平均60ml,术后腹腔引流量25—300ml,平均60ml,术后住院3—12d,平均5d,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个月—1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安全有效方法,术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关键手术细节进行改进是确保手术高质量完成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患者4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5例,观察组患者2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外科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和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的各项指标数据显示,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患者采取针对性、系统性、细致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痛苦,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增强预后效果,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时间段内选取60名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对患者进行分组,共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前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后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不同术式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患者的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免疫球蛋白E(lgE)水平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安全、有效,对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消除其炎症因子影响,改善患者预后,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6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道探查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经胆囊管组(26例)、一期缝合组(21例)、T管引流组(19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输液量、腹腔引流时间、手术时间。结果①T管引流组的术后输液量、腹腔引流时间、手术时间均高于一期缝合组与经胆囊管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胆囊管组在术后输液量、手术时间上与一期缝合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T管引流组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高于一期缝合组与经胆囊管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与经胆囊管组在住院时间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的效果最佳,在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探查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